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中铁的来源、形态和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洋中,铁和N、P等主营养盐一样,也是一种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由于铁是一种化学活性较高的元素,所以海水中铁的存在形态、来源及沉降会直接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目前人们一般采用预富集/原子吸收法(AAS)或是借助于电分析技术(如催化极谱)来测定海水中的铁。  相似文献   

2.
于1986年1月-11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胶州湾10个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组成、含量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7个站位的表层海水中月平均总溶解游离氨基酸(TDFAA)含量范围为1.24-2.28umol/L。多数站位在2月份处于最低值(0.4umol/L),11月份达最高值(5.0umol/L)。所测氨基酸中,Glu,Gly、Arg、Leu,Orn,Ser等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己烷/海水微乳液形成的相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华  江澎  陈颖  纪红 《海洋与湖沼》1995,26(6):619-624
用相图方法研究正己烷/海水微乳液的形成。体系相图由水(或人工海水,盐度分别为0,13.696,30.070和41.118)/油(正己烷)/表面活性剂(AS,CTAB及BRIJ35)/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在40℃时构成。分别研究表面活性剂类型,油及醇含量和海水盐度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醇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值大于1时,最适宜于形成微乳液;形成微乳液区的面积随正己烷含量增加而减少;含离子  相似文献   

4.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痕量硒及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 测定海水痕量硒,并利用KBH4 对Se( Ⅳ) 和Se( Ⅵ) 的还原能力不同,以6mol/dm3HCl 将海水中Se( Ⅵ) 还原为Se( Ⅳ) 再经氢化反应而测定其形态浓度。以正交设计法对HGAFS法测定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在佳化条件下本方法测定溶解态硒的检出限为0 .072μg/dm3 ,对1 .00μg/dm3Se 浓度的样品变异系数为±2.3 % 。标准曲线表明,在0~25μg/dm3Se 浓度范围内有理想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态总硒、Se( Ⅳ) 及Se( Ⅵ) ,回收率为99 ±2 % 。  相似文献   

5.
当物体在水中运动时,它所引起的流场变化会调制海水表面的小尺度波动,从而可以被合成孔径雷达(SAR)所探测。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半隐式格式,对水下运动物体的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在袁业立有关海波高谱形式及SAR影像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计算了水下运动物体SAR影像的G值分布图,并讨论了物体深度、海水水深、海表面主波方向对水下运动物体SAR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物体在水中运动时,它所引起的流场变化会调制海水表面的小尺度波动,从而可以被合成孔径雷达(SAR)所探测,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半隐式半格式,对水下运动物体的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在袁业立有关海波高谱形式以SAR影像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计算了水下运动物体SAR影像的G值分布图,并讨论了物体深度,海水水深,海表面主波方向对水下运动物体SAR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素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射率之比Rw(λi)/Rww(λ1)具有幂函数关系C=A[Rw(λi)/Rw(λi)/Rw(λi)]^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i)/Rw(λi)]。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  相似文献   

8.
氚(3H)与其它全球散落放射性产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水文循环密切关联。本文通过介绍中大西洋脊两侧Azores(亚速尔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3H及其放射性子体产物氦-3(3He)浓度分布的演变,揭示了沿亚速尔群岛流有一强锋存在,以及3H浓度与海水盐度、氧含量、水团“年龄”之间的关系,有力地说明在HTO分子状态的3H,对研究海洋过程是一理想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9.
1996~1997年,在进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四倍体。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鉴别采用染色体计数法。(1)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2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40.0±0.0%。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诱导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精卵混合20min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0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2)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3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9.6±4.9%。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5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诱导时机→6-DMAP浓度→诱导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改性膨润土对赤潮落种及海水中DRP,COD的去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条件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赤潮生物及海水中DRP,COD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有效Al为1.5%时去除效应最好,经Na2SO4,Al2(SO4)3改性的膨润土在pH=5.5时去除效应最佳,改性膨润土的去除效率随Al/SO4比值增加而增加,改性膨润土添加絮凝剂醋甲壳质和Ca(OH)2提高了去除功效。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对无机碳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3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条斑紫菜,在室内光照强度为12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引起密闭海水体系pH值及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借助于各种无机碳利用的抑制剂(Az、Van、DIDS、SITS)对其无机碳利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条斑紫菜可间接吸收HCO~(-)_(3)。胞外碳酸醉酶(CA)催化HCO~(-)_(3)水解成CO_2扩散进入胞内是条斑紫菜无机碳利用的主要形式,占全部无机碳利用的73%以上。Az是胞外CA的抑制剂,可直接检测胞外CA的存在,它不能透过细胞膜。(2)条斑紫菜可依赖于细胞膜上ATP酶对HCO~(-)_(3)直接转运。但未发现带Ⅲ蛋白(band 3 Protein)及 Na~+/HCO_(3)~(-)协同转运系统的参与。(3)条斑紫菜pH值补偿点为9.83,CO_2补偿点为0.04μmol/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反射率之比Rw(λj)/Rw(λj)具有幂函关系C=A[Rw(λj)/Rw(λj)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j)/Rw(λj)]。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1987年6月初).在梅雨季节之后,相关方程为C=12.68[Rw(520)/Rw(550)]-2.010(1988年8月)。这表明了海湾或混浊的沿岸水质,在叶绿素浓度算法中,统计参数A和B的确立,要基于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现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水养殖技术开发公司”同澳大利亚“Aquasonic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出“奥阔卫士(AquaGuard)”牌水质测定试剂盒,该试剂盒有一系列产品,目前主要有测试两种pH值的(6.0×10~(-6)~7.6,7.4~9、0),测试氨氮(0.1×10~(-6)~10.0×10~(-6),此值即ppm值,后同)、硬度、溶解氧(0.1×10~(-6)~10.0×10~(-6))、硝酸盐(0×10~(-6)~160×10~(-6)、亚硝酸盐(0×10~(-5)~20×10~(-6))、铜…  相似文献   

14.
利用莱州市平原区近二十年来大量水质、水位调查资料,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负值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二者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Ⅰ(1970~1975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无负值区,季节性、零星海水入侵;Ⅱ(1975~1979年)小型园形负值小漏斗,多个孤立海水入侵小区;Ⅲ(1980—1985年),椭圆形负值漏斗,顺岸连片海水入侵;Ⅳ(1986—1989年),宽带状负值大漏斗,海水入侵区移入漏斗区近海侧,海水入侵速度最大;Ⅴ(1990~1995年),负值区整体向陆移动,海水入侵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5.
海底地形所引起的流场变化会调制海水表面的小尺度波动,从而可以被合成孔径雷达(SAR)所探测。本文利用谱方法计算了一假想海底地形对均匀背景流场的影响。在袁业立有关海波高频谱形式及SAR影像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1,2],本文进一步计算了海底地形SAR影像的G值分布图,并讨论了地形的高度、背景流方向、背景流流速对海底地形SAR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西北海域海水中钇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样品是在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淡青丸KT)93-14次航海期间,于1993年9月12日在日本伊豆-小笠原海沟海域(29°05′N,142°51′E,水深9500m)采集的。采用化学萃取-反萃取分离法并结合等离子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重稀土相对于轻稀土富集,相对于重稀土和轻稀土来说,中稀土有一定程度的亏损。钇浓度从海水表面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稀土元素一样在海水断面上呈营养盐型分布。同时还发现Ho是稀土中与Y相关性最好的元素,并指出Ho/Y的浓度比同样可以用来示踪海洋中水团的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为介质,研究了Cr(Ⅲ)被H2O2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Cr(Ⅲ)的氧化速率为介质pH和温度的函数;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存在也将影响Cr(Ⅲ)的氧化速率,随着海水中腐殖质浓度的增加其氧化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解释为腐殖质对Cr(Ⅲ)的配合作用和对Cr(Ⅵ)的还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GCFID测定方法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9个站位点的PAHs变化较大,从106.1ng/L变化到4365.ng/L;但与世界其他相似地区比^「1」,尚属轻微污染。PAHs主要来源于海上油污染、燃烧产物和城市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水养殖技术开发公司”同澳大利亚“Aquasonic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出“奥阔卫士(AquaGuard)”牌水质测定试剂盒,该试剂盒有一系列产品,目前主要有测试两种pH值的(6.0~7.6,7.4~9.0),测试氨氮(0.1×10-6~10.0×10-6,此值即ppm值,后同)、硬度、溶解氧(0.1×10-6~10.0×10-6)、硝酸盐(0~160×10-6)、亚硝酸盐(0~20×10-6)、铜离子(0.05×10-6~1.00×10-6)、磷酸盐(0.1×10-6~3.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