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淮北市2019年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查明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现状,根据实地调查将淮北市划分为44个采煤沉陷区。通过对沉陷区内的采矿权、建设用地、耕地和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内耕地的破坏面积最大,占沉陷区面积的50%;建设用地次之,占沉陷区面积的35%;影响人口集中在破坏建设用地较多的几个沉陷区。本次调查既查明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的宏观数据,又将数据细化具体到每个沉陷区,为后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湿地及其生态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潜水位煤矿区,井工煤矿开采导致的大面积沉陷积水,使原有土地变为采煤沉陷湿地。对开采沉陷湿地进行合理规划和治理,可以使高潜水位矿区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削弱开采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有效地补充中国日益减少的湿地数量。探讨了采煤沉陷湿地的内涵及其在湿地分类系统中的归属,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变化过程,分别介绍了湿地公园、水产养殖、水库和污水处理等主要治理方式,以及水污染处理、水系修复与连通、基底改造、植物选择与布局和动态规划在内的采煤沉陷湿地的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为高潜水位地区生态修复和采煤沉陷湿地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夏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区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指安置地不再为迁入的移民提供耕地,而是直接在城镇为其安排住房,将移民安插到企业务工或为移民提供就业平台,努力使移民通过在企业务工或自谋职业来满足其家庭生计。针对无土安置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在地理时空上的交织耦合结果,依据各个安置区区位、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色等关键性要素,在宁夏40个无土安置区中判别出6个"安置特征区",运用AHP模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了安置区风险因子的风险程度及排序,为生态移民建设及无土安置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讨论了在棚户区的改造方式与安置位置选择、政府的贫困救助能力以及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利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应通过采用灵活适用的改造模式、改善安置住房的区位条件、扩大救助贫困居民的地区援助、支持资源型城市自生能力增强等措施,促进棚户区长效改造、克服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山迹地的生态恢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地,本文综述了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等矿山迹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涉及到很多学科,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同时介绍了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实用技术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未来应重点关注矿山迹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机理、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结构优化和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煤沉陷湖由采煤地表沉陷经常年积水而形成,把采煤沉陷湖改造为人工湿地是近年来中国尝试的一种生态修复途径。由于采煤沉陷湖人工湿地对区域微观环境改良作用明显,从而对周边土地价格产生溢出效应。以平原高潜水位地区采煤沉陷湖人工湿地——九里湖湿地为研究案例,以商业和住宅用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九里湖湿地生态修复前后相同评估基准日的区域地价样点数据,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生成价格曲面,以地统计和GIS栅格计算的方法测度了九里湖湿地对周边土地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越接近九里湖湿地,土地价格涨幅越高,且明显高于九里湖湿地所在区域土地价格的平均涨幅,显示出九里湖湿地对周边土地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经进一步测算得出,九里湖湿地对周边商业、住宅用地价格的溢出效应影响范围分别为21.07 km2和20.76 km2,影响强度分别为135.76元/m2、182.39元/m2。把溢出效应影响范围和城市规划用地进行套合,通过栅格计算得出,研究期间九里湖湿地对周边商业、住宅用地价格的溢出效应价值分别为20 225.64万元、20 507.09万元,其溢出效应的价值总量(ΔSE)为40 732.73万元。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安置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29 744.04 hm2,耕地、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8 979.73、4 167.343 6、672.193 3、4 314.280 6 hm2,沙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但其研究始末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呈现出由集中连片式分布转向零散式的多核地域分布的变化格局,其中高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柳泉乡的东北角、小罗山西麓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风险区在安置区北部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低和低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罗山周边地区、柳泉乡的东南部、太阳山镇的西南部以及红寺堡镇的南部等地区。研究期间安置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风险区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因此生态风险总体呈减弱趋势。安置区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说明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是新时期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兴措施,能加快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人口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生态移民的安置模式的选择是生态移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兴安盟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为例,分析研究区不同安置方式的生态移民实施前后效果,并提出适合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淮北市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作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煤炭资源开采使城市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也让城市付出了土地大面积沉陷、资源接近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通过对淮北市采煤沉陷区调查得出几点认识:塌陷区治理难度大、塌陷区治理资金不足、塌陷损毁耕地补充后备资源不足、新村用地选址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国内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与实施情况等内容,选取跨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水生态补偿—三江源、移民安置补偿—长江十年禁渔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补偿对象不确定、补偿标准难测算、补偿资金单一、补偿监管滞后、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3个城乡统筹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建设条件与主观满意度的安置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居民对安置区的满意度及安置区建设条件评价。结果表明:袁山社区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及客观建设条件得分最高,其在安置区建设、安置区政策、居民社会经济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社区。对成都市新津县"挂钩"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能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推行"挂钩"政策的具体情况,客观衡量政策实施的优劣程度,发现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对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在总 结归纳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主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以6 个流域为研究单 元, 从生态系统风险、人文社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 个环境风险性因 子, 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有利于巫山县移民安置区土地可持续的生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在总 结归纳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主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以6 个流域为研究单 元, 从生态系统风险、人文社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 个环境风险性因 子, 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有利于巫山县移民安置区土地可持续的生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龙场煤矿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矿山及其周边煤矿开采及地质环境现状,选取地质环境条件、拟开采煤层地质特征和预测产生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3个地质环境要素,地形高差、植被覆盖率、居民户数、拟采煤层顶板厚度、地质构造、拟采煤层平均厚度、预测沉陷区面积占比、地下水SO42-离子含量和预测含水层破坏厚度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5.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卞正富  张燕平 《地理学报》2006,61(4):349-358
利用徐州东矿区1979年、1987年、2001年三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矿区景观要素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从1979年到1987年,沉陷积水面积增加299.35%,农用地减少7.83%,建设用地增加48.4%。从1987年到2001年,东矿区农用地减少了13.04%,建设用地增加了37.62%,而沉陷积水区增加了137.26%;农用地的9.55%转变为建设用地,5.15%转变为沉陷积水区;建设用地的5.25%转变为农用地,主要集中于报废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是由于部分地方小煤矿关闭后,一些废弃物堆场得到了复垦,3.21%转变为沉陷积水区,主要也是分布在各矿工业广场附近;有14.86%的沉陷积水区转变为农用地,主要位于原沉陷积水区的边缘部分,有10.88%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韩桥矿和权台矿的工业广场范围内。因此,应该加强对沉陷积水区的复垦和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及其加工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敏感区具有地理位置特殊、稳定性较低和资源利用多功能等特征,存在自然生境减少、农业、林业生产面积缩减、人为干扰加剧和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生态经济问题。通过对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预警系统、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法规、建立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措施和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等相应的生态经济调控对策,为城市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漫湾、大朝山电站移民安置的经验和教训,在云南省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开发性移民主要应做到:移民安置必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应尽量外迁农业安置:补偿和开发扶持相结合;正确选择移民安置区;合理确定移民的土地,给移民提供生产基地;统一规划建设适用坚固的住房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移民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和帮助移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统一有效的移民管理体制,实现依法移民。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开采以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原始受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最终涉及地表,形成采煤塌陷地。徐州九里湖湿地正是在采煤塌陷地的机理上发展起来的,其生态旅游的开发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开发对策由生态恢复、环境教育和科研监测三方面构筑,包括人工干预粉煤灰堆填区生态修复、人工恢复湿地植物和水禽栖息地、沟通内外水系实现水循环、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水岸驳岸去园林化生态处理、采煤塌陷地环境解说、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和科研监测与国际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山西吉县是黄土高原生态区的缩影,吉县的生态移民在迁移成因类型、安置模式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以吉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移民县域区划研究,以土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的结果为基础;通过叠加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地域分异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为区划原则;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研、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生态移民区划.将区划体系分为移民迁入区、移民过渡区、潜在迁出区、重点迁出区4类.研究结论可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移民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制改革对湿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湿地保护法规缺失、保护不到位、监管缺失、信息不公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促进全面信息公开、重视环境保护等湿地保护对策,探索我国湿地保护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