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含锰岩系地质特征,锰矿层结构,矿石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矿石化学组分等特征;认为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原生含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顶盖层厚度、岩性、气候及水文地质等条件所制约。文章最后讨论了锰矿化富集特征,氧化锰矿成矿模式等并指出探采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下雷氧化锰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下雷锰矿床由原生碳酸锰矿和次生氧化锰矿组成.其中氧化锰矿石的矿物主要有软锰矿、钡锰矿、隐钾锰矿、锂锰矿、钙锰矿、褐锰矿、黑镁铁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蒙脱石.矿石结构主要有交代、隐晶和细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葡萄状、块状、晶洞状、网脉状和条带状构造.与原生碳酸锰矿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的矿石品位明显提高,平均在44%以上;Co、Ni、Cu、Zn等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化学分析和单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中的w(Mn)/w(TFe)值均较高(一般大于10),说明风化强度大,铁、锰分离显著.与铁的氧化物相比,锰氧化物中Si和P等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要低得多,因此,铁、锰分离是形成优质锰矿的重要条件.氧化锰矿的次生富集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古气候、构造、含锰地层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滇西南澜沧群中氧化锰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万灵 《云南地质》1994,13(4):333-340,332
澜沧群中优质氧化富锰矿是层状,似层状硅酸锰矿层表生富集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受到气候、地貌、水文条件及原生含锰建造特征的控制,南北向排列的元古代古火山口的火山化学沉积外圈,硅锰沉积建造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原生硅酸锰矿分布区,具有寻找这类锰矿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城-纳雍锰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城-纳雍锰矿是106地质大队于本世纪初在水城一带发现的,皆属表生氧化锰矿床类,锰矿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氧化锰矿石仅分布在地表附近,沿倾斜一般向下延伸30-70m即全部变成原始锰矿胚层(含锰、微含锰的硅质灰岩、含硅质灰岩、含钙质硅质岩及石灰岩等)。研究表明,原始锰矿胚层是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带内形成的富含锰质的热水沉积岩。流体包裹体测定,均一温度为105℃-178℃。锰矿胚层是表生氧化锰成矿的物质基础,本区锰矿是在适当的外因条件影响下,特别是水的作用下,通过矿胚层中杂质元素的淋失作用和锰质相对富集而形成的,是典型的锰帽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湖润锰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润锰矿床锰矿石包括两种类型:原生碳酸锰矿石和次生富集的氧化锰矿石。本文主要结合该矿床的分布与地质特征,研究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原生带到氧化带,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与Mn成类质同像的Co,Ni,Pb和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随着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富集系数也相应地增大;同时,稀土元素的总量也呈增加趋势而且氧化带比原生带更富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安化县高明锰矿床,产于中奥陶统磨刀溪组下部。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石类型有硅酸锰碳酸锰矿石、碳酸锰矿石和次生氧化锰矿石3种。锰矿的富集经历了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表生再富集作用。矿石除可作冶金锰外,因富含蔷薇辉石而可作宝石用。属小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氧化锰矿是第四纪表生作用的产物。它是由原生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次生富集而成,主要产于第四系的风化带中,是广西重要的锰矿类型之一,与原生沉积锰矿相比,具有品位高,杂质少,易采选的特点,而且通过淋滤,矿床中的有益元素,如钴、镍等进一步富集,可综合利用,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是目前工业急需的重要矿产,本文着重对氧化锰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含锰岩系的存在是氧化锰矿形成的先决条件,气  相似文献   

8.
抚顺地区金矿氧化带中金的次生富集特征十分明显,可划分为氧化淋滤贫化带、次生富集带、原生带三个带。次生富集带中金的富集原因主要为原生金矿中的金矿物在氧化环境下溶解或形成胶体金,迁移至有利于汇集的还原环境时发生沉淀并富集。  相似文献   

9.
鄂东北早元古代沉积变质锰矿是我国时代最古老的锰矿之一,是由早元古代锰质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后又经风化富集形成工业矿床。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元素和矿物组合复杂,具有独特性。本文研究了各种组分的演变关系和元素集散因素,为锰质碳酸盐岩在高压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及其后表生作用中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
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次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力  关广岳 《地质与资源》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模、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高龙式金矿床氧化机理的室内研究及其实验测试结果从矿区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龙式金矿床氧化矿体的成因模式,认为:在中三叠时期形成的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由水下岩浆的大量喷出沉积的火山物质,经成岩作用和地下热液不断淋滤淬取围岩物质而形成的矿床。金主要以徽细浸染的形式赋存于各种硫化物中。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体,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暴露地表后,受温度、水,CO2、pH、Eh值、氧化铁疏杆菌等的影响,含金硫化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地表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氧化物类及氧化矿体。桂西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湖南桃江一带的奥陶纪锰质碳酸盐岩,具有清晰的内碎屑结构和一些粒度递变沉积构造。锰质岩或锰矿层呈薄层或条带夹在含有笔石的黑色泥页岩中,表现出它们在成因或沉积环境方面的极不协调。以砂屑和藻屑为主组成的白色、灰白色锰质碳酸盐岩是清洁、浅水、碱性环境中的产物;以细粉砂级颗粒为主并含有硅质、碳质的泥页岩则是污浊、深水、酸性环境中的沉积。这种不协调的沉积组合是由于浅水锰质碳酸盐沉积物以重力流方式进入深水盆地与黑色泥质沉积物混合、交互沉积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湘中桃江锰矿废矿堆的废石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组成废矿堆的岩石主要是赋矿围岩中奥陶统黑色页岩和原生碳酸锰矿石。这些废石富含Cu、Pb、Zn、Cr、Tl、Sb、U等重金属元素。废石暴露地表而遭受风化分解,导致Sc、V、Cr、U、Cd、Th等重金属元素淋滤释出,在废石样品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迁移特征,且以V、Cd、U的迁移性最为强烈。此外,黑色页岩中Ni、Cu、Zn、Pb、Tl、Sb也明显发生淋失。这些重金属元素如Cd、Tl等毒性极强,进入矿区周围不断积聚,便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故对区内分布的废矿堆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羌塘中部独泉沟地区发现青藏高原首例富锰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安波  李才  彭虎  王明 《地质通报》2017,36(6):956-963
独泉沟锰矿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富锰矿,成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Mn平均品位为41.95%,达到了Ⅰ级富锰矿石的品位标准。该锰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天泉山组复理石碎屑岩内;矿体地表部分为残坡积,残坡积范围宽20~30m,长约50m。根据产状及结构构造的差异,将研究区锰矿体分为层状锰矿体和脉状锰矿体,二者的矿石矿物皆是硬锰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初步研究认为,独泉沟锰矿是海相热水沉积型锰矿。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首例富锰矿,独泉沟锰矿的发现填补了区内锰矿找矿工作的空白,对其成因的研究能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在区域找矿方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荣华锰矿位于三叠系百逢组,在该地层中发现的工业锰矿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该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工程和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矿床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矿体和矿石特征、沉积演化等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荣华锰矿为沉积-淋滤锰帽型矿床,矿体顺层分布于靠近罗楼组碳酸盐岩的百逢组第一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由偏锰酸矿、软锰矿等组成,矿石品位偏低,伴生Co等金属元素。百逢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和百逢组第一段浊积砾岩层可作为该类锰矿上下界线典型的找矿标志。中三叠世桂西北处于盆包台构造格局,中晚古生代富含锰的台地在三叠纪遭受风化剥蚀,成矿元素被带入弧后盆地。随着特提斯洋闭合,挤压作用使盆地面积变小,水位加深,氧化还原界面波动,在百逢组第一段锰元素初步富集。后右江盆地抬升露出水面遭受剥蚀,风化淋滤作用最终形成该区顺层分布的氧化锰矿床。桂西广泛出露百逢组地层,其第一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龙 《地质与勘探》2020,56(5):915-927
城口锰矿整装勘查区空白区块全隐伏锰矿体的揭露,标志着城口锰矿整装勘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红籽矿区锰矿呈层状产于陡山沱组顶部,层位稳定。根据岩芯观察、剖面观察、薄片观察、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展开了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矿田构造地质学研究,认为红籽矿区菱锰矿层为陡山沱末期深海相向碳酸岩台地过渡时期产物,具台地边缘斜坡沉积特征。首次报道城口锰矿锰质热液运移通道疑似证据以及南大巴山北相区龙潭河组为城口锰矿锰质物源潜力大陆风化源区,红籽矿区矿层中微体藻类降解集合体以及红籽矿区西侧锰质叠层石的发现,再次证实了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的富集作用。锰矿矿石矿物为菱锰矿,矿石结构以微晶、藻鲕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及物质来源控制了矿层沉积,区域叠瓦状-逆冲推覆作用与右型走滑作用控制了矿区锰矿产出形态,红籽矿区B断块、修齐矿区以南至坪坝-修齐断裂之间区块为下一步2000m以浅深部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鲁苏西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是该区域典型层控铜钴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依据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野外地质观察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硫化矿的成矿期可分为成岩早期和造山期,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和辉铜矿。氧化矿主要为铜钴硫化物在富水表生环境下淋滤而成。矿床的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该矿床成岩期的硫化物为以生物还原作用为主,硫源来自元古宙海水,碳源以海相无机碳为主,放射性锶同位素与基底物质有关;造山期硫化物生成以热化学还原作用为主,成矿流体来自蒸发盐的溶解,硫源来自早期硫化物再活化和蒸发盐溶解,碳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缓冲反应。综合分析表明,蒸发相的海水为鲁苏西铜钴矿富集和成岩早期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造山期改造和表生期氧化对矿床品位的富集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