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皇城山银矿床,是大别山北麓首次在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的一个浅、易、富中型矿床。中生代白垩纪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支配和导向的活动,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岩和雨水,是陆相火山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单一型银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北麓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交接部位,属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区内龟(山)—梅(山)断裂、桐(柏)—商(城)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大别山北麓地区岩体的分布,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地层围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化强度和矿床产出形式。通过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的剖析以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大别山北麓地区斑岩型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斑岩体,而成矿斑岩体为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相同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下,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和空间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型式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成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的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对其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具有富硅、铝、铁,贫钙,低钠、镁、钾、钡、锶的特点。通过对气候特征元素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是以温湿为主且从老至新气候由温湿向干冷趋势发展,与洛川黄土相比,大别山黄土经历了更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Ti、Sc、Th、Nb作为参比元素,运用富集因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研究进而判别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黄土-古土壤与洛川黄土同源,均来自西北的风尘堆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大别山北麓罗山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研究区对象,在分析盆地火山岩特征及含铀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火山岩型铀成矿理论,认为罗山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同时,探讨了罗山冯楼地区铀矿成因,建立了"两层楼"铀成矿模式,并预测本区的主要找矿位置为火山机构内部、盆地基底不整合面上下与切盆断裂交切带内,次要的找矿位置为火山岩盆地内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5.
刘清泉 《地质与勘探》2014,50(2):199-215
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总体沿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具有近东西向成带、南北向成群的空间展布特征,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型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及少量热液石英脉型。结合Re-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矿时代、主要成矿作用的时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钼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时限为142~137 Ma和127~110 Ma,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的岩石圈拆沉及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别山北麓GS剖面系统的氧化物地球化学的测试及综合分析,讨论该地区中更新世以来GS剖面的氧化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所记录的古气候变迁规律.综合分析表明:大别山北麓富含硅、铝、铁,三者之和高达85%,该区中更新世以来以湿热气候为主;氧化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推断该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8次暖湿期与8次干凉期的交替过程;氧化物比值分析验证该地区经历多次干冷-温湿大幅度的波动,同时伴随着成壤程度、淋溶和化学风化强弱多次旋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规模触及岩浆弧“根”,剥露深度浅于北大别单元。大别山邻区晚中生代巨厚磨拉石是陆内造山强烈阶段的沉积记录,它们的产出及相关的造山带隆升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讨论了恢复大别山物源结构、建立盆地类磨拉石精细地层年代学格架等在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规模触及岩浆弧“根“,剥露深度浅于北大别单元.大别山邻区晚中生代巨厚磨拉石是陆内造山强烈阶段的沉积记录,它们的产出及相关的造山带隆升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讨论了恢复大别山物源结构、建立盆地类磨拉石精细地层年代学格架等在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盆地充填记录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忠  李任伟等 《地质通报》2002,21(8):547-553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规模触及岩浆弧“根”,剥露深度浅于北大别单元。大别山邻区晚中生代巨厚磨拉石是陆内造山强烈阶段的沉积记录,它们的产出及相关的造山带隆升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讨论了恢复大别山物源结构、建立盆地类磨拉石精细地层年代学格架等在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安徽省岳西县桃园寨地区大比例尺火山岩填图及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详细研究,确定了大别山腹地片麻岩基底上残存了中生代火山岩及火山机构。说明中生代之前,大别山体并未大幅度隆升,也非中生代造山带根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才是山体剧烈抬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北麓钼(钨)矿带上的钼矿化,成因多与集中分布的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花岗质斑岩)有关.信阳~汤家坪一带已知燕山期中酸性小花岗(斑)岩体40余处,且多具钼矿化,历经数年地质工作,已探明中型以上的钼矿床7处.该区内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不尽相同,但成矿时代、围岩蚀变、岩体与矿化空间上的联系,都有一般斑岩钼矿床的共同特点.总结该区成矿酸性小岩体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找矿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北麓钼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正传 《矿产与地质》2010,24(2):125-131
对大别山北麓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研究认为,大别山北麓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区内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钼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进一步可分为三个成矿亚系列,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酮柏-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3-J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综合等方法研究大别山及邻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大别山中生代岩浆活动启动于晚侏罗世,大规模爆发于早白垩世。大别山南部的张榜花岗岩侵入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150.3Ma±2.0Ma,是目前发现的大别山最早的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比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峰期(~130Ma)早约20Ma,标志着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锆石的LA-MC-ICP MS Hf同位素结果计算的εHf(t)为-29左右,二阶段模式年龄大约为3.05Ga,表明岩浆源区为与扬子陆核类似的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新生地幔物质贡献极少。年代学资料和地球化学指标的统计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但二者岩浆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大别山130Ma的拆沉物质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地壳加厚是陆陆碰撞的结果,幔源岩浆上涌出现在拆沉事件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于150Ma因幔源岩浆底侵而使下地壳强烈加厚,引发了该下地壳于130Ma的拆沉作用,幔源岩浆的上涌贯穿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大别山北部新发现的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性一超基性岩中,与大别山南部的榴辉岩在产出围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十分相似。现今榴辉岩南多北少的分布,主要是在中生代热隆构造体制下剧烈差异抬升剥蚀,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侵位所致。  相似文献   

16.
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别山北部新发现的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中 ,与大别山南部的榴辉岩在产出围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十分相似。现今榴辉岩南多北少的分布 ,主要是在中生代热隆构造体制下剧烈差异抬升剥蚀 ,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侵位所致。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桐柏一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一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_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一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级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_3-J_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E20°~30°,逆冲断层以背驮式向前陆扩展,形成机制为反向逆冲推覆,且与大别山造山带主体向南韧性剪切滑脱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安徽大别山腹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期作者等在大别山腹地开展1∶5万区调过程时,于中深变质岩中发现一套中生代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安山质晶屑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通过详细观察、追索,其中查明火山岩系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对认识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及热隆—顶蚀作用、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矿床,矿区位于大别山北麓钼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姚冲钼矿属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别片麻杂岩中,钼矿化与隐伏花岗斑岩和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的发现对大别山北麓钼多金属成矿带寻找隐伏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大别山北麓0.78 Ma以来的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及Rb和Sr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相对高的w(Rb)和w(Rb)/w(Sr)值及低w(Sr)值指示夏季风占优势的湿润时期,对应古土壤层;相对低的w(Rb)和w(Rb)/w(Sr)值及高w(Sr)值指示冬季风占优势的干旱期,磁化率相对较低,对应黄土层。剖面的w(Rb)/w(Sr)值自下至上降低反映大别山北麓地区的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也揭示自0.78 Ma以来气候具有由湿向干的趋势;磁化率与w(Rb)/w(Sr)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它们的变化曲线存在显著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磁化率在古土壤中的增强机制比较复杂所致,w(Rb)/w(Sr)值作为气候替代指标比磁化率更灵敏。与洛川剖面相比,大别山黄土-古土壤的w(Rb)较高而w(Sr)较低及Rb、Sr较强的分异能力特征反映了大别山气候整体较为温湿,沉积物遭受的风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