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极大陆沿岸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68°22'~68°40'S,77°55'~78°30'E)和西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62°08'~62°20'S,58°45'~58°58'W)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季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后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因此,两地的冰缘地貌的组合类型及其发育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冰缘地貌单一,发展速度较慢;后者冰缘地貌复杂多样,发展速度较快。 本文根据实地观测资料,对极地大陆型和极地海洋型两类冰缘地貌作一些比较,并且提出,年冻融日数是决定冰缘作用强弱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东南极大陆沿岸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68°22'~68°40'S,77°55'~78°30'E)和西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62°08'~62°20'S,58°45'~58°58'W)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季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后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因此,两地的冰缘地貌的组合类型及其发育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冰缘地貌单一,发展速度较慢;后者冰缘地貌复杂多样,发展速度较快。 本文根据实地观测资料,对极地大陆型和极地海洋型两类冰缘地貌作一些比较,并且提出,年冻融日数是决定冰缘作用强弱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桂林 《中国沙漠》1987,7(2):74-75
奈曼旗位于哲里木盟西南部,地处东经120°4'44"-121°35'40",北纬42°14'40"-43°32'20"之间。全旗总面积1223万亩(8160平方公里)。一、土地开发史据考证,早在公元前奈曼南部就有人类活动,但在辽代以前该地以游牧为主,根本无农业。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起,才开始出现农业,这时牧业从游收走向定居放牧,农业规模极小,仅限于南部黄土区。这里是"地沃易耕植,水草便畜牧"。直到十七世纪清代实行旗制,划定了奈曼界。  相似文献   

4.
高德全 《中国沙漠》1986,6(1):45-49
巴盟河套地区(东经107°至109°,北纬40°30'至41°30'的范围内)的西部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由于乌兰布和沙漠的入侵和古黄河故道被风蚀吹扬,在区内形成了120万亩沙地。沙地地表以中小形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一般高3-7米,密度较稀,多为流动沙丘,沙丘下伏为厚度不同的粘土层。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有的永瓣藤属植物区系地理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国文  孙叶根 《地理研究》1999,18(2):130-135
永瓣藤是卫矛科的单型属(Monimop etalum Chinese Rehd),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北纬28°30'~30°10'和东经114°30'~118°10'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文中研究了永瓣藤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群落特征,分布区的历史和分布格局的现状,探讨了它起源的时间、地区及区系地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永瓣藤适应于温暖湿润和偏酸性(pH5.5~6.5)土壤的地理环境;它是群落的伴生成分,其分布受到杉木、马尾松、毛竹、赤杨叶等优势成分的影响。(2)其分布区的地史演变大概为:连续分布(新第三纪)→间断分布(第四纪及以后)→星散分布(现状).通山县的残存为湖北省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新记录属(种).(3)它分布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是一个具亚热带性质的华东特有属。(4)其起源地可能是扬子古陆的九岭-怀玉联合地体;起源时间大约在新第三纪中新世(或更晚),是被子植物一个起源比较年轻的属,并不是起源古老的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的力学性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风沙土是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力学性质不同于一般土体,结构松散性为其最主要的特点。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4个风沙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和抗剪试验,获得了风沙土的基本力学参数:风沙土压缩模量值在50.00~142.86MPa之间,是一种低压缩性土;风沙土的内摩擦角值在31°55'~36°19'之间,低于河流冲积砂的内摩擦角值;风沙土存在结构力,其力学效应相当于粘聚力,可以在剪切试验中测出,其值在0.6~9.3kPa之间。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轮台自古和西域齐名,但唐汉轮台实属两地,汉轮台即仑头,其位置相当今轮台(玉古尔)。唐轮台的位置,经考证,在乌拉泊附近,其遗址尚存,作者曾对它进行过考察和发掘,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和古诗等记载,探讨唐轮台的气候。乌拉泊古城位于87°35'20"E,43°38'40"N,海拔1100公尺。现属乌鲁木齐县二宫乡。城呈正方形,每边500米,城墙建筑有瓮城、马面等,城门突出处宽46米,厚11米,在小城里,拣到粗质陶碗、深灰色泥质陶瓮,光平无花纹,此外,还有灰色陶片,上有粗糙莲花  相似文献   

9.
北极中心海域海冰特征,积雪及变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存德  秦大河 《地理科学》1997,7(4):289-296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 ̄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性。海冰上覆积雪的积消过程表现为缓慢的积累和快速的消融,雪深空间分布与降水来源有极大的关系。遥感监测和雪层剖面观证明北冰海洋冰上覆积雪无明显“年积累”大于“年消融”的区域,属于季节性积雪。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摘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东部,大致在北纬37°07'-39°24',东经101°22'-104°04'之间。行政范围包括武威、古浪、民勤三县和金昌市的全部,天祝县的一部分,及肃南县的皇城区,山丹军马场的一部分。流域长300公里,流域面积41149平方公里。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由南向北可分为四个地形区:①祁连山山地,②走廊平原,③北山山地,④阿拉善高原。  相似文献   

11.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5 9.5′W )和白令海 ( 5 5°5 9.8′N66°0 .3′N ,1 73°2 1 .1′E1 75°5 3.9′W)采集的 5 1份网采样品和 2 4份水采样品 ,鉴定浮游植物 3个门类 38属 1 2 1种 (含变种和变型 ) ,都是真核藻类。其中楚科奇海有 33属 1 0 3种 ,白令海有 2 5属 71种 ,两海区共有种 49种。这些种类可分为 4个生态类群 :( 1 )北极类群 ;( 2 )北极、亚北极北方类群 ;( 3)北方温带类群 ;( 4 )世界性广温类群等。主要优势种有楚科奇海的格鲁菱形藻 (Nitzschiagrunowii)、诺登海链藻(Thalassiosiranordenskioldi)和聚生角毛藻 (Chaetocerossocialis)等和白令海的西氏细齿状藻(Denticulaseminae)、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dilicatissima)、成列菱形藻 (N .seriata)和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longissima)等。楚克奇海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 ( 8.32× 1 0 7个 /m3)远高于白令海( 1 .5 8× 1 0 6个 /m3)。文中还讨论了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所谓农业指标温度就是能指示农业作业的温度,日平均温度0°、5°、10°、15℃和10℃以上温度的积算温度等就是这种农业指标温度。春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日期就代表冬季已过、积雪融解与土壤解冻的开始日子。秋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的日子就代表土壤开始冻结和田间耕作中止的日子。0℃以上温度的持续时期称之为温暖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内农业指标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与积算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业指标温度就是能指示农业作业的温度,日平均温度0°、5°、10°、15℃和10℃以上温度的积算温度等就是这种农业指标温度。春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日期就代表冬季已过、积雪融解与土壤解冻的开始日子。秋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的日子就代表土壤开始冻结和田间耕作中止的日子。0℃以上温度的持续时期称之为温暖期  相似文献   

14.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介于27°58′—34°00′N和79°22′—102°29′E之间,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8%。境内的山脉为南北走向,系世界上著名的横断山脉。地貌特征明显地具有分野和过渡的表现。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在西北部分,高原和山原面积辽阔,一般高度在海拔3500—  相似文献   

15.
横断山脉占有川藏滇青甘五省区,经纬度为北纬24°40′-34°00′,东经96°20′-104°30′,是我国西南的重要山脉。近年来,随着大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的经济开发和大规模科学考察的开展,“横断山脉”一词已广为应用,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横断山脉的“脉”到底有几条?边界在何处?对此各家说法不一,因而对横断山脉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积雪作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一种重要水资源,对于它的研究,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三十年来,我所积雪科研人员与院内、外兄弟单位协作,对新疆境内的积雪分布,平原地区积雪利用以及天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区的道路雪害(其中包括雪崩,风吹雪)进行了调查和防治研究。1978年建立冰川积雪室,1983年调整为积雪研究室,并确定积雪室的方向任务是:通过综合考察,定位观测和分析实验究研,探讨雪崩,风吹雪的形成机制、运动规律、积雪力学性质和热力学变态,雪颗粒再结晶溶化过程,辐射在融雪期的热效应与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花垣-凤凰岩溶山原区(包括花垣山原区和凤凰山原区两部分),地处贵州高原东缘,经纬度为109°17′—109°40′E,28°10′—28°29′N。当地是湖南省西北部岩溶山原的主要部分。区内土地面积817.5平方公里(122.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1万公顷(水田0.84万公顷,旱地0.37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4.8%。本区有人口10.6万,人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沙漠化发生地区农、牧、林经济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合理的经济结构具有较高的总体功能,而且在发展生产过程中,能促进环境的整治;反之,经济结构不合理会带来总体功能降低和破坏资源的恶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后,在生态失调的沙漠化地区如何实现,既达到恢复环境又发展经济的双重效果,研究农、林、牧生产的合理结构就更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以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陕北榆林县为例,应用线性规划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线性规划的数字抽象含义是求得某组未知数(X1X2、°°°°°°Xn)使其满足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线性规划广泛应用于经济规划、工业工程等方面方案选优上,对建立合理的(最优)农业经济结构1)同样适用。但由于此项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资料缺欠,所得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怒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退耕工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开发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云南怒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如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失调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 :将海拔在 2 5 0 0m以下、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坡度大于 2 5°的耕地 ,改农作物种植为经济林经营 (退耕还林模式 ) ;在坡度介于 1 5°~ 2 5°的坡耕地上种植经济林 (农林复合模式 ) ;将部分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停止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牧草 (退耕还草模式 )  相似文献   

20.
湘西是个土家、苗,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全州总面积21349平方公里,人口为249万人。本州位于云贵高原余脉东侧的武陵山区,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峰林立,盆地众多,岩溶地貌广布,灰岩山原、溶洞和暗河发育。当地最高处在桑植八大公山,海拔1890米;最低处在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