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陕南铜厂铜矿床是"勉—略—宁"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铜矿床,通过黄铜矿等单矿物及矿区地质体的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1)黄铜矿以富Ni、Zn和贫Co为特征,与晚元古代郭家沟组细碧岩类似,较闪长岩和钠长岩不同;矿床中存在轻稀土富集和稀土配分模式相对平坦两类黄铜矿,岩体内外接触带黄铁矿Co/Ni值差异表明其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由矿区各地质体成矿元素背景可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应以细碧岩为主、闪长岩为辅。2)黄铜矿Eu负异常明显,其δEu值明显低于闪长岩和细碧岩,这与成矿过程中富挥发分流体所形成云英岩化、钠长石化造成的Eu亏损有关,且黄铜矿Y/Ho值与钠长岩较为相似,暗示铜矿化与钠质交代作用关系密切。3)黄铜矿Co、Ni含量一般大于黄铁矿几倍到几十倍,与矽卡岩、斑岩、火山-次火山热液及火山-喷气型铜矿中黄铜矿差异明显,而与铜镍硫化物型矿床中黄铜矿类似,这可能与成矿作用继承了富Ni源区有关。该矿床成矿模式为:海西期,伴随着勉略洋盆闭合俯冲-碰撞形成勉略宁地区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在区域变质流体与天水混合形成富碱和CO2的混合热液作用下,使地层——细碧岩和部分闪长岩中Cu等成矿物质大量析出,形成低温、低盐度成矿热液,沿矿区发育EW向与NE向两组韧性走滑断裂充填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陕南勉宁略地区铜厂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陕南铜厂铜矿的地球化学研究,笔者认为铜矿矿区对应的大地构造环境应为岛弧及其活动大陆边缘,细碧岩的原岩为钙碱性大陆系列,随着海西早期闪长岩的侵入,带来了汽液,热动力和部分成矿物质,形成富含有Cl,Na和K岩浆热液与天水的混合热液,在这种混合热液的作用下,使地层-晚元古代郭家沟组细碧岩和海西早期闪长岩中Cu等成矿物质活化,并以Cl等络合物形式搬运,在闪长岩体内接触带的构造片理化中富集成矿,本矿床  相似文献   

3.
徐家沟铜矿床位于“勉-略-宁”矿集区内铜厂铜矿西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碧口岩群郭家沟组中岩段片理化细碧岩中,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片理化细碧岩产状一致,或斜切交代细碧岩产出,呈现出明显的构造-热液改造特征。对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分析,表明徐家沟铜矿床中Cu、Ni、Co等成矿元素主要来自细碧岩,而S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包裹体研究也指出,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为主(166~412℃)、中-低盐度(2.6%~10.9%NaCleq)的NaCl-H_2O体系流体,为混合的岩浆水、变质水或建造水,但以岩浆水为主。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和测年结果,徐家沟铜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铧厂沟金矿床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铧厂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南侧,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细碧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和灰岩,矿床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前人对铧厂沟金矿进行了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白忠,1996;宗静婷,2004),然而,本文根据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其为造山型金矿床(周振菊等,  相似文献   

5.
陕南勉略宁地区铜厂矿区的钠长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岩石》1997,17(4):9-14
本文通过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Rb-Sr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认为铜厂矿区内所分布的钠长岩形成时代为海西早期,由于海西早期闪长岩的侵入,带来了气液和热,使周围郭家沟组细碧岩中的部分Na质析出,并交代与之接触的闪长岩而形成钠长岩。  相似文献   

6.
凤凰山铜(金)矿床产于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先后包括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两期矿化,并可细分为9个成矿阶段。矿石中广泛出现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显微冷热台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流体存在过沸腾和局部超高压等现象。两个成矿期都经历了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转变,成矿溶液的主要成分也由钾钠型变成了钠钙型。来源于岩浆热液的早期含矿流体与来自围岩的地下水热液的混合可以解释成矿流体的这种演化。  相似文献   

7.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忠 《矿产与地质》1996,10(2):108-113
铧厂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热液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而矿床本身受断裂和岩性的双重控制。此外,还简述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和火山岩围岩的S、Pb同位素及脉石矿物、硅 化岩、硅质岩等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中大多数硫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岩的淋滤,或直接 来源于火山喷气作用;矿石铅与火山岩铅属同一来源,且以富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而大气降水参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云南太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宏  胡瑞忠 《地球化学》2000,29(2):136-142
对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火山岩型声状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和火山岩围岩的S、Pb同位素及脉石矿物、硅化岩、硅质岩等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中大多数硫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岩的淋滤,或直接来源于火山喷气作用;矿石铅与火山岩铅属同一来源,且以富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而大气降水参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甘肃白银厂矿田位于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省东部,矿体主要赋存于早-中寒武世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组合中。本文主要对折腰山矿床下盘脉状矿体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其成矿机制。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第Ⅰ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01~413℃,盐度为1.43%~13.40%;第Ⅱ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17~428℃,盐度为1.91%~11.93%(NaCl,wt)。包裹体成分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次为CH4和CO2,阳离子主要为Na+,阴离子主要为Cl-,说明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CH4体系。该矿床下盘脉状矿体的流体为岩浆流体与加热海水的混合流体,引起矿质沉淀的机制为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略阳县徐家沟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福让  王瑞廷  高晓宏  陈荔湘 《地质学报》2009,83(11):1752-1761
徐家沟铜矿床位于勉(县)-略(阳)-阳(平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中部的铜厂矿田西北部,矿体产于中上元古界郭家沟组中的片理化细碧岩带內,已圈定铜矿体13条,多为盲矿体.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片理化细碧岩型,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铜矿床.郭家沟组中的细碧岩为铜的主要矿源岩,细碧岩中的近东西向构造片理化带为矿质富集提供了富集通道和空间.铜厂闪长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动力、热源和主要硫源,成矿受上述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铜厂铜-铁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其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实践. 利用黄铜矿Re-Os同位素对该矿床进行定年,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5件黄铜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84±34 Ma(MSWD=8.7),表明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铜厂铜-铁矿床上部铜矿床中黄铜矿(+9.75‰~+13.1‰)和黄铁矿(+9.22‰~+13.9‰)的δ34S值略高于下部铁矿床中黄铜矿(+8.66‰~+10.9‰)、黄铁矿(+8.85‰~+11.0‰)和磁黄铁矿(+7.93‰~+9.28‰). 计算得到早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0.6‰,晚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2.3‰,说明矿床硫是地幔硫混染海水硫形成的,热化学还原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铜厂铜-铁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新元古代晋宁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导致勉略宁地区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含Fe、Cu的初始矿源层;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持续的裂解和裂陷形成勉略海槽并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富含挥发分及硫的岩浆热液混合海水硫,并从细碧岩中萃取Fe、Cu等成矿物质,早期成矿热液在铜厂地区深部形成铁矿床,随着磁铁矿和硫化物的沉淀,成矿热液演化到晚期阶段并沿断裂构造带向上运移,在铜厂地区浅部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火山岩与成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登红 《地质科学》1996,31(2):163-169
阿舍勒铜矿曾被认为是次火山热液矿床。根据岩芯观察研究和同位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矿属海相火山喷气沉积成因,成矿作用与双峰式火山岩密不可分,细碧岩是成矿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而作为沉淀剂的硫主要由酸性火山喷气作用提供。  相似文献   

14.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型,该矿石英和方解石样品中^δ13CPDB值为-17.3‰— -0.7%,δ^18OSMOW为16.2‰-22.4‰ δ18OH2O 水值为6.9‰-12.5‰水值为6.9‰-12.5‰,8D变化于-73.8‰—-52.4‰之间。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发生循环加热的建造水,并混合变质水和岩浆水;成矿早期流体中的C主要来源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晚期有深部岩浆水的加入。^δ^34S值变化范围为0.2‰-6.1%o,表明流体中的S主要来自岩浆或上地幔。  相似文献   

15.
结合岩体产出环境,时代及其与碧口火山岩的关系,认为铜厂石英闪长岩体是由碧口火山岩的局部熔融作用形成的。铜厂铜矿硫化物Pb同位素特征显示出以浅源的地壳铅为主,并与碧口火山岩铅同位素组成的壳源端员重合,指示矿质与碧田火山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岩体与火山岩的同源性,所以脉状铜矿石既可能来自岩体也可能来自围岩。  相似文献   

16.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铜三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3种,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0.705→0.711),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7.
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综合研究相对缺乏。以桃林铅锌矿、栗山铅锌矿、井冲钴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床主成矿期矿石硫化物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结合七宝山铜多金属矿等研究现状,综合研究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硫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整体为深部岩浆硫源,其中,七宝山矿床为较典型的岩浆硫源,桃林、栗山、井冲等矿床混入了少量地层硫源,且桃林矿床比栗山、井冲矿床混入地层硫源的比例更高。铅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上地壳为主,但混入了少部分幔源物质,且七宝山、井冲的幔源物质混入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8.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凹地苴段、马头山组六苴段和大村段,以六苴、郝家河及大村铜矿床为代表。不论是硫同位素,还是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六苴铜矿床和郝家河铜矿床均不相同。六苴铜矿硫化物中的硫以来自围岩为主,成矿溶液来自上部天水和建造水,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围岩,推测成岩成矿作用是主要矿化机制。而郝家河铜矿,成矿物质更多的是来自地下深处,与深部地下水循环作用有关,表明郝家河铜矿床以改造成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