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与T213产品的天气学释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才媛  宋清翠  金琪 《气象》2003,29(3):27-30
通过对长江上游六大流域1971-200年50mm以上强降水面雨量100个个例进行天气分析,归纳总结了各流域24小时预报指标。将预报指标落实到T213产品对应时次、对应要素的预告场上,经计算机自动进行指标判别,从而作出六大流域24小时、48小时强降水面雨量预报。2002年6-10月进行了逐日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对强降水面雨量有较好的预报能力,T213产品的天气学释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仁芳  刘静 《气象科学》2004,24(4):483-487
利用1998~2000年3~11月长江上游六大流域逐日降水实况和MAPS、T106(T213)、欧洲中心等数值产品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预报模型。并于2002年6~9月进行了业务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分析黄河上游流域特征、洪灾特征和强降水特征及成因等 ,首先建立了强降水预报智能模型。并在此预报结论的基础上 ,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法和流域分区原理在MICAPS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 ,完成了黄河上游流域及各区段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 ,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2003-2006年6-8月降水资料和同时段T213产品中预报产品,分析了关键区强降水发生前24h T213产品中比湿、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垂直空间结构特征,并根据不同特征,构建T213物理量"垂叠法"暴雨和大雨预报模型,对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分别作大雨以上(面雨量≥20mm)和暴雨以上(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通过检验和试用,该预报模型对2007-2009年6-8月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面雨量≥2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达54.2%,对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为38.9%。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洪灾及流域雨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黄河上游流域特征、洪灾特征和强降水特征及成因等,首先建立了强降水预报智能模型。并在此预报结论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法和流域分区原理在MICAPS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黄河上游流域及各区段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三峡地区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一种天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北胜  熊廷南  周小刚 《气象》1997,23(5):22-25
根据长江三峡地区6个测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 强降水的两脊两槽型大气环流形势的环流特征,概括为一种较为实用的预报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产生区域性强降不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该种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及功能。简单叙述了制作强降水面雨量的各种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鹤壁1986~1999年夏秋季强降水资料,寻找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消空指标和预报指标.利用48 h、24 h夏秋季强降水预报指标和人工神经元B-P网络降水量预报结果,定量做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9.
利用鹤壁1986—1999年夏秋季强降水资料,寻找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消空指标和预报指标。利用48h、24h夏秋季强降水预报指标和人工神经元B—P网络降水量预报结果,定量做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格点报实况场资料,统计分析了周口市1986-1997年11月至次2月强降水天气的基本天气形势及特点,找出预报指标,建立1-6天暴雪及冬季强水预报业务系统,产品上网运行。  相似文献   

11.
周小刚  邓北胜  熊廷南 《气象》1997,23(5):26-29
利用三峡地区东部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500hPa环流形势呈“大U”型的条件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指标,并用1995年资料进行检验,1996年资料进行试报。结果表明可根据500hPa天气图上小槽位置,孟加拉湾槽位置及地面天气图上锋面位置3个指标的组合并结合其它消空条件能较好地预报“大U”型环流形势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12.
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上游六大流域1971~2000年强降水面雨量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强降水面雨量出现频次、极值分布、滑动极值和流域之间强降水的关系,初步得出强降水面雨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强降水面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年变化清楚,不同流域强降水面雨量频次分布、量级分布、极值分布、集中降水强度差异明显,相邻流域强降水面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曾建辉  朱国光 《广西气象》2005,26(A01):87-88,99
运用“多元加权”的数学原理对湘西自治州今年主汛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综合预报方法对我州强降水的概括率较高,对强降水预报的指示性较强,基本上能反映强降水发生前的水汽变化、能量积蓄和动力抬升机制,对强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种卫星和雷达资料结合的强降水临近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晓云  伏建国  朱革 《气象》1997,23(1):46-49
在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通过对气象卫星红外数字资料的定量处理和统计分析,作出降水云系的实时降雨量估计,并根据降水云系生命史的演变和移动、传播等特征,结合天气系统分型和雷达回波资料,提出一种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流域区域性0-3小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上游面雨量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通过对MAPS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制作长江上游六大流域短期面雨量预报。2002年6-10月业务试验表明,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平均的常规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19%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击中率为48%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熊廷南  周小刚  邓北胜 《气象》1997,23(5):34-36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履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生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谯季蓉 《气象》1997,23(5):30-33
利用1961-1994年地面,500hPa天气图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一脊一槽环流型与长江三峡地共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关系。分析了与强降消关的暖高脊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逐日反查,概括出区域性强降水的预报指标。用1995年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在1996年10-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该预报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江津  王庆元  杨晓君 《气象》2007,33(10):52-60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冷空气前沿的上升气流在暖区激发出几个较旺盛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云团造成此次的降水过程;数值预报在对流层中部冷平流入侵海河流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日本模式和T213在此次海河流域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存在优势,德国模式在强降水量级的预报上最接近实况,但三家数值模式预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位置不够准确,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预报的时空分布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19.
王登炎  李德俊  金琪 《气象》2003,29(3):20-22
假设数值预报对雨量的落区预报是准确的,用卫星云图模式识别预报的流域雨量极值,应用变分法对数值预报雨量极值进行订正,使得订正预报与未订正场之间的泛函达最小,从而求得预报场。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的准确率较数值预报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并用1995年历史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又在1996年10月、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说明两槽一脊环流型及相应的前期预报指标是具有预报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