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长江每年有上千万吨有机物质注入河口邻近海域,影响着这一海域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根据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专业调查资料,论述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及变化,并从有机物质的变化推测三峡工程对河口海生态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每年入海径流量平均近1万亿立方米,入海泥沙达4.9亿吨。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的水、沙运行规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1985年8月-1986年10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展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沉积结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的研究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先后进行了5个航次的调查。本专题调査区西自121°30''E,东至123°30''E,南起舟山群岛北(30°45''N),北达启东咀外(32°00′N),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航线及站位示于图1。通过调查获得长江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大量沉积物、悬浮体及箱式沉积物样品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经过室内沉积物粒度、重矿物、粘土矿物、化学、能谱、光谱及沉积物ⅹ光构造照相等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长江口水深5-10m以外和邻近海域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有关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三峡工程对河口区沉积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报告。调查研究海区处于河海相互作用的水域,情况十分复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其错综复杂的过程难以作出全面深人的了解和论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口海区,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黄海冷水等多种水系混合、交汇,错综复杂。对河口营养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河口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盐作为长江口这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化学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周年观察,讨论了各种营养盐(包括磷、硅和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它们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估算了营养盐的年输出量,并提出了长江流量和营养盐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口营养盐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必要探讨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对河口区及口外陆架区流场结构的影响。在“长江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流场的影响”的一文(本集)中,作者己着重探讨了三峡工程的流量调节方案将给长江口区流场带来的可能影响。本文试图从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来分析长江口外陆架海域海流结构的季节变化,从而为三峡工程流量调节方案的设计提供某些依据。 关于长江口区及其邻近陆架海域的海流结构问题,根据实测海流资料所作的分析,迄今为止,主要限于洪水季节(即夏季)(乐肯堂,1987,1986,1984;赵保仁,1982;上海航道局设计研究所,1978;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7;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海岸研究室,1975,1973; Le Kentang,1986;Cannon, et al. , 1983; Beardsley et al.,1983)。长江口区枯水季节(冬季)的海流结构曾已讨论(Le Kentang, 1988)。至于春、秋两季,迄今尚未见有专题论述。本文将根据已收集到的实测余流资料(其中包括1959-1976年的资料,1980-1981年间的中美联合考察资料和1985-1986年的专题调查资料),结合有关的水文观测资料,对本区各个季节余流的结构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是综合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它对长江下游流域以至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这一课题的要求,本文就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流场的影响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要求,为掌握工程兴建前长江口环境状况,我们于1985年8月一1986年5月,对122°-124°E,30°45′-32°00′N海域及受潮汐影响的江段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口海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   

8.
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动态模型的建立可以简单概括其结构,归纳出其基本特征,为定量描述和分析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的变化提供有力工具。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的前期研究工作已初步查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本底情况和一些基本规律(张法高等,1987;刘瑞玉等,1987) ,后期工作又进一步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历史资料,这为建立长江口渔业资源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及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一带水系交汇复杂,海水理化环境多变,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量产生很大波动。预计在三峽水利枢工程建成调节入海径流量后,河口生态环境必将出现新的格局,对河口生态系、生物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将产生很大影响。故在工程兴建前必须从多方面进行预测和研究,以便对工程作出科学评价。以往虽在河口附近进行过多次调查,但迄今仍缺长江口门水域及河道内的资料,难以全面说明径流对河口环境的影响。为此,在1985-1986年逐月进行了长江口区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本文旨在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工程建成后,对作为生态系基础环节的浮游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河口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2):34-3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长江口氮的地球化学研究(顾宏堪等 ,1981 ,1982)。自80年代以来 ,有关氮和其他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更为频繁。1983年10月 ,对长江下游南京至河口江段及其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调查研究(沈志良等 ,1987) ;1985年8月至1988年10月 ,结合三峡工程影响的预测研究 ,对长江河口海门以下江段及长江口海区进行了15个航次的调查(沈志良 ,1991 ;沈志良等 ,1991;沈志良 ,1992;沈志良 ,1993;Shen,1993) ;1987年7月和1988年3月 …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台湾东南和非律宾东北海域的黑潮,在沿台湾东岸北上的过程中,其表层流轴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异。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GEK资料),粗略分析了台湾以东及东海南部海域黑潮表层流轴的季节变异,并对引起变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季风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海域中黑潮特有的路径特征,而季风是引起黑潮表层流轴季节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球中期预报模式T63L9,选取2004年6月4日至13日10d作为试验个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分析了不同集合成员个数对于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的技巧都明显高于单个控制预报。在集合成员较少时,随集合成员教的增加,集合预报的技巧提高明显,当集合成员数多于11个时,集合预报的效果提高缓慢。在中期预报时段内。集合成员数11为集合预报效果随集合成员教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如果继续增加成员数.预报效果提高较少,但计算量却大大的增加。本文只是单个试验个例的分析结果。为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黃海冷水团的水温变化以及环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1963,5(4):255-284
夏季潜居于黄海深底层的冷水团(“黄海冷水团”),是我国近海水文特征中一个突出而重要的现象。有关这一冷水团的调查工作,日本学者早在1921年春就开始了;在北黄海的个别断面上,迄今已累积了一定数量而比较系统的资料。但就整个黄海而论,特别是南黄海,系统性的资料还很缺乏。  相似文献   

14.
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黄海南部,除北端岚山头,南端连云港一带为基岩海岸外,其余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因区域构造差异,南北岸线变化表现不一,湾顶临洪口是过渡地段。本文着重探讨海州湾全新世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海面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下荆江系统裁弯前后入湖和出湖水、沙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东、南洞庭湖淤积量的变化和淤积部位的变化,以及东、南洞庭湖的淤积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桶形基础负压沉贯的室内试验,中间现场试验,应用有限元法对负压沉贯的渗流场分析,负压对桶形基础沉贯阻力的影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负压大小对桶形基础沉深,沉速的影响,研究了桶形基础在海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崔金英  罗平 《海岸工程》2000,19(2):65-68
桥梁钻孔灌柱桩偏位后,使原系梁受力趋于复杂;通过M法求最大弯矩,按偏心受压柱计算出配筋量,将系梁加强,做成承台连接其下三根桩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加速南四湖大水域开发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状做了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应以大湖增、养殖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对策。利用湖区自然优势,充分发挥湖泊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我校与美国俄勒岗大学等单位联合黄河口调查期间,作者用简易方法对该区潮流铅直分布进行了专门观测。将获得的资料与一种浅海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首次计算了该区粗糙度参量Z_0值的分布。提出了最大潮流速铅直分布与相对粗糙度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