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综合污水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含化肥、农药等)。据统计,每年排人渤海湾的工业废水达5.28亿吨,生活污水1.4亿吨,它们绝大部分经排污河汇流人海,造成了河口海域的污染。 鱼类等海洋生物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味觉,在体表上亦分布有许多化学感受器,能够感知许多低浓度的化学物质,并发生回避反应,这是海洋生物对水环境污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我们利用梭鱼Mugil so-iuy、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和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等几种河口生物对天津市南、北排污河综合污水及其主要有机污染物的回避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综合污水及其几种主要有毒组分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为海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某些重金属及其他元素的分布与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是北京和天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的海区,这些废水与污水主要通过永定新河和蓟运河从北塘口入海,天津南部的污水还通过南排污河从大沽口入海。为了研究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在1978-1981年对其海水、悬浮体、生物体、沉积物以及沉积物间隙水中Hg, Cr, Zn, Cu, Pb, Cd, As, Co, U, Ni等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本文是调查研究结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每年注人海湾的污水殊为可观,对近岸水域造成很大威胁。为此,1978-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南开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协作组,对渤海湾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和研究,本文是其部分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有机锡从60年代开始曾被广泛用作海洋防污涂料的活性成分,它是人为引入海洋环境中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近十年来,国外关于有机锡对海洋动物的毒性已作了大量的研究(Bryan et al.,1986; Alzieu,1991; Triebskorn,1994),有机锡对海洋藻类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有机锡对单种藻的生长、光合、营养吸收、毒性积累等方面(Evansand Smith,1975; Wong et al,1982; Thain,198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从海藻群落的角度来研究有机锡的毒性效应,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讨,了解有机锡对海洋生态系统中微藻群落结构变动和优势种演替的影响,为在我国制订有机锡海水水质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附着生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渤海湾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海区之一,船只、平台及各种海洋开发设施都会受到附着生物的影响。自1974年8月至1977年8月,对塘沽新港及其邻近船只、码头、闸门的附着生物进行调查,并于1975年9月至1977年8月,分别在渤海湾的4号平台及塘沽新港等(图1)进行二周年系统挂板。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研究了渤海湾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着季节,对渤海湾近岸与远岸附着生物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有机锡化合物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中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有机锡被大量用作海洋防污涂料的活性成分,它的广泛使用给世界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周名江等,1994)。国外关于有机锡对海洋动物的毒性影响已有大量的报道( Bryan & Gibbs,1986; Wade et al,1988; Axiak et al,1995),而有机锡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有机锡对藻类生长、初级生产力(Callow & Evans,1981; Wong et al,1983)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实验生物,系统研究了有机锡对等鞭金藻生长、光合、呼吸、细胞色素含量以及细胞C,N,P含量的影响,为评价有机锡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河口海区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孳生的水域,也是许多水产动物的产卵、索饵场。渤海湾历来盛产食用贝类,又是某些经济鱼、虾类的天然渔场。但近十多年来,渤海西部主要鱼、贝类的产量逐年下降;探讨其原因时必然会考虑渤海湾的陆源污染是否已经危及饵料基础,从而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本文试图通过查明渤海湾浮游动物生态现状,揭示陆源污染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评估渤海湾环境质量和采取渔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海河口区是北京、天津二大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处,是一比较典型的海域。1972年以来曾对渤海湾进行过综合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和研究,但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特别是大沽口、北塘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甚少,尚不足以就有机污染对河口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作出科学判断。目前,有机污染已成为海河口区特别是其附近大城市的主要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溶解氧(DO)等项目作为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还有氮、磷、本集另有专文讨论),对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有机污染评价提供数据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河口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污水排放对河口内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近年Ketchum, B. H. (1967); McCormick, J.M. 等(1975); Rice, T. R. (1975); Jenkins, S. H. (1978); Thompson, G. B. 等(1981 ); Meyers, V. B. 等(1983)和Joint, I. R.(1984)都做过调查研究和评论。但迄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海河口是一个有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感潮河口,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历来是许多经济鱼虾类优良的天然产卵、索饵和肥育的场所,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十多年,由于入海径流量锐减和城市污水排海总量的增加1),其水质逐渐恶化,环境正由半咸水向海洋化方向演变,对河口渔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所曾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影响进行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渤海湾污染的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海湾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等方面,也做过初步研究(邹景忠等,1983; 1984; 1985 )。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有机污染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还很不够,所获得的一些资料尚不足以作出定量的科学论断。 本文着重探讨海河口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旨在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海河口区目前的生态质量及演变趋势,为河口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ERTS图象上观测渤海湾表层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的海流状况对研究黄河及其他沿海河流入海后的泥沙运动和塘沽新港洄淤以及渤海水产业都甚为重要。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海河、蓟运河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和环境容量的计算,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渤海湾就不同课题进行过多次调查,都曾涉及过海流问题。特别是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及我所进行的渤海湾调查,也对渤海湾海流进行过相当细致和全面的研究。调查报告中阐述的很多现象和观点,在ERTS图象上得到证实,甚至某些细节在图象上也有反映,但常规的调查方法难以做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所以对渤海湾海流及有关的一些问题,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本文根据地球资源卫星(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