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宁南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马渠—洪河岩溶水子系统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本区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果化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及其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区域岩溶水系统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及水循环过程,并按水动力条件将区内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汇流状或散流状表层带岩溶水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表层岩溶泉长观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本区表层带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为31. 9× 104m3 /a,约占本区年降水总量的9. 5%。在表层带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中,表层岩溶泉的可开采资源量为5. 9×104m3 /a ,可有效利用资源量为7 732. 4m3 /a。   相似文献   

3.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该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SN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而成。水质分布呈现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一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一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一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6)
禹门口泉是河津市境内最大的岩溶泉,本文据近年来该区域岩溶水井施工和岩溶水供水水源地建设方面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对禹门口泉的系统边界及水文地质性质进行了确定,明确了以禹门口~上炭峪褶断带为界,将禹门口泉岩溶水划分为西坡子系统和西硙口子系统,研究发现两个子系统的含水层位、岩溶水水化学含量及地下水流场均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对泉域岩溶水的循环条件和水质、水量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禹门口泉岩溶水水质虽然较为优良,但主要化学组分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个别指标偶有超标现象,其原因是泉域特定的"单斜逆置型"模式条件下遮马峪碳酸盐岩渗漏段上游采煤活动所致,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禹门口泉岩溶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臧红飞  宁显林  陈军锋  金芳义 《地下水》2010,32(4):66-67,93
在综合考虑岩溶水存储条件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交口县的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区,根据岩溶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水文地质、水动力等条件,交口县裂隙岩溶水分布为郭庄泉岩溶水区和十字崖岩溶水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交口县岩溶地下水资源量为8 878.5万m^3/a。  相似文献   

7.
东山岩溶水系统是兰村泉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明其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对兰村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场,将东山岩溶水系统划分为补给-径流区、转换带和汇水区。采集了岩溶水14C样品,根据测试值计算了系统内岩溶水年龄,并分析了其整体分布特征及成因。选取了5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分析在径流过程中岩溶水年龄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从补给区到汇水区岩溶水年龄逐渐增大,在转换带由于现代水通过范庄断裂的补给,其年龄减小,接近现代水。将系统岩溶水划分为杨兴河补给-径流区、乌河补给-径流区、现代水补给区、大盂盆地汇水区及阳曲盆地汇水区。据此,将东山岩溶水系统分为杨兴河岩溶水子系统与乌河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8.
渭北东部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西部(铜蒲合)子系统及东部(韩城)子系统。渭北东部地区构造复杂,垒、堑相间,断裂发育,是岩溶水储存和运移的良好通道。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水化学资料进行Q型聚类分析计算,当阀值为0.9787时,分出Ⅰ1、Ⅰ2两个亚类,Ⅰ1为韩城子系统;Ⅰ2为铜蒲合子系统。分析计算结论与水动力场及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西南岩溶地区面积78万km2,地下水系统包括裸露岩溶水系统和覆盖-埋藏型岩溶水系统两大类。由于降水丰富、地下岩溶发育,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在43万km2调查区内,具有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762.82×108m3/a,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15.70×108m3/a。近年来,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在地下河、表层岩溶水和蓄水构造岩溶水打井开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但由于西南地区岩溶水开发难度大,区域经济落后,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已开采量为98.32×108m3/a,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5.97%,剩余地下水潜力资源量517.38×108m3/a。  相似文献   

10.
韩冬梅  徐恒力  梁杏 《地球科学》2006,31(6):885-890
运用地下水系统分析理论, 以山西省太原盆地东西山地区为实例, 利用GIS技术对区内岩溶大泉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圈划.运用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分析方法, 首次提取了研究区岩溶含水系统的区域隔水底板等高线、边山断裂两壁投影图及岩溶水系统图等定量或半定量水文地质信息, 圈划出了东西山岩溶水系统的局部饱水带、饱水带和碳酸盐岩非饱水带.研究结果表明, 西山地区兰村泉、晋祠泉属于同一个岩溶子系统; 西冶泉岩溶子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岩溶水系统; 东山基岩山区大部分属于娘子关泉岩溶子系统, 且东山岩溶水子系统与盆地地下水有密切水力联系而与兰村泉-晋祠泉岩溶子系统无直接关系.这些为模拟盆地地下水系统和评价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前人就太原盆地边山岩溶水系统边界的确定和内部结构的划分提法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新娟  韩旭  许苗娟  孙颖  刘久荣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8-2022062038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 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古堆泉是汾河流域内唯一的中低温地热泉,研究其水文地质特征、划定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是进行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热水成因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分析,初步圈划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侵入和隐伏断裂发育,总体上可以将其概括为南北和东西向均"三隆三陷"的地质格局;古堆泉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塔儿山、二峰山及中条山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降水入渗补给,南梁泉和海头泉是系统内2个岩溶地下水的局部排泄点,古堆泉是最终排泄点。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确定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其水文地质性质,圈定的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 942 km2,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塔儿山-九原山古堆泉岩溶水子系统、佛岭山-高显海头泉岩溶水子系统、中条山南梁泉岩溶水子系统、侯马盆地深循环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娘子关泉群岩溶水系统西部子系统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娘子关泉群系统西部控水构造、含水层段、水动力场等水文地质条件,重新划定了娘子关岩溶水系统西部边界(兴道-大方山-郭家沟-线构造带),则东山区成为娘子关的一个补给径流区。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子系统岩溶水径流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该文是在地质调查项目“北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示范”成果基础上归纳编写的。工作区选择北京西山玉泉山泉域、黑龙关泉域和鱼谷洞泉域。调查中采用了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示踪试验、水均衡站观测、水化学以及δD、δ18O、C、δ34S、Sr同位素方法手段,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包括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 ①查明了该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问题,将工作区划分为2个含水岩组、3个岩溶水系统和5个子系统; ②通过对黑龙关泉域均衡观测,获得了寒武—奥陶系和蓟县系碳酸盐岩裸露区降水入渗系数,并采用最新资料评价了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 ③针对突出的岩溶水环境问题(含潜在问题),从政策、技术和工程3方面提出了岩溶水保护和环境问题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6)
贵州省黔西南为典型的丘峰谷地区,该区域地表水系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研究程度不高。为摸清区内地下水资源量状况,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流量汇总法、水力坡度法和给水度计算法,基于岩溶水系统为计算单元,对丘峰谷地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并判定各计算方法对岩溶大泉系统和储水构造系统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适宜性,结果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岩溶大泉系统应以流动系统为计算单元,宜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流量汇总法;而应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水力坡度法计算储水构造岩溶含水系统资源量,具有相似性、保证率高。研究结果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波 《地下水》2005,27(5):339-341
本文介绍了临汾市五大岩溶水系统资源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计算结果,针对岩溶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曹小虎 《地下水》2005,27(3):181-183
南梁-古堆泉域岩溶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泉域内多处泉水已相继出现干枯断流现象,本文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以三姑泉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北方大型岩溶泉域有近百个,其汇水面积多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途径迂回曲折。搞清其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途径是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资源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本文以三姑泉为例,探讨了利用地质结构场、水化学场、同位素场、水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多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建立较为逼真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20.
渭北东部岩溶水水量相对较丰,水质好,大部分地区水温在20~46℃,是可开发利用的热水资源。其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西部(铜蒲合)子系统及东部(韩城)子系统,断裂构造为岩溶地热水储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