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湖又称镜湖,还有南湖、长湖、大湖、贺监湖等许多别名,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由于其对古代山会平原农田水利上的重要作用,因而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上的著名湖泊。解放以来,地理学界对于古代鉴湖地区(即目前的萧绍平原)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冀、鲁、豫、皖、苏广大平原涝洼地区,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以沟洫台田和条田为主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然而,沟洫台田和条田除涝治碱的作用究竟如何?由于大规模治涝工程之后,流域地貌的改变给水文情势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急待于解决,以便正确引导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为制定本地区综合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依  相似文献   

3.
目前冀、鲁、豫、皖、苏广大平原涝洼地区,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以沟洫台田和条田为主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然而,沟洫台田和条田除涝治碱的作用究竟如何?由于大规模治涝工程之后,流域地貌的改变给水文情势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急待于解决,以便正确引导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为制定本地区综合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依  相似文献   

4.
探索平原湖区“林水结合”抑螺防病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之路,破解了平原湖区林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难题,是"林水结合"建立抑螺防病林模式的开创者。这家农林开发公司,将目光从荒滩荒坡造林逐步转向少人问津的河道沟渠。仅用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相似文献   

6.
低平原地区,河道的迁徙活动是很频繁的,在它活动的过程中,既塑造了微地貌,也建造了冲积层,进而更影响到土壤剖面的结构,径流和盐分的运行。因此,查明一个地区河道的演变过程,对于设计水库渠系、改造洼涝盐碱、勘查水源补给等农田水利工作,都有很  相似文献   

7.
低平原地区,河道的迁徙活动是很频繁的,在它活动的过程中,既塑造了微地貌,也建造了冲积层,进而更影响到土壤剖面的结构,径流和盐分的运行。因此,查明一个地区河道的演变过程,对于设计水库渠系、改造洼涝盐碱、勘查水源补给等农田水利工作,都有很  相似文献   

8.
五丈原是一块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的小平原,由于平原的南端,东西只有五丈多宽,故称“五丈原”。它位于落星村南,西接麦里词,东界石头河,南临太白山,北据渭水,形势险要,可攻可守,为古代兵家布阵之地。  相似文献   

9.
1、形态结构 1)半封闭型层圈结构 三江平原因三面环山而具有开口盆地的特征,在地貌结构上形成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层圈,即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带;中层圈的山前倾斜平原。内层圈的中部平原。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呈半环状,西侧的小兴安岭以其翘起的东南段与平原接触,止于伊通—伊兰深断裂,由元古代及太古代花岗片麻岩组成,一般海拔500—  相似文献   

10.
<正> 河西内陆河流域在甘肃西部,因位于黄河之西,故称河西。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是长约1200公里的狭长状地带。南以分水岭祁连山与青海相连,北由大沙漠与内蒙古相接,中部是由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在戈壁沙漠中冲积、洪积而成的绿洲平原,是古代中原通中亚和欧洲的通道,习惯称“河西走廊”。走廊绿洲上的  相似文献   

11.
巴州中部平原的国土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地区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平原,北部为轮台、库尔勒、尉犁三县市平原部分,南部为且末、若羌二县平原部分。自然地理分区上,相当于塔里木盆地平原的东半部,北部为天山南麓山前倾斜平原,南部为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倾斜平原,中间的西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中间的东部是著名的罗布洼地,地理位置在东经83°30′—93°30′及北  相似文献   

12.
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 (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 北(下) 冲积扇河道发育,黄河主河道的位置与现代不同,它偏于泛滥平原北部的阴山山前东流;公元6世纪后套平原西部北 冲积扇上黄河河道向东移,在东部泛滥平原上黄河明显地分为南北两汊,而黄河主流仍位于河套平原北部山前;18世纪早期至末期,黄河主河道从河套平原的北部山前南移至平原南部;19世纪中叶‘北河’淤塞,现代黄河形成。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也塑造了黄泛平原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中以古城镇水域景观尤为著名。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黄泛平原上古城镇水域景观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探析,在对黄泛平原上古城镇的护城河-环城湖、城内坑塘和旧城湖等水域景观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历史地理成因作了综合研究,指出了自然成因、城墙和护城堤的修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三方面成因,并对历史时期黄泛平原古城镇水域景观的演变过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七千年来姚江平原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江平原属于宁(波)—绍(兴)平原的一部分,西起曹娥江,东止于甬江,南界四明山山地,北临杭州湾。平原高程绝大部分在5米以下。但有不少孤丘和低山凸出于平原上,略排成东西两列:东列在慈溪县南,余姚县北,东西横亘;西列界于上虞与余姚两县间,南北纵列。姚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平原南部(图1)。姚江平原是浙江省的  相似文献   

15.
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湿地 名扬中外的三江平原属于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达5.13万平方公里。完达山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仍名三江平原(即狭意三江平原);南部则称穆凌——兴凯平原,由乌苏里江支流和兴凯湖共同作用而成。因此,可以说,三江平原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所形成的低平原,是这三条美丽河的共有女儿。说她是低平原,是因为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仅为80米,而下游的最低点,仅仅高出海平面34米。正是这种特有的低平原地貌与多达591.9毫米的年降水量的共同作用,再加上地壳缓慢沉降和季节冻土广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中南部农田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瑞洺  许清海  丁伟  张生瑞 《地理学报》2010,65(11):1345-1354
河北省中南部82 个农田表土花粉组合研究表明:农田花粉组合不仅有农作物花粉类型,也有临近山区的植物成分。山区农田乔木花粉含量与浓度高于平原,对平原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降低,距太行山0~50 km 松属花粉含量为20%~30%,50~100 km 为10%~20%,100~150 km 增至20%~30%,海滨区降至16%以下,平原中部含量增加可能与焚风效应有关;山区至平原乔木花粉含量空间上的变化,可能类似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介入森林区后时间上的变化。山区和平原灌木花粉含量较低,但主要成分不同,山区以胡颓子科、榛属、虎榛子较常见,平原区蔷薇科、葡萄科花粉相对较多。平原区草本花粉含量高出山区,其中藜科花粉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增高,可能反映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特征。山区中华卷柏含量高于平原,但平原区高达7%。中华卷柏不易被风搬运,推测平原区农田的中华卷柏可能是平原沉积时由河流从山区搬运而来。相同类型农业单元乔木、灌木花粉和蕨类百分比山区一般高于平原,草本低于平原;不同类型农业单元乔木、草本百分比平原区相近,山区差异较大。山区乔木花粉含量差异主要受草本类型影响,平原区草本花粉组合差异主要是农作物花粉(人工禾本科、十字花科) 含量的差异;不同农业单元孢粉浓度差异主要为草本花粉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邓辉  罗潇 《地理科学》2011,31(11):1355-1361
历史时期北京平原上湖泊众多,地表泉数以百计。历史时期由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较高,在潜水溢出带周围出露数以百计的下降泉,成为平原上众多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并满足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运河漕运、游憩休闲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下降,原来分布在潜水溢出带周围的数以百计的下降泉已经全部枯竭,位于其下游许多湖泊也随之干涸消亡,北京平原地表水系被彻底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港口城市。它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浙江宁绍平原的东端。区别于其它的海港城市,宁波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宁波有悠久的历史。它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据志书上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这是“鄞”的名称最早来历。宁波曾有句章、鄞、明州、庆元等多种名称,简称“甬”。“甬”是古代大钟的象形字,在鄞、泰两县的县境内,山  相似文献   

19.
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大桥西侧的人民公园(俗称“西公园”),是该市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大型公园之一,也是市区最主要的风景游览地之一。国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泛舟于鉴湖之上,倘徉于亭台之间,的确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长期地貌演化研究表明,夷平面的形成有4种基本方式:准平原、山麓剥蚀平原、双层水平面和冻融剥夷平原。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上千万年至数亿年的构造相对稳定时期。青藏高原上的层状地貌面可以划分为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山顶面形成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主夷平面是以双层水平面或山麓剥蚀平原形式发育的,大致形成于20-3.6Ma B.P.期间,完成时的高度低于1000m;剥蚀面形成于3.6-1.7MaB.P.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