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小波分析空间差分法分析了泾阳台、乾陵台、周至台和郑州台的Z分量的地磁磁静日R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台的磁静日Rg值有较一致的年变规律。分析泾阳台与其它各台的磁静日R。差值分析和小波变换,发现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地震前4个月内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了泾阳地震的震磁效应。对远离泾阳台、乾陵台的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也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卫东  王平 《内陆地震》1999,13(1):25-31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及邻省地震台的P波被动资料求得泾阳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节面Ⅰ应为该次地震的主破裂面,渭河断裂为发震断裂,主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说明地震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与华北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相应,可能预示陕西关中地区地震活动性将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从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测震学参数的变化出发,分析了泾阳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泾阳MS4.8 地震前地震活动存在短期异常,但无明显短临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利用“日变幅差”方法,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连云港、新沂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与连云港和新沂台间的“日变幅差”ΔTg(24)存在异常变化,异常出现时间都是震前150天和25天,新沂与连云港的“日变幅差”无异常。说明汶川8.0级的震磁效应,很可能在700 km内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尚无法达到1 500 km。表明小波分析可能是提取地震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日变幅差"方法,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连云港、新沂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与连云港和新沂台间的"日变幅差"ΔT_g(24)存在异常变化,异常出现时间都是震前150天和25天,新沂与连云港的"日变幅差"无异常。说明汶川8.0级的震磁效应,很可能在700 km内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尚无法达到1 500 km。表明小波分析可能是提取地震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勐腊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14年11月7日新不列颠地区M_S6.2地震的震相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昆明、中甸地震台的记录进行对比,提出了新不列颠地区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和注意点,以及这类地震的PKPPKP震相的特征,避免将一个地震的PKPPKP震相误分成另一个地震的P震相。  相似文献   

7.
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突显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春生  刘超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2-356
从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测震学参数的变化出发,分析了泾阳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泾阳Ms4.8地震胶地震活动存在短期异常,但无明显短临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换函数方法对太原基准地震台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地磁资料进行了计算,用所得到的转换函数A,B的模|A|,|B|及总方差δZ的月变化,来研究地震前后地下电性结构的变化。对1989年以来山西及周边地区的5次Ms5.0以上地震前后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A,B以及总方差δZ在震前有明显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S 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S 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泾阳台地磁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加卸载、差值、斜率法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各地磁台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较大范围内的地磁场变化稳定;泾阳台、乾陵台的地磁场,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存在异常现象,且对省内近期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有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12.
断层等不连续性结构的检测在地震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包括: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定义、高维小波变换系数的切片以及快速实现方法等,利用典型的合成信号说明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具有更好的方向选择性(相比于常用的高维张量积小波变换),将高维连续小波变换引入地震资料不连续性检测,并提出了利用小尺度高维连续小波变换系数检测地震资料不连续性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方法的实现流程.合成信号以及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效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For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urveys where the signals are lightning-stroke transients, the conven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often fails to produce a high quality impedance tensor.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to use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which is capable of localizing target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in both the temporal and frequency domains. Unlike Fourier analysis that yields an average amplitude and phase, the wavelet transform produces an instantaneous estimate of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a signal. In this paper a complex well-localized wavelet, the Morlet wavelet, has been used to transform and analyz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data. With the Morlet wavelet, the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ensor can be computed directly in the wavelet transform domain. The lightning-stroke transients are easily identified on the dilation-translation plane. Choosing those wavelet transform values where the signals are located, a higher signal-to-noise ratio estimation of the impedance tensor can be obtained. ? In a test using real data, the wavelet transform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ver the conven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变换过程,并将第二代小波变换引入到地震资料去噪处理中,基于提升法的小波变换是一种柔性的小波构造方法,它使用线性、非线性或空间变化的预测和更新算子,并能确保变换的可逆性。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证明了的它对地震信号去噪具有很好的效果。离散信号的小波去噪可分为三步:小波分解,系数缩减(切除噪声部分),信号重建。目前常用的小波去噪的方法有硬阈值法和软阈值法,这里采用软阈值法去噪。本文的提升变换采用的是Deslauriers-Dubuc(4,2)小波,基于以上变换方法,分别对含噪的模拟数据及实际地震数据进行3级可逆提升变换,对每一级上的细节信号按上述的软域值法进行处理,削减小波系数中的噪声部分,从而实现了信号去噪,结果证明去除随机噪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Popiński  W.  Kosek  W.  Schuh  H.  Schmidt  M.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2002,46(3):455-468
The wavelet transform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compute time-frequency spectra, coherence and cross-covariance functions between complex-valued polar motion and atmospheric excitation functions. These wavelet transform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the classical wavelet transform with Morlet wavelet and the harmonic wavelet transform. The computed coherence and cross-covariance functions enable comparison of polar motion and atmospheric excitation functions data in the chosen frequency band. In the study we concentrate on short period oscillations with periods ranging from several to about 250 days. The time lag functions show frequency dependent time lags corresponding to maxima of the modules of cross-covariance functions between the polar motion and atmospheric excitation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滤波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对不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和噪声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将噪声与信号分离以及将不同频段信号分解,从而达到滤波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具有许多其它分析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滤波方法,可应用于地震信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受测不准原理的制约,小波变换、S变换等时频分析算法无法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为了满足更高的要求,出现了一种联合小波变换和时频谱重组的新方法—同步挤压小波变换。本文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和基于解析信号重构的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原理出发,通过模型分析算法中参数设置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影响,包括小波母函数、小波母函数的参数选择和小波阈值等,分析瞬时频率变化率不为零的信号所存在的时频谱模糊现象,并通过控制小波母函数、小波母函数参数以及小波阈值有效地减轻瞬时频率变化率不为零的信号所存在的时频谱模糊现象,时频谱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对获取高分辨率地震时频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相干体算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算相干体算法,提出了用模拟地震子波的小波函数(或高分辨导数小波函数)的小波变换,得到分频瞬时相位,再计算相干体的相干体算法1和用小波变换得到的实、虚部(相当Hilbert变换)计算相干体的相干体算法2. 在油田构造解释中,为了突出小断层特征,用分频计算出的相干体进行重构. 实际资料计算表明,相干体算法2较K. J. Marfurt相干体算法抗噪声能力强;相干体算法1较相干体算法2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