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听大歌     
侗人歌谣·锦绣家园多姿彩·连载六侗族文化3件宝:大歌、鼓楼、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看得见摸得着,即使没有到过侗区,也可以在影视节目或书报中约摸领略到它们的风姿,大致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侗族大歌就不一样了,非得亲临其境,在夜里,在鼓楼里,在翻译或解说的帮助下,亲耳聆听,现场体悟,才能了解和欣赏到它的真谛和神韵。侗族大歌博大精深浩瀚如海,对一个游客来说,聆听一晚,触摸到它的只鳞片爪,能道出几分的所以然来,就很值得自豪了。  相似文献   

2.
龙年理当是喜庆之年,腾飞之年.龙胜各族自治县果然不负众望,正在酝酿着一次新的腾飞 ! 5月16日上午,龙胜各族自治县在湘桂交界侗族群众聚居的乐江乡举行地灵村、宝赠村、西腰村土地整治项目开工仪式,这是目前龙胜县最大的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项目区3个村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预计新增耕地22.63公顷,新增耕地率3.00%,将进一步提高当地粮食生产和群众生活水平,惠及8000多侗族群众.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俺拆危旧房,整个小菜园,别看俺这小菜园只有30多平方米,一年六种六收,天天有新鲜蔬菜吃,一年下来光省菜钱就2000多块,在院里绿油油的,看着也舒心。"永城市新桥镇荣庄村妇女李春英边浇菜边高兴地说。像李春英说的这种小菜园,在永城市新桥镇有5000多个,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4.
"喂,国土所吗?我是西邢村的,俺村有人在路边盖房,你们快来看看吧!"1月4日,刚一上班,荥阳市汜水国土资源所的副所长肖明道就接到了群众的举报电话。他边听边皱起了眉头,肯定是有人趁着元旦假期钻空子。问清具体位置后,他立刻叫上两名同事赶往现场。刚到西邢村二组,他们就看到路边有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占地大约20余平方米,墙已经砌了1米多高。"我们是国土资源所的,请你立即停止违法建设行为!"肖所长  相似文献   

5.
芦笙是一种乐器. 这种乐器是用竹子做的.它的制作是这样的,把少则6条,多则十几条手指粗、长短不一的精选的竹子集一起,在每一根竹管上开一个眼孔,管头安装一片铜簧,统一在一块手掌大小的已经削整的木板上开孔插牢,木板边则接上一根吹管.这些竹管,其中2根管为元音管,4根管为子音管.演奏时,演奏者手捧芦笙,用嘴对着吹管用力一吹,手指按着竹管眼孔控制音节,芦笙就根据音本发出"嗡嗡"的音符了.  相似文献   

6.
侗族人家一有女儿出世,母亲就为她的服饰忙碌开了,这一忙,就忙十几二十年,直到女儿出嫁的前夜,母亲还在为女儿的嫁衣细细拾掇。灯下,女儿依偎在母亲肩头,母亲很平静,母亲手上戴着的铜顶针闪着金光。女儿不说话,女儿知道自己也将要戴上这样的一枚铜顶针,走上妈妈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今夜的侗寨有一盏不熄的灯。侗族服饰"兹事体大",事关着一家人的脸面和尊严。男人们上山下河,干着粗活,穿得马虎一  相似文献   

7.
《雷州歌谣话初集》系清末民初黄景星著述之研究雷州民歌的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其所选雷歌数量众多,体裁各异,题材广泛,原汁原味,注重音义注解的翔实性与可靠性,编辑体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作者对每首雷歌字词句篇的鉴赏曲尽其致,对雷歌"赋"、"比"、"兴"之叙述方式与"双关"、"顶针"、"回环"等修辞方式独抒己见,将雷歌分为"口头歌"、"班本歌"、"出榜歌"、"姑娘歌"四类,考辨出雷歌"源于清之雍康间,而盛于乾嘉,衰于咸同以后"之历史事实,值得研究雷歌的学人一读。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从春节至今,我常常在思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扩散至全国,举国民众闻之色变。我的老家在广西天等县的一个山村,与武汉距离遥远,但是在除夕那天,也开始"封村封路"。整个春节假期,村子里安静得令人胆战心惊。水渠旁堂侄家发出的甩盆声,不时打破着这种静谧。堂侄媳边喂鸡鸭边不停地咒骂:"害人精哦!去吃什么蝙蝠,吃掉自己的福气,还害我们跟着倒霉!……"堂侄家本来就穷,指望着卖掉这些鸡鸭  相似文献   

9.
游走在侗乡村寨,看脚下的石板路,看左右两侧的干栏,仿佛在公园的花径漫步。从远处看起来是一片灰暗的木楼,其实建造得非常精致乖巧,绝无横枝旁逸。石板路多以青石或卵石铺砌,路面精心编排着各种图案,有太极图,有斗牛画,像风雨桥里的雕栏画栋,都极有侗族特色,舒目养眼,故有游客称为花街。侗族村寨选址非常讲究风水地理,寨子必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走在修武县周庄镇刘庄村的街道上,两边宣传墙上书画、文字形式的普法宣传,十分吸引人眼球。村民端着碗在街边吃饭,随意看上几眼,就能了解国土法规。新鲜的形式,活泼的内容,让当地干部和村民受益颇多。据悉,这种普法宣传已在当地坚持了16年。早在1999年,周庄镇就面临"空心村"、宅基地纠纷、违法占地等难题。于是,该镇从普法入手开展工作,制订出了宣传方案——把  相似文献   

11.
正还在隆冬的时候,你总说:"再过几十天就是春天。"腊月里,你陪小儿买烟花,儿子问:"爸爸,再过五天就过年了吗?"你答:"是啊,再过三天就立春了。"一进三月份,阳台上的花快被你浇死了,妻说:"不要天天浇水,那几盆花怕水不怕旱。"你说:"春季了,多浇点水枝叶更显得嫩绿些。"春分一过,你每晚都要到附近的田地边散步,你说:"快播种了,看看农民兄弟去。"其实,地里连农民的影子都不见。一到田埂上,你就蹦蹦跳跳地跑在  相似文献   

12.
礼到心安     
正佛家修来世,道家重今生。侗族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全民族宗教。在侗寨,祭师、傩师、道公和巫师,既不是宗教职业者更不是民族精神领袖,他们也要上山打柴、下地干活、结婚生子,与常人无异,只是在祭奠祖先和红白喜事时才出面主持仪式而已,他们被人尊称为"公"、"师",只因他们在宗教方面仅比别人会念咒、知晓传统规程罢了。参加仪式活动的侗家人获得的多是身心的欢愉和希冀。与未来不可预知的际遇相对而言,侗家人更注重现世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随遇而安,恬淡笃定。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是衣食之源、发展之基、环境之本。瑞安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资源匮乏,耕地保有量57.8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亩。近年来,瑞安市认真按照浙江省、温州市的决策部署,坚持"垦、造、用"相统筹,边围垦、边造地、边规划、边招商、边项目落地,五年垦造耕地10781亩,守住了耕地红线,让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由"两难"变"双赢",先后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等荣誉,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并  相似文献   

14.
进入侗乡大地,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既像宝塔又像楼阁的高高的鼓楼了。鼓楼像一根骄傲挺立的大拇指,端庄大方地矗立在寨子中央,俯瞰周围簇拥着的高高低低的吊脚楼。每一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鼓楼是全寨子最高的建筑物。在侗族人的传统观念中,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再有钱再有势,起的木楼高度也不能超过鼓楼。鼓楼是公共建筑,是整个寨子的"议会大厦",代表权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下午,一个40多岁的男子怒气冲冲地来到宝丰县李庄国土资源所。一进办公室,他就嚷道:"真是没王法了,大白天的拆俺家的鸡舍,胆子也忒大了。"许所长看来人脾气挺大,一边热情地给他让座倒茶,一边攀谈起来。原来,这名男子姓伍,是李庄乡柳营村村民。年初,伍某准备在家门前建个鸡舍,却被邻居葛某强行阻拦。后  相似文献   

16.
铁牛最近成为网上的一个热议话题。起因是1月8日,湖南一个叫柯作楷的地质学博士在红网上发了一条帖子,名字叫《地质学博士赴湘潭寻牛,失踪铁牛可能是陨石》。这一关于是铁牛还是天牛的讨论在网上迅速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7.
五月的颂歌     
正五月红似火,五月歌之多。五月是首劳动的歌。劳动是神奇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渔村起大厦,高峡出平湖,天路连珠峰,卫星上天穹,正圆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劳动最光荣,劳动者虽平凡,形象却巍峨。劳动是伟大的,是劳动健美了人的体魄,净化了人的心灵,滋养了众生。是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五月是首青春的歌。青春红似火,青年最蓬勃。伟人曾说过,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年少懵懂,风华正茂。青春就像五月的风,鼓满风帆,催促远航。我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太行山下,丹水河畔,有一片四季常青的地方,到这里"村村门外水,处处竹为家"的南国景象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华北最大、世界上纬度最高、现存有1.3万余亩的人工竹林——河南博爱竹林。由于博爱竹林是人工栽培的,村庄就在竹林怀抱之中。在这绿竹深处,响彻着博爱县自然资源局帮扶磨头镇大礼元村脱贫的礼赞之歌!"在脱贫攻坚战中,大礼元村建档  相似文献   

19.
引子: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我本不想提这个话题:关于毛泽东时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提似乎不可能,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改革"作为"问题"似乎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客观地说,这很正常,"历史"就是在"争论"中走向成熟的.然而,在我国,特别在知识界,当前似乎总有人怕争论,总有人怕反思改革,好像一对改革中的不足做批评,就是反对改革,不论这些指责反思改革的人的"动机"如何,我想,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不争论"原是我们推进改革的一种"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果还是采取原来那种"不争论"的方式,恐怕就会迟滞我们的改革步伐,甚至使改革丧失动力.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改革需要形成共同的认识,一个社会行动,如果没有社会中多数人的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20.
"哐!哐!哐!"急促的锣声在浙江省庆元县岭头乡包谢村上空震响…… "山体要滑坡啦!危险!请大家赶快撤离!"焦急的喊声伴随着急促的锣声…… 在接到撤离人员的指令后,岭头乡包谢村党支部书记、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胡存锋立即又敲锣又叫喊.他不顾个人安危,一边发布预警信号,一边组织村民撤离.在全村33户84人刚刚全部撤离到安全区不到5分钟时,"哗哗"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多险啊,全体村民心惊肉跳,又惊又喜.惊的是大自然是如此威猛、如此暴烈,6000多立方米泥石流瞬间淹房埋路,人都给吓呆了;喜的是在这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前,全村人员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