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只有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通过课外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帮助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项基本原则,只有关注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动态教学资源,才能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3.
许文禄 《福建地理》2001,16(1):61-62,44
为了全面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来引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并提出了从感性知识入手,诱发思维动机;抓住关键,疏通思路;制造矛盾,设疑问难,讲练结合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季涛  李成素 《地理教学》2006,(12):15-17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看,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三类。陈述性知识通过听讲和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而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和和内化,更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4):16-17
知识教学的前提是弄清知识的类型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方法,地理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7.
地理期刊是地理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期刊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此,地理期刊要提高竞争力,要围绕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精心选题,广辟稿源,严把编辑出版质量关,突出期刊特色,增强期刊活力;同时,编辑人员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理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敏 《福建地理》2002,17(2):31-32,30
在国家理科基地班《全球变化导论》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注重教学体系的相应调整,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讲究合理教学方法的选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本节部分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故笔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其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多媒体演示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理科基地班《全球变化导论》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注重教学体系的相应调整,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讲究合理教学方法的选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事实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字不能直接反映为直观的复杂的形象,因此只有借助于历史地图,把叙述的史实落实到图面上,才能使人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在初中地理课中,有些内容属于历史地理知识。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加以叙述,即使讲得生动、有趣。但也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形成为表现地域空间的图象,削弱了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中,引入与教学相关的历史地图,图结合,把字变成有血有肉的形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吴波 《地理教学》2001,(4):19-19
“工业概述”一节是“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章的基础知识。掌握工业分类的知识,以便学生能从工业部门结构变化的角度认识工业布局的变化;掌握工业生产特点,了解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懂得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讨论,读图列表比较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力量,只有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开掘,这种潜在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学中,应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第五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一书教学的重点,是全节的基础。只有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性质。又因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牵涉到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故对刚接触这些知识的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草坪”、“池塘”等地理事象,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的概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信息论的观点认为,地理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也是对教学信息的加工、传递、贮存、反馈和控制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信息并能有效地传输和调控;其次,学生要充分地接收这些信息并能有效地反馈;第三,积极探寻师生信息交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引导与合作。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也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上述认识,本课借鉴电视栏目的某些做法,采取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开放式、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改形势,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汤正义 《地理教学》2006,(11):42-43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意识追求教学的新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旺盛的求知欲,积极进行思维。只有求新图变的教学,才能常教常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使课堂教学不平淡,所谓有“课似看山不喜平”。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