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中  朱进  黄海珍 《地理教学》2013,(23):34-36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和活动建议要求结合实例探讨工业布局的特征。主要是布局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工业企业布局是否合理及其主导因素和发展变化对工业布局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这一节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有关技术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影响的内容,分散在第一、三两节中。但在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因素”中,只讲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要想突破技术因素这个难点,必须先深刻领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从经济因素中的交通运输费用及工业使用原料、能源数量的降低,引出冶金技术变革、动力革命及运输条件的进步等技术革命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节中的重点内容。但因该部分教材的内容量大,罗列的地理材料多,知识点零碎等特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枯燥难记。为此,笔改用探究法教学,即将教材中的地理材料和事实转化为图表或音像,通过投影机和放像机显示,并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形象直观地比较、分析、归纳、认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避免了被动地去记教材上的结论。其教学过程为:显现图表或音像→设问→结论。  相似文献   

5.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过程,其选择结果就是工业的分布形式(工业布局)。工业区位概念是由德国人韦伯于1909年提出的,他从纯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专门讨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虽然没有提及工业区位的概念,但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作了较详尽的说明。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凸显,工业区位选择理论需要不断的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6.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系高中地理第九章。工业生产与工业布局”中比较重要的一节.该节举例庞杂,重分析、理解与运用。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可采取以下三种小结方式。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工业布局调整初探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曾刚 《地理研究》2001,20(3):330-337
上海市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海市工业空间结构呈现出内环线以内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内外环线之间以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外环线以外远郊地区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空间格局。从总体上看,从城市中心向外,单位土地面积工业生产产出效率逐渐降低、劳动密集程度逐渐减少、资本密集程度逐渐增加、对上海市总体经济规模贡献率逐渐加大、对周围环境影响逐渐增强的圈层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另外,上海市工业布局的实践表明,除了原燃料、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及其运费以及集聚外,级差地租、现代交通设施、劳动就业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子。从优化工业布局出发,上海市今后一段时期,应大幅度提高工业用地效益、建设科学合理的工业生产基地、制定相应的工业空间结构调整配套政策,以保证区域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工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着重从区域与综合角度,研究各种工业布局的因素与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组合(地域工业综合体)的形成、发展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渭南地区是陕西今后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渭南的优势一是有矿、有水、有交通,工业生产的条件好;二是土地肥沃、水热充足,适宜于粮棉油生产。因此,能源、化工、原材料工业和粮棉油生产是其发展方向。本区在工业布局上应以“四个中心点两个三角形”的格局展开;在土地利用上要注意在低湿洼地区发展以养鱼为主的生态农业;并要注意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三门峡库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10.
工业布局中的区位选择问题是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选择合理的或者最佳的区位,将会给工业生产和布局带来良好的经济效果。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显著超过其他产业部门;可以预计,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期课改试行稿)中,“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属于“C”级教学要求,内容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世界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悉主要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并能“举出中国或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实例,比较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洪钧 《地理教学》2011,(23):26-2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基本特点以及工业部门的分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工业布局的要求,虽说不是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理解深刻,学得有滋有味,还需我们费一番脑筋。笔者在教学时巧妙借用两则招工(聘)启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无论是活跃课堂气氛还是知识的掌握都取褂了很好的效果。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工业团地的意义 本文所谓工业团地(industcial estates),是工业集聚所产生的工业地域组合(工业集中区域)的一种类型,与我国的工业区相通。工业团地与工厂企业自发性集聚。任意拼凑不同,是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在统一规划之下,由有关部门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业技术经济发展基础,在一定区域上有计划地建立的工业生产组合。一般除平整的工业用地外,还配有不同程度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其范围从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 工业团地在工业发达国家(地区),主要用于调整工业布局。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素是衡量工业布局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丧失工业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这样的教训很多。例如:  相似文献   

17.
“三圈环流”是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而形成的。“三圈环流”既是“大气运动”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础,所以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和关键。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依赖学生较强的空间概念以及物理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8.
李树珂 《地理教学》2000,(11):26-2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中可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各种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有关知识。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重在“导”上下功夫。由于五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炳飞 《地理教学》2006,(11):21-22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地理2”特别强调人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以人教版为例,在全书六章中,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标题中都直接含有“发展”或“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标题中的“城市化”也隐含着发展变化之意,正部分更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人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20.
导言当今世界越来越把工业的空间分布视为地区发展的一个问题,韩国也不例外。汉城首屈一指的发展速度,难以令人满意的国家保障,剧烈的地区竞争,不断增长的地区差别,都使得工业布局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认识到努力使人口和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布局是必要的。地区发展问题总是与工业区位问题相伴而生的。一般认为,没有工业活动合理的空间再布局,要达到地区的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制造业的分散布局是达到地区平衡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重点回顾韩国工业布局政策的历史发展,区分与此相伴的主要政策措施。在韩国建国后不长的时期内,就已经采用了从发展地方工业团地和自由贸易出口区到乡村工业化等一系列工业布局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