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断层气测量结果看德,都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德都震区、宏观异常区、两个火山口等四条断层气(土壤氡含量)剖面测量结果与德都地震的宏观异常资料的对比分析,对德都地震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德都地震是一次区域性构造活动事件,并与岩浆活动起伏有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断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裂及河源-丰顺东西向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有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为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理解及河源=丰顺东西中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4.
新生地震破裂带的识别类型划分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向宏发  张晚霞 《中国地震》1999,15(3):257-267
地质研究表明:地表地质,地貌,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等可作为鉴别新生地震破裂带的主要地震地质标志。地质和实验的研究还揭示,新生地震破裂带按其形成和破裂过程可分为预破裂-孤立型,准破裂-断续型和大破裂-贯通型3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汶川地震PALSAR观测的方位向形变场存在严重电离层影响,导致准确提取断层地表破裂线困难的问题,本文使用一种基于频率域的电离层影响校正方法,从方位向形变场频域数据中提取电离层信号对应的频域信息,通过建模获得空间域电离层信号,并与原始形变场进行差分运算完成电离层影响的校正,还原了汶川地震断层近场沿SAR方位向的真实地表形变场.以校正后的方位向形变场作为数据源,采用非极大值抑制二维梯度算法,准确提取汶川地震北川—映秀断层和灌县—江油断层的地表破裂线.为验证提取结果的可靠性,引入野外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计算两条破裂线间的距离差异,结果表明基于SAR形变场自动提取的断层破裂线与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SAR观测形变场可作为调查地震断层地表破裂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林甸县发生Ms5.1地震.地震震中位于46.93°N,124.97°E.地震的宏观震中在大庆市林甸县花园乡,极震区地震烈度达Ⅵ度强.本次地震发生在东北地槽系松辽地块松嫩中断(凹)陷带内,地貌上为广阔的平原区.本次地震所处的构造位置在滨州大断裂和德都-大安岩石圈断裂交汇处,稍偏于德都-大安断裂.  相似文献   

7.
朱琳  戴勇  石富强  邵辉成 《地震学报》2022,44(2):223-236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的活动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作用和阿拉善地块的东西向运动.已有地震地质和数值模型结果显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目前存在几个强震破裂空段且其上应力积累显著、断层闭锁程度高,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即发生在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断层高闭锁、应力积累显著的破裂空段.为进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尔干地震使得慕士塔格正断层南段的部分和整个塔合曼正断层发生破裂,形成了长约27km的地震地表破...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特点及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已有震害实例分析,总结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震源破裂的深、浅部环境条件和形成力学机制、震源破裂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地震地表破裂形成的环境条件。认为其所处的地震地质区特点是影响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的宏观环境条件,而场地第四系松散地层是影响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的微观环境条件。第四系地层对地震地表破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第四系地层的土动力学性状、不均匀性和土层厚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断层面强度的非均匀性,将断层面的宏观破裂过程看作是断面局部微元的破裂累积过程,假设断层局部微元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从统计力学角度推导出了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本构关系.采用一维地震力学模型,以远场位移a为控制变量,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不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系统刚度比(围岩刚度与断层刚度之比)β是影响地震发生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1时才会出现地震失稳,且应力突跳发生在平衡路径曲线的位移转向点,并给出了地震过程的3个重要参数(地震后断层半错距、地震应力降和释放的弹性能)的表达式.当β≥1时,不会发生地震,仅是缓慢的断层滑动,属于无震滑动.  相似文献   

11.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05,25(1):67-71
1995年7月25日广西那坡发生了4.3级地震,通过对那坡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德隆一下华断裂带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为北东向,宏观震中在那坡县规弄山中,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东,与德隆一下华断裂一致。由于震中附近观测台站较少,震前没有发现前兆异常,测震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的影响,无法分辩异常,据震后调查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以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确定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宏观震中,地震等震线、发震构造,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苍山县沂堂乡台井和塞子-带(北纬34°58.5′,东经118°08′);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构造环境和震源破裂是影响地震烈度分布主要因素;其发震构造系共轭破裂,北西向为主破裂,北东向为辅助破裂;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生在一条规模较小的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德都地震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研究.认为,在德都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蠕变起了集中应力,加速发震的作用.黑龙江省克东县两口井的水位记录,很可能就反映了当时断层蠕变的过程.同时,根据水位记录的另一种异常波动,推测在1986、8、16Ms=5.5级地震前,发生过亚稳态断层扩展运动.最后,探讨了,火山活动与德都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了德都中强地震发生前湾_1井水位动态异变的基本特征,指出湾,井水位的四步段映震异常:骤然陡降—缓慢回升—高位跳动—高位稳定发震。并对短、临异常作了对比分析,探讨四步段映震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意义。还就区域应力异常场和灵敏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发生MS7.4 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破坏.本文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得到了 Sentinel-1 升、降轨同震地表形变、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同震形变场.并根据东西向地表的错动,勾画出了地震破裂面分段结构.以 InSAR地表形变观测为约束,构建了能反映玛多地震破裂特点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了玛多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及应力场变化和演化特征,讨论了玛多地震的成因及玛多地震的发生对周边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玛多地震为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其中东部错动量相对较大;玛多地震的余震都分布在库仑应力升高的影区,说明玛多地震序列使得断层上积累的应变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未来余震的发生会朝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玛多地震的发生形成了多个应力强加载区,推测玛多地震的发生大大增加了部分临近断裂带滑动的可能.2010年玉树 7.3 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在玛多地震主破裂面上的投影为正数,推测玉树地震对玛多地震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大震后的余震分布判断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鲁西北西向断裂的断层泥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华林  晁洪太 《地震地质》1992,14(3):265-274,T001
对鲁西北西向断裂的断层泥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断层泥的宏观特征、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的表面结构特征和断层泥的成熟度的研究,确定了断裂活动的地质时代、运动方式、破裂形式和活动度,并对断层泥的地震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9日在西藏改则地区发生6.9级地震, 接着1月16日又发生6.0级余震, 表现为双震型。 本文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通过对欧空局A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其同震干涉形变场。 通过分析表明: 改则地震干涉形变场呈双贝壳状, 影响范围约33 km×30 km, 以北东向地震破裂带为分界线分为西北视线向沉降盘与东南视线向隆升盘, 最大视线向沉降形变量约53.2 cm, 最大视线向隆升形变量约11.3 cm。 西北沉降盘又存在东、 西两个形变中心, 推测西部形变中心受6.0级余震的控制, 东部形变中心受6.9级主震的控制。 宏观震中位置应位于左旋走滑改则—洞错断裂与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的分阶部位(左阶), 构造应力场以张性拉伸为主, 导致地震破裂为典型的正断层破裂, 与此次地震的干涉形变场特征及哈佛大学震源机制解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刁桂苓  王培德 《中国地震》1999,15(3):284-289
利用在怀来附近布设的中-欧合作小孔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以相对定位法测定了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5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上分析了沙城震群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认为震源断层是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并将其与宏观调查结果,地质活断层等作了对比。研究后认为:沙城震群发生在地壳浅层NE向地质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作用下浅层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单侧破裂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已有的地质、余震分布及地震宏观考察资料,使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波形拟合和有限断层的全局混合反演方法研究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柯坪断裂带的哈帕雷克断层上的一次具有逆倾和较小走滑分量的由西向东单侧破裂事件.断层面的走向为252°,倾角30°,震源深度为13km,震源持续时间为15s.破裂面上的滑动分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初始破裂0.3m对应较小上升时间0.8s;最大滑动尺度1.0m则位于沿破裂方向离初始点约25km处,相应的上升时间为3.5s.由于微观震中是指震源开始破裂的地方,而宏观震中则代表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我们的反演结果解释了其他研究者得出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相距约30km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华南地台区,占优势的构造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的断裂系.但研究表明,广西地区许多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沉积和地震活动.例如,1977年平果县5.0级地震是广西几十年来最大的地震之一,就发生在北西向的右江断裂带上.因此,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研究,是广西地震地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