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仕康 《湖南地质》2009,(12):92-93
宁乡灰汤温泉位于宁乡县城西南部,距宁乡县城45km,距韶山34km,距长沙约90km。长沙至宁乡有长常铁路和高速公路经宁乡,公路可从长沙直达温泉区,交通非常便利。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59,19(7):324-330
一、湖南上泥盆纪宁乡式茶陵式铁矿矿床的地理分布湖南宁乡式铁矿因首次发现于宁乡黄材市附近之竹鸡坡青静崙上泥盆纪锡矿山统地层中,故名宁乡式铁矿。若干年来很多人把凡属上泥盆纪中的铁矿都叫宁乡式铁矿,近几年来甚至有人把中泥盆纪和下泥盆纪的沉积铁矿也叫做宁乡式铁矿。这种笼统的称法,使不少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对鄂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及宁乡式铁矿的研究主要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尤其是1958年全党全民办钢铁以来,各处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宁乡式铁矿,同时对本区及邻区上泥盆纪地层的分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924年谢家荣、刘季辰等将本区上泥盆纪含铁层误置于志留纪顶部,并将黄龙石灰岩及马鞍煤系亦包括在内。1950年李捷、谭彭等根据含铁层的岩性与湖南宁乡式铁矿进行了对比,后来证明这种对比是正确的。至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等在研究本区长阳马鞍山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宁乡式鉄矿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其成矿規律的探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中国南方宁乡式鉄矿,分布很广,工业意义很大,是普查勘探鉄矿的重要对象之一。 1.宁乡式铁矿发现经过及其名称问题“宁乡式鉄矿”最初名为“萍乡式鈇矿”,由丁文江第一次在江西萍乡泥盆紀地层(丁文江当时誤认为下石炭統)中发現鉄矿而得名。1933年,在謝家荣、程裕淇著“揚子江下游鉄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的开发区热中,“宁乡模式”的出现不仅必要,而且对转型中国别具意义。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官员的嘴里,可能是一句“官话”或者说是一句“脱口秀”,但是在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说出来,我们感觉到了它真实、真挚、真诚的分量,这种分量是对失地农民的庄重承诺,也是对失地农民负责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马新力  王清明 《湖南地质》2002,21(4):302-305
宁乡灰汤矿泉出露点水温高达88℃,含氟、锂、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组分,医疗价值很高,是创办旅游疗养胜地不可多得的宝贵地热资源。由于其交通欠方便,湘晖有限公司拟将其输送至宁乡城郊长—常高速公路旁创办国际旅游度假区。管道输送距离长达49km,在国内外均属罕见。该文简要介绍了灰汤高温矿泉水资源概况及其对创办旅游度假区的可供水量;阐述了辅水管线、输水工艺与方法、辅水设备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当前各地纷纷建立开发区,以求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有关开发区用地的种种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土地资源紧张、违规用地频发、征地拆迂困难等等不一而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湖南省宁乡经济开发区给出了一些解决之道。这个刚刚获批不久的国家级经开区在节约土地、安置失地农民方面做出了不少成功探索,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于近期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深入解析了“宁乡模式”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汤冰 《湖南地质》2010,(4):46-47
3月18日,湖南长沙的宁乡县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这场签约总金额高达120亿元的盛典中,一项数目相对“较小”的签约却吸引了最多的关注:日本东洋铝业株式会社与湖南吉唯信金属粉体有限公司签订全资收购协议,并投资5亿元,在宁乡经济开发区建立新材料基地。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三大铝业生产企业,日本东洋铝业也就此成为了第三家人驻宁乡的“500强”。  相似文献   

9.
数年前,由于选矿工作需要,我们在江油广利寺泥盆纪宁乡式铁矿中,发现一种黑色鲕粒矿物。经我们进一步研究,证明乃是一种铁绿泥石(Daphnite)。一、产状铁绿泥石产于四川江油广利寺泥盆纪宁乡式铁矿的上矿层中,鲕状赤铁矿由三个似层状——透镜体组成。有分支复合现象,分上下二矿层。含铁绿泥石层,沿走向及倾向  相似文献   

10.
闫斌  孙剑  朱祥坤 《地质学报》2015,89(Z1):217-218
<正>在华南泥盆系地层中,分布着沉积成因的鲕状赤铁矿,通常称之为"宁乡式"铁矿,是我国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沉积型铁矿床。这类矿床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及甘肃南部地区。关于泥盆纪"宁乡式"沉积铁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如傅家漠(1963)、廖士范  相似文献   

11.
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桃江县、宁乡县境内,呈近EW向展布,矿带内锰矿以质量好而著称。该成矿带的成锰沉积盆地受控于加里东期张性断裂系统,为一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组NW向同沉积断裂,形成了一系列断陷槽,控制了沉积岩相的分布。锰矿主要产于盆地中心亚相的黑色页岩夹碳酸锰矿微相内。据矿带中锰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笔者认为,该锰矿属于热水沉积成因。综合对比表明,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值得注意的资源潜力,有可能发展为大型锰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宁乡式沉积铁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一鸣  毕承思 《矿床地质》2000,19(4):350-362
宁张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的鄂、湘、赣、川、滇、黔、桂诸省以及甘南地区。含矿建造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而以上泥盆统为主,可划分出7个成矿区,其中最重要的鄂西-湘西北成矿区。在1个矿床中通常有1~4层铁矿,其中有1个是主矿层,矿石主要由鲕状赤铁矿组成,次有菱铁矿、鲕绿泥石和褐铁矿,含铁品位一般为30%~45%,含磷通过偏高,介于0.4%~1.1%,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沉积铁矿在分布范围、矿床规模、赋太和围岩建造和矿石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文章对鄂西-湘西北成矿区的矿宋时空演化作了重点论述,对铁矿的分布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及矿床生成条件进行了讨论,指出含矿建造大多产于海侵程序的沉积岩系中,在湿热环境下较封闭或半封闭的古海盆,古海湾或潮坪中的浅海-滨海相沉积组合是有利的成矿古地理条件,提出要  相似文献   

13.
曾德敏  胡济民 《湖南地质》2001,20(2):89-91,97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湘中灰山港—煤炭坝地区岩溶塌陷发育,但对该地区岩溶发育总体特征及地质背景尚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文章依托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结合相关资料,对该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构造控制条件进行研究与总结。研究区可溶岩主要属于上古生界,少量发育于白垩系—古近系底部。地层潜在岩溶发育强度依次为马平组>大埔组>栖霞组和茅口组>百花亭组(仅指其中的灰岩质砾岩)>大隆组。平面上可划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3种类型岩溶区,其中覆盖型岩溶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强、中、弱3类。覆盖型和埋藏型岩溶区垂向上可分为浅部岩溶发育带、中部溶洞裂隙发育带和深部岩溶弱发育带。二叠统东吴抬升,中三叠世以来多次挤压和白垩纪—古近纪区域伸展等构造事件形成的褶皱、不同方向断裂裂隙系统、盆地基底构造,以及古近纪以来的差异升降运动等控制了岩溶发育特征。岩溶作用具有三个演化阶段:第一演化阶段形成龙潭组之下的溶孔、溶洞等古岩溶形态;第二演化阶段形成了岩溶低丘地貌;第三演化阶段形成覆盖型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5.
泥盆纪宁乡式铁矿床是我国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的鄂、湘、赣、川、滇、黔、桂等省(区)及甘南等地,矿床的时空展布和矿石组合受控于沉积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根据宁乡式铁矿床的分布情况划分出8个成矿区,根据华南地区泥盆纪构造格局划分出8种盆地类型.在详细分析各盆地内矿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陆内凹陷盆地对成矿最为有利,晚泥盆世铁矿床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矿化强度高;在同一盆地内,盆地边缘矿床的矿石为碱性矿石,多为贫矿,磷含量较低,靠近盆地中心的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为酸性矿石,品位较高,富矿所占比重较大,磷含量较高.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矿石提出了其不同的可利用性和不同的矿物加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益阳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安生  韩雄刚 《湖南地质》1992,11(4):269-274
益阳火山岩中的熔岩、辉长辉绿岩和玄武质科马提岩,分别与蛇绿岩套中的熔岩、熔岩中的脉岩或岩墙杂岩和层状堆晶辉长岩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含量,它们具有蛇绿岩套属性。与邻区广西、江西和安徽等省的蛇绿岩套分布在同一带上。因而认为,湖南境内沿通道—淑浦—宁乡—浏阳一带存在一条元古宙的古板块消减带,它控制了湖南中北部地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地理为探矿工作之指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以煤、铝土矿、磷酸盐岩以及铜和铁等矿产的赋存规律为例说明了古地理分析在矿产预测及勘探中的指南作用。新淮南煤田的发现证明了古地理解释的关键作用。煤田的类型与古地理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古地理条件控制煤层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煤田的经济价值。钙红土型铝土矿床的展布明显受古地理控制。古地理条件也是控制磷酸盐岩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宣龙式铁矿赋存于震旦纪海盆的古海岸线之上,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于晚泥盆世海侵的古滨岸或近滨带附近。正确理解古地理特征对勘探铜矿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terial anisotropy on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fluid-saturated faults,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of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ve flow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this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effect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ratio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s on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a vertically oriented three-dimensional fault have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1) if the fault material is isotropic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horizontal to vertical permeability ratio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fault system, but the horizontal to verti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2) if the fault material is isotropic in the fault plan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of the fault normal to plane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fault system, but the effect of the permeability ratio of the fault normal to plane on the 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of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ve flow i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9.
王嘉歌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84-1090
本文基于渗流力学原理,综合运用保角变换与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出扇形板状油藏的产能公式,该公式可以考虑断层夹角、供给边界半径以及井在油藏中的位置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通过与数值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产能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为指导生产实践,采用本文方法对扇形油藏的产能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能指数随着供给边界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井到断层交点距离、断层夹角、井到断层交点连线与断层夹角的增大而增大,断层夹角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井到断层交点距离、供给边界半径、井到断层交点连线与断层夹角。  相似文献   

20.
楚全芝 《地质学报》2009,83(9):1221-1232
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层类型,即新生断层、继承性断层和遗弃断层。新生断层就是指:在某次构造运动中新发育的断层。具体到中卫断裂带来说,就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新发育的断层。这类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在早期的挤压逆断运动中这些断层并不存在。通过对新生断层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以下资料。①反演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②确定晚期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③估算断层的断错幅度和速率。继承性断层就是指:在早期的挤压逆掩(冲)活动中就已经存在的断层或断层段,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继续活动。继承性断层的最大优点是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①继承性断层记录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信息;②继承性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多期活动的见证;③继承性断层是研究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遗弃断层就是指:某些断层或断层段在早期构造运动中是主体断裂带的一部分,其活动习性与主体断裂带基本一致。当早期的构造运动终止之后,这些断层或断层段在后继的构造运动中不再活动,也就是说这些断层被遗弃。遗弃断层的作用就在于它保留了早期构造运动的大部或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因而通过对遗弃断层的研究可以获得早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信息。①确定早期构造运动终止的年代;②反演早期构造应力场方向;③研究断层的滑动方式,即粘滑和蠕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