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以2013年4月底和11月中旬对盐城大丰港周边海域开展的海域水质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讨论了该海域富营养化指数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的分布现状。结果显示:春秋两季富营养化指数范围分别为3.34~13.70、1.66~15.96,平均值为7.70和6.35;春秋两季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范围分别为3.35~9.80、2.93~6.03,平均值为4.69和4.09;富营养化指数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布总体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王港河河口附近有高值区,说明大丰港海域营养盐主要还是受陆源污染影响;两种评价方法显示大丰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的趋势基本一致,即大丰港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质状况较差;利用N∶P摩尔比值进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中发现,大丰港海域水体中无机氮水平较高,活性磷酸盐的含量相对不足,大丰港周边海域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和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1—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及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城市淡水系统的富营养化风险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多种物理、生物和化学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富营养化湖库的治理当中,以期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生物量。经证实,在未有效降低营养盐来源的情况下,这些手段的效果有限。而在发展中国家,控制营养盐来源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本研究旨在分析某一高营养盐负荷的沿海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风险,以期确认通过水利调度来抑制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可行性。该案例水库为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该水库2009至2012年期间的库内五个点位的水质数据被用于进行案例分析。水质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该水库的建设期为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水库未曾与长江口发生水体交换。该水库的试运营期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正式运营期为2011年1月至今。在运营期间,库内与长江口的水体交换逐步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被用于评估该水库的营养状态变化情况,该指数是通过数个代表性水质指标计算得到。库区的TLI指数峰值在2009年夏季可达51,在2011年夏季可达55,超过TLI指数的富营养化阈值50。TLI的谷值32出现在2010年的夏季。水质观测期的其他时段的TLI指数均可保持在50以下。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在2009年和2011年夏季由于过量的营养盐负荷和藻类水华迅速恶化到富营养化状态。水库在2010年和2012年均未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和藻类水华,这是由于2010年期间水库缺少营养盐输入,2012年期间水库调度充分地置换了库区水体。库区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均通过文中的观测资料和数据分析进行展示。经分析表明,通过潮汐涨落来充分置换库区水体的水库调度手段是一个极为经济有效的抑制高营养盐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4.
烟台邻近海域水质与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4年8月、2001年8月和2006年8月在烟台市邻近海域3个区域的监测资料,分别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评价了3个区域水质质量状况,并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由3 a的评价指数可知,芝罘湾及四千里湾的水质状况有很大改善,水体不再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套子湾海域的水体呈现出富营养化的状态;烟台外海水质情况良好,但倾倒区海域水质状况略差,建议将倾倒区向烟台外海迁移.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08—2012年夏季北戴河赤潮监控区海水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该海域5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北戴河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无机氮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该海域水质由良好和较好转变为开始受到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程度整体呈加重趋势;该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升至高富营养,富营养化水平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9月岚山港海洋临时倾倒区海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该倾倒区的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倾倒区2000-2009年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9月影响该海域表、底层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无机氮、铜、铅和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Q表明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0年>2006年>2004年>2009年>2008年,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呈上升趋势,但海水水质为贫营养水平,无富营养化现象,水体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湛江湾海水富营养化水平和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对湛江湾海水富营养化水平和浮游植物多样性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各站位营养状态指数(E)均>1,海水富营养化异常严重;氮磷比例严重失去平衡,北部海域氮磷污染比南部海域氮磷污染严重,北部海域赤潮控制因子为磷,南部海域赤潮控制因子为氮;近十年来,营养状态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湛江湾海水无机磷含量迅速上升所至,营养状态指数水平分布呈现由北向南、由湾内向湾口逐渐减少的趋势.湛江湾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45~3.4,平均值2.42±0.31,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48~0.89,平均值为0.67±0.02,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水平分布类似,呈现由北向南、由湾内向湾口逐渐减少的趋势,湛江湾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与营养状态指数的分布总体上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崮山水库为监测点,对2013—2014年期间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T、pH、DO、COD、TN、TP、Chl-a指标在水体中不同时间和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表明,T、pH、COD、TP和Chl-a含量在夏秋季比较高,2014年DO含量相对于2013年含量有所提高,相同的是2个年份都表现出DO含量在夏秋季节偏低,这也说明崮山水库夏秋季的生物活动量较频繁。其中总氮含量年际变化较大,硝酸盐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水库氮磷比为77∶1,属于磷限制型水库。除总氮含量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其它指标都符合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同时选取Chl-a、TP、TN、COD、SD为研究指标,用综合评价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2013、2014年崮山水库富营养指数分别为:52和49.4,研究表明崮山水库水质由2013年的富营养化状态转变为2014年的中营养化状态,说明崮山水库采取的生态养鱼方式对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防治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珠江口海域2006-2007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采用改良后的营养状态指数法,并结合CN/CP(物质的量比)的潜在性富营养化划分方法,对该海域在3个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对富营养化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由营养状态指数值和CN/CP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珠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不同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富营养化水平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沙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1999年9月~2000年8月福建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营养状态.以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该湾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湾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且至夏、冬季的高于春、秋季;夏、冬季所有测站与秋季部分测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青山水库轮虫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差异对水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青山水库轮虫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差异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四个季度的采样调查。结果共发现轮虫物种30种,分属于9个科,其中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后者是一种污染指示种,表明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轮虫平均密度为171 ind./L,平均生物量为0.0158 mg/L。通过对水库理化因子与轮虫群落生物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确定水温和溶解氧是青山水库轮虫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轮虫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青山水库分为四大区域。另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质的下降可能与营养盐的的增加有关,特别是氮的输入。综合理化指标、营养状态指数、轮虫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指示种等多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2012—2013年青山水库水质属于中度—重度污染之间,营养程度为中度富营养状态,青山水库水环境污染严重。依据理化指标和轮虫群落结构特征来评价水质状况,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轮虫可以作为青山水库一个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湛江港外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与浮游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昆仑  贾后磊 《海洋通报》2007,26(2):113-116
利用2001年12月在湛江港外海现场调查的资料,分析研究了湛江港外海水营养化水平及其与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港外海水营养状态指数由北向南、由湾口向湾外递减;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则是由北向南增加,东南部水质较好,东北部水质较差;将营养盐含量及营养状态水平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相关性不显著,另外,调查期间氮磷比例均失去平衡,这可能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量与营养盐水平之间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回顾海洋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探索建立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就桑沟湾海水养殖区的化学需氧量、无机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之和)、活性磷酸盐、溶解氧、pH值、叶绿素a等指标进行了不同时段、不同时空的综合评价,系统分析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其他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取得的结果更有利于指导海水养殖生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产芝水库的浮游植物与水体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在产芝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56属8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32.93%、31.71%。浮游植物种类四季变化明显,入口、中心和出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差异,库区优势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小环藻(Cyclotell a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9.048×105/L,出口细胞平均密度最高,达18.007×105/L。叶绿素a的年均值为7.33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4.21。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叶绿素a含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来看,水库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钦州湾海域COD 时空分布及对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10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钦州湾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对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分析COD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并探讨了COD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表层COD的平均浓度为(1.21±0.55)mg/L,浓度范围为0.57~2.38 mg/L,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趋势;秋季研究海域COD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42.1%~64.7%,平均贡献为(50.3±6.7)%,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COD与盐度、pH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DIN、SiO-23Si存在显著正相关。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钦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时来自营养盐的贡献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功能特性,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以往以营养盐为指标的评价不能有效反映象山港的实际情况, 因此亟须对其富营养化水平开展客观、准确的评价和研究。文章利用2001年—2015年间象山港海域监测数据, 根据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与评价标准, 结合象山港实际情况, 对部分指标进行改进, 构建了新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 研究了象山港水体富营养化压力程度, 建立了以叶绿素a为初级症状指标, 以底层溶解氧和赤潮发生情况为次级症状指标的富营养化状态等级。同时, 结合象山港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五水共治、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减排等因素预测了富营养化响应状况。结果显示, 在“优、良、中、差、劣”五个富营养化等级中, 象山港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其中, 压力、状态、响应的评价等级均为中级。通过预测, 未来几年象山港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也基本维持在中等水平。该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象山港水体富营养化压力和症状水平, 其结论更符合实际, 有助于政府部门对海域富营养化进行科学和有针对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层属性及油气地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近几年重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同时,结合与下扬子地块的区域地质对比,建立崂山隆起地层层序格架,确定其地层地质属性,分析其地层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崂山隆起海相下构造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烃源丰富,保存条件较好,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王云龙  蒋玫  袁骐  沈新强 《海洋通报》2012,31(3):329-335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春夏季表层、春夏季底层之间COD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春季表层与底层、夏季表层与底层之间COD则无显著差异,春季表、底层COD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均小于夏季,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季研究海域COD污染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9.69%~63.58%,平均贡献为(46.53±4.49)%,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陆地径流输入以及陆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COD与环境因子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时空分布主要受制于长江冲淡水,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主要受营养盐影响,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浮山湾、汇泉湾、崂山湾海滩与海底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距今12000a,世界洋面已上升至今日海面以下60m处。而后海面继续回升,在距今6000a时,海面已上升到比今日海面还要高3~4m的位置,这就是汇泉广场下面存在海相地层的原因。也是唠山太清官门前存在干枯小泻湖的原因。大约在距今6000a时,青岛市的浮山湾、汇泉湾、唠山湾已经形成,并在海湾中,形成最初的海湾沉积。自那时以来,崂山湾变化不大;而浮山湾、汇泉湾则发生明显的变化。浮山湾展示为宽阔的沙滩形态,自上世纪60年代在燕儿岛建立船厂以来,大面积的沙滩已经消失。目前所见海岸完全为人造海岸,现已不存在海滩。汇泉湾与汇泉广场的填平有关,早期的海岸线,有可能到达中山公园的院墙一带。现在所见的第一海滨浴场也是人为建设所致。  相似文献   

20.
海蚀作用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为研究青岛崂山地区的海蚀作用,本研究通过野外踏勘取样、岩石手标本鉴定和偏光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对海蚀作用的影响,并以石老人地区为例分析了海蚀地貌的特征,探讨了崂山地区的海蚀地貌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崂山海岸基岩为I-A型复合花岗岩。抗海蚀能力最强的是白垩系莱阳群砂岩,其次为白垩系青山群火山岩和石英二长岩,再次为碱性花岗岩,黑云二长岩最弱。断裂构造破坏岩石稳定性,促进了海蚀作用;石老人地区以流纹岩为主,在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安山岩的侵入体保留下来,形成了石老人海蚀柱;崂山地区发育多种海蚀地貌,受到海浪作用、气温条件、盐类结晶以及生物作用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