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有效能量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改进的计算湿有效能量表达式, 计算了1998年5月14—15日、5月23—24日和6月8—9日广东省三次暴雨的湿有效能量, 分析了暴雨区湿有效能量的时间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水平积聚以及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 暴雨开始时湿有效能量高, 暴雨过后湿有效能量低, 前后相差6×105 J/m2以上; 三次大降水时段都是在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最大值附近, 在大降水前, 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数值的增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游的低能区的加强和南扩造成的; 长江中游的低能区对三次暴雨大降水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中纬度对广东省暴雨的重要性; 大降水时段处于湿有效能量平均积聚量最强的时候, 此时, 广东省的积聚量远高于长江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2.
李承武 《气象》1984,10(9):29-29
我县地处洞庭湖西北部,7月份的降水既受西风环流影响,又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活动有关。因此,预报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1983年我们应用昆明—汉口湿-比有效能量(Amk)时间剖面图建立的大—暴雨(日雨量≥25毫米)预报工具,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提高了预报效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08—15-16贵州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踟密集区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和暴雨发生。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等值线密集锋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气分析与预报·甘肃省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 库介绍1一2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与陇东夏 秋雨的关系1一6西北区东部区域性大一暴雨的 两类云系演变模式1一9一种短期降水预报方法1一13西北区东部暴雨云团的统计分 析2一2用格点资料作汛期大降水预报 2一5南亚高压研究在中期天气预报 中的应用2一9武威6一7月大风的环流特征 及预报方法2一12祁连山区的降水分布特征2一16甘肃省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3一2甘肃省降水量模湖聚类分区3一5中尺度a类对流云团平均降雨 率和降水面积的估计方法3一8雹云回波一般特性的统计分析 3一10用湿有效能量分析预报北…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以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大尺度环境场有利于产生暴雨的基础上,采用本站地面湿有效能量A_(mk)及其饱和能差A_(mk)~3—A_(mk),进行点面结合预报本站降水(暴雨)。结果发现,饱和能差逐日演变给判别未来降水的有无与估计降水起讫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饱和能差演变曲线峰谷点位相一般要超前于能量演变曲线,两者配合分析,对由晴转雨的转折性暴雨具有明显的预示性,经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天气预报实践中证明,应用湿—比有效能量 Amk 制作暴雨预报是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优点在于能将非局地暴雨信号放大并以简便直观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因而深受预报员的欢迎。除了预报暴雨之外,在寒潮预报,台风预报等方面也有人作过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强对流预报方面 Amk 是否能提供信息呢?本文根据浙江省强对流天气的个例来进行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预报等方面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广东"5.24"暴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9.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去年十二月十五——二十一日在肖山召开了“1983年湿有效能量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气象部门的130余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了湿有效能量对天气预报的重要作用。与会者一致认为,湿有效能量对暴雨预报是有  相似文献   

10.
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的WRF模式模拟结果,采用基于格点的湿有效能量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期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能量方程转换项、平流项和垂直输送项对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输送和积聚作用。结果表明,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特征与强暴雨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800 h Pa湿有效能量40×104J·h Pa-1·m-2的等值线范围和该等值线伸展至500 h Pa附近可作为判断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暴雨发生前2~3 h的能量快速积聚及其对暴雨区移向的引导,对强暴雨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湿有效能量的水平和垂直输送及转换确保了能量的积聚和对流层中层能量的增加,为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夏季大——暴雨落区预报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产生。近年来暴雨的诊断分析方法、湿有效能量和耗散结构等理论以及微机的广泛运用,使大——暴雨预报逐步走向客观化。1985年8月,我们采用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主的预报方法,并参考湿有效能量场的分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山东非局地大——暴雨预报的试验研究,在短期天气预报客观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姚秀萍  于玉斌 《气象学报》2000,58(4):436-446
在非地转 Q矢量的基础上 ,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 ,引入非地转湿 Q矢量的概念 ,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用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所表示的非地转ω方程。同时 ,用非地转湿 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由北上台风倒槽引起的一次华北特大暴雨过程 ;结果表明 ,非地转湿 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过程系统的演变 ;通过比较非地转湿 Q矢量、垂直速度和不考虑“湿”过程的“干”Q矢量散度与暴雨落区的配置关系 ,结果发现 ,非地转湿 Q矢量与降水落区存在最佳的对应关系 ,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负值区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 6h的降水落区 ,而且其中心数值的大小与未来 6h降水的强度存在正相关的对应关系 ,从而说明非地转湿 Q矢量对于暴雨天气系统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未来 6h降水落区预报的重要指标 ,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庞玥  刘祥  韩潇  胡春梅  王欢 《气象科学》2022,42(4):549-556
利用重庆地区3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CMWF集合预报降水资料,系统检验和评估了集合预报统计量产品及后处理技术产品对2014—2016年5—9月重庆暴雨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集合统计量产品中最大值、90%分位数、融合产品、概率匹配平均、75%分位数对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性,其中90%分位数和融合产品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但表现为明显的湿偏差。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产品的暴雨TS评分较控制预报和集合平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概率预报、最优百分位、融合—概率匹配、频率匹配法的暴雨TS评分超过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其预报偏差均表现为湿偏差,融合—概率匹配和频率匹配法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概率匹配—融合对降低暴雨空报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
湿有效能量在夏季大范围暴雨分析预报应用方面已取得较好结果,能否将湿有效能量应用于北方大雪的分析预报?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是研究有效能量的同志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做实际天气分析预报的同志所关心的。本文试从分析我国  相似文献   

15.
混有效能量分析能为大范围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基层台站的预报业务之中。这个物理量主要突出了湿度(水汽)对降水产生的能量效应。其表达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5年发生在宁夏23次由深厚湿对流引起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确定暴雨预报的配料方案,采用2016年6—8月宁夏25个常规站和947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量、ECMWF 72 h内模式资料,从统计分析和个例剖析两方面探讨配料法暴雨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对比2016年6—8月ECMWF暴雨预报与配料法暴雨预报发现,不同预报时段,配料法暴雨预报均优于ECMWF暴雨预报;(2)配料法能准确预报所选两次暴雨个例降水的中心强度、落区及变化趋势,但强度和落区较实况偏强、偏大;(3)配料法对六盘山区暴雨过程弱降水预报效果较差,对贺兰山沿山暴雨过程存在降水空报。  相似文献   

17.
李跃清 《气象》1984,10(12):23-24
一、湿有效位能A_(mk)与暴雨的关系 从大气能量学的观点看,暴雨的孕育、产生和结束也就是能量的积累、爆发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1983年汛期暴雨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1)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已有大量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在暴雨区聚集,这就是暴雨前期出现的增能效应。(2)在不同的影响系统和流场条件下,暴雨前期能量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垂直方向更加明显。(3)降水的性质、时间和强度与能量场的配置有关。由此,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了湿有效位能Amk与暴雨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A_(mk)能量场:经普查分析看出,在暴雨前12—24小时,发生暴雨的地区受自南向北伸出的A_(mk)高能舌(带)控制。高能舌一般来自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西南部,并随高度增加逐渐向北倾斜。  相似文献   

18.
吴宝俊  刘延英 《气象》1984,10(3):29-29
第二次“湿有效能量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2月15—1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收到材料133篇,交流了40篇。 1983年7月,陕南继19—21日出现暴雨后,28—31日又出现连续暴雨,致使汉江水位猛涨,安康遭受水灾。陕西省气象台与汉中地区气象台在1982年试用的基础上,1983年7月将湿有效能量方法正式投入试用。从试用效果看,均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对作好安康暴雨的预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必元 《气象》1983,9(8):13-15
暴雨预报,除了量级预报外,还有落区和落时的预报。对于暴雨的落时预报,目前研究还不多,方法也少。本文根据岳阳10年5—8月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降水的时间分布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用大尺度天气形势来作暴雨落时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湿有效能量与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于从湿有效能量的局地方程出发,分析和比较了1979年6月21—26日梅雨期以及8209号登陆台风中的暴雨与湿有效能量的变化,从中找出湿有效能量在暴雨期的演变规律和湿有效能量的辐合、积累、释放对暴雨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台风环流与低压环流中湿有效能量释放项等特征。另外对湿有效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以及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