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搅拌桩加固挤土效应及在地铁隧道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艳斌  廖少明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09,30(7):2005-2010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搅拌桩的加固挤土效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加固顺序对地面变形,隧道变形以及长期蠕变变形的影响,结论表明,搅拌桩加固对地面环境影响是不可忽略,隧道周围搅拌桩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搅拌桩加固后长期蠕变效应相对加固过程的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2.
PHC管桩通常为挤土沉桩模式,因而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研究对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PHC管桩打桩前后原位地基土变化情况的测试、打桩的监测以及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的监测等试验研究,分析了PHC管桩沉桩挤土效应,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静压压桩具有低噪声、无振动、工期短、单桩承载力质量可靠等特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工程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诸如使桩周围土体产生相当大的竖直隆起和水平位移,使邻近已压入的桩产生上浮,桩位偏移等。通过分析河(海)相、土台阶地及冲洪阶地的地基特点,对静力压桩时挤土效应及其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河(海)相沉积的阶地和土台阶的挤土效应影响量较小,冲洪阶地的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影响程度较严重,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该地区静力压桩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PHC(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PHC管桩为挤土沉桩模式,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可打性和承载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广-清(广州至清远)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现场监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进行PHC管桩挤土效应研究。水平位移利用固定式测斜仪测量,孔隙水压力使用振弦式孔压计测量,并使用自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发现,沉桩过程中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随深度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水平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滞后现象明显,可导致成桩后的桩体倾斜;拓宽地基场地上管桩施工对老路地基影响小,场地条件对沉桩挤土效应影响大,老路路堤对垂直于路基方向的水平位移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密集型静力压入式预制桩挤土效应和群桩效应的机理和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确保地基土不因挤土效应而破坏的孔隙水压力监控模型,优化压桩线路和次序的超静孔压监控模型,确保基桩不因桩周土隆起而被拔断的基桩轴力监控模型,确保基桩不因挤土效应而产生弯折破坏以及桩间土不因群桩效应而产生剪切破坏的桩侧土压力监控模型。实测数据表明,在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排水和卸压预防措施时,沉桩施工容易导致地基土强度失效和基桩拔断破坏。采取袋装砂井排水和碎石桩式降水井降水后。即使是透水性差的软土地基。也可使较大的超静孔压在1d时间内消散70%。  相似文献   

6.
饱和软土中静压预制桩施工具有许多优点,但沉桩挤土对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根据理论和工程监测数据分析,探讨了饱和软土中静压桩的挤土效应,提出了可供工程采用的弹性区与塑性区分区界线,指出弹性区与塑性区地基土具有不同的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弹塑性区采用不同的防治挤土实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   

8.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桩地基的承载力是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旨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潜力,通过串珠状桩体来实现对桩间土的加固和挤密,用多种试验检验方法对复合地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阐明了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可以有效地解决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设计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灰土桩复合地基挤密影响区半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赵均海  张常光  孙珊珊 《岩土力学》2013,34(4):1116-1120
灰土桩复合地基因桩体鼓胀变形使得桩间土体挤密,可以确定其挤密影响区范围,对评价地基加固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结合桩土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挤密影响区半径的关系式,并讨论不同b值、不同桩径d、不同深度条件下挤密影响区半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挤密影响区半径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灰土桩最佳挤密深度范围为桩顶至1/3桩长深度之间;挤密影响区半径在1.51d~1.68d(d为桩径)之间,增大d可以有效扩大挤密影响区半径;应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对岩土材料强度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层搅拌桩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新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基础工程中去。实践证明,深层搅拌桩也存在挤土效应。结合工程实例,对相关的墙体侧向位移和管道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搅拌桩挤土效应的特点及其在不同的施工工艺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些规律的原因。用Sagaseta的源-汇理论得到的位移计算公式对这些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青藏公路长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公路工程空间效应敏感,主要表现为公路空间效应直接改变下伏冻土地基的天然能量平衡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工程病害. 针对这一工程问题,提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能量平衡设计理论,研究公路工程建设引发的多年冻土地基能量变化状态,平衡自然环境变化和工程建设等导致的外界“有害”能量导入与工程处置措施对冻土地基中“有害”能量导出之间相互关系,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的能量平衡过程. 据此,作为多年冻土公路工程的设计依据,将为青藏高原高速公路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秦鹏飞 《地质与勘探》2017,53(2):350-354
基坑支护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推动着基坑支护技术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涌现出一系列新型基坑支护技术,如双排桩支护技术、玻璃纤维土钉墙支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及浆囊袋锚杆支护技术等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这几种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工程适用条件及工作特性等,期望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工程建设有所裨益,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地区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其基坑呈现开挖深、规模大、形状复杂等特点,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其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非常大。本文以南京江边某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探讨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作用。该地下交通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最下层连接过江隧道,上部两层连接附近场馆和多条地面道路,基坑开挖深、深度变化大、形态异常复杂。该工程位于南京青奥中心西侧,靠近长江岸堤。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近地表主要为新近沉积的软土,且厚度较大,下部为河床相砂性土,地下水丰富,且多为承压水,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这里主要针对这一特大型基坑工程的核心区,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基坑功能及形态对其基坑范围内土层从平面及剖面上进行分区和分层,以此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分析,提出采用放坡开挖(上部)和地下连续墙(下部)相结合的支护设计方案,有效解决大型异形基坑群施工技术难题,而且施工速度快、建设成本低。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类似特大型异形超深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勇杰  陈福全  董译之 《岩土力学》2018,39(8):3011-3019
随着全套管护壁振动取土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发展,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关于灌注桩护壁套管高频振动贯入速率的研究较少。通过假定套管为刚体,将套管周围土体划分为同心轴的圆环柱体,利用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计算套管外侧各土体单元接触面间的剪应力和套管端部土体竖向应力,并考虑套管振动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建立灌注桩套管高频振动贯入砂土中贯入速率的计算模型。将所提出的贯入速率计算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参数分析,得到地基土体孔隙比、振动频率和套管直径对贯入速率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快速、准确地预测套管振动贯入速率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春  赵慎中  宋珪 《探矿工程》2010,37(6):56-58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日益增多。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紧邻地下建筑物进行开挖、钻进等情况,特别是地下连续墙这样较大面积深层开挖的工法,势必会对原有地下建筑造成一定影响,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地下连续墙在上海市某紧邻地铁结构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可行性分析,采取相关的施工过程控制措施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铁结构的变形影响达到最小,实践证明了该法对同类复杂工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以许昌市三国大剧院桩基工程为例,从普通长螺旋钻机、液压动力头钻机、利用变频技术的高自重大扭矩动力头钻机在坚硬地层钻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各款型长螺旋钻机对地层的适应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选择施工机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型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地铁站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在饱和淤泥质软土地层中如何进行深基坑降水施工,重点说明了该工程深基坑降水的措施和效果,以期对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长明  罗恒  李亮  邹金锋 《岩土力学》2006,27(Z1):755-758
结合南昌某建筑基坑,介绍了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并以施工监测的结果指导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由于基坑开挖后地下水丰富,坑内局部出现涌水、涌砂,导致电梯井等加深部位不能开挖到位。在基坑外部排水能力有限等情况下,提出了在电梯井的四周用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井底用旋喷桩封底的方法。实践表明:在旋喷桩施工完成后1 d即可垂直开挖电梯井,并没有渗水,取得了良好地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清华 《福建地质》2009,28(3):253-256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强度与变形、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时空效应、施工工艺等问题,合理利用基坑监测技术既能保障基坑的安全,又能有效地指导工程施工,同时可节省成本。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岩土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螺旋钻机成孔CFG桩施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该技术施工噪声低,成桩速度快,效果好,得到了广大施工技术人员的青睐。CFG桩复合地基可以大大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进而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了长螺旋钻机成孔CFG桩的成桩工艺流程、理论设计、质量控制措施,并以工程实例进行佐证,以期该施工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