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信息》2021,36(2)
自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综合环球考察航次发现深海多金属结核矿物后,国内外先后掀起了对国际海域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的热潮。我国自1983年在南太平洋海域开展了锰结核资源调查,揭开了我国在国际海域矿产资源勘探的序幕。目前我国已实施60余航次调查,累计海上作业5 477天。本文综述了国际海域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技术的现状,从国际海域矿产资源勘探研究、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国际海域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目前影响发展的因素,并研究了目前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3.
大洋钻探计划已恢复了实质性的钻探成果的公布。报告的中断 ,是由于该工作被新的光盘传播媒体形式取代。让我们回忆一下 ,在 60年代末创建的“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所联合会”( JOIDES) ,起初联合了若干美国的研究所 ,而当今有包括来自 2 0个国家的大量科研机构参加。前苏联参加了近 1 0年 ,并有 2次中断。一开始是通过“国际深海钻探计划”来实施的 ,使用了“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 ,而从 1 985年至今改称“大洋钻探计划”,使用了设施更完善的钻探船“乔德治·决心者”号。它是由长 1 43 m、宽 2 1 m、排水量 1 860 0 t的石油勘探船…  相似文献   

4.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5.
深海浅钻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海浅钻是集机、电、液、光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能够实现定点获取岩石样品,主要应用于深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深海底地质调查等方面。"海洋六号"船配备的深海浅钻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光电复合缆供电取样钻机,并首次应用到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成功钻获3个岩石样品和2个沉积物样品,为进一步研究南海矿产资源及深海过程演变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我国两艘远洋科学勘探船近期将前往离我国海岸1万多公里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勘探,为我国下世纪寻找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作为本世纪内4次大规模大洋勘探的一部分,这两艘勘探船将用半年的时间,利用国际先进的光学和声学探测器及6000米水下机器人,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似文献   

7.
正1872年12月21日,"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启程驶向浩瀚的大西洋,科学家在此次考察中发现了海底的多金属结核,揭开了100多年后人类寻找深海矿产资源的序幕。在世界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的浪潮中,我国以"大洋一号"为代表的远洋科考船走上了世界深海资源勘探和研究的国际舞台,追赶着世界的脚步,其航行的足迹也见证了中国大洋科考广度的拓展。1993年5月2日,是一个令我国海洋工作者悲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后,人类对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如深海锰结核等)已从考察阶段进入勘探开发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新的分析技术引进了海洋地质学领域.本书是专门介绍X射线衍射技术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的一些独特的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成为深海钻探船《格洛玛·挑战者》号在执行全球各大洋深海钻探计划中,研究深海岩芯样品的常规分析方法,效果很好,使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从过去定性描述进入定量的分析及至深入到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的研究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国外亦无专门著作,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作者试图从矿物学和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两方面归纳这些材料,并结合自己工作中一些体会进行专题论述和综合,以便为使我国海洋地质界能广泛使用和深入研究这一方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整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之前,日本于1994年就提出了“深海地球钻探计划(OD21)”,此计划包括建造带有上升装置(riser)的地球深部钻探船。由于即将完成的海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中使用的钻探船上没有安装上升装置,所以钻进速率和孔心采取率的提高均受到限制。如果采用通过钻管将钻探岩  相似文献   

10.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于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一个国际工作小组正在对实施此计划的科学和后勤备选方案进行测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使用两艘调查船 ,一艘升降船目前正在日本建造 ,一艘非升降船是由美国资助的。升降钻探船主要用于不安全的区域作业 ,例如有油气沉积的大陆边缘 ,含有厚的沉积剖面、断裂带和不稳定层组的区域。位于浅海和积冰区的台地将由非升降船钻探。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还将增加滨岸设备 ,加强滨岸的调查能力。另外 ,国际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与其它国际计划和行业合作的途径。此计划的经费将由美国和日本各分担三分之一 ,其…  相似文献   

11.
深海大洋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我国深海大洋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深海大洋数据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本文总结了自"八五"以来我国深海大洋资料管理与共享应用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在大数据新时代背景下深海大洋数据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需求,提出了完善深海大洋信息化顶层设计、强化深海数据资源汇集管理、提升深海大洋数据管理水平和深海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拓展深海大洋数据资源共享应用5个方面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4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30余年来一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导致了学科的一场革命。我国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1998年春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年付50万美金,成为第一个“参与成员”(Associated Member)。4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1)成功地在南海实施了ODP184航次。这次在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下的航次在南海二、三千米深水区的6个站位取岩心5000多米,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在航次结束后的研究中,我国取得的成果也遥遥领先,不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取得了西太平洋区迄今为止最佳的深海沉积记录,而且在气候演变周期性、亚洲季风变迁和南海盆地演化等方面也获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2)促进了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及其基地建设。加入ODP4年来,我国深海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后,又于2000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并实现了“深海“973”项目和“大洋专项”的相互结合,已有教育部、中科院、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10多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加入深海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至少6所重点大学,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深海研究为重要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初步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3)啊我国在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尽管我国支付的成员费只占ODP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一强,但是,4年来所起的作用已远不以此为限,特别在筹备新的“整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我国代表在有关专业组中的席位已应邀由2个增至4个,仅2001年春以来一年内就有3次大洋钻探的国附我国举行。4年来,在ODP和筹备中的IODP方面,至少有6批共数十人次访华,是20世纪90年代新加入ODP成员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大洋钻探是一项长周期、高层次的国际科研计划,4年来我国以南海航次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产出,预计近两年内将达到高潮,而随此建立起来的队伍和基地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大领域范围内进入国际前沿,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大洋科学钻探计划 (IODP)是有关调查地球科学 (包括生命科学 )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IODP之科学计划取决于大洋钻探科学的国际研究者委员会 ,其执行则是根据科学家的项目建议书。IODP采用的项目建议书将根据IODP科学顾问组织 (SAS)对建议书的公正与公平的评估而决定。在浅海和冰盖海区将用钻井平台施钻 ,在另外海区将用“地球”号套管(Riser)钻探船和非套管钻探船 (美国提供 )。下面的内容是IODP开始阶段的科学研究热点 ,它们将作为评估项目建议书的标准。这里包括 3个主要科学目标和 8方面创新点。当你写任何一个项目建议书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国际深海采矿的现状和中国现有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的情况,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矿区采矿存在缺少法律依据、尚未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尚有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即开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深度合作,在制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中有所作为;加快对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工作,尽快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跟踪国际深海采矿行业进展,加快推进中国深海采矿系统的建造并尽快试开采;继续加大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尽快形成深海采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基于深海大洋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洋航次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综合管理。面向高效、可视、在线的“一张图”综合分析应用需求,以国内外多来源深海大洋数据资源为基础,面向深海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紧密衔接综合数据库,对现有深海大洋数据进行必要的空间化矢量化改造,利用Java+SpringBoot、基于WebGL的Cesium等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深海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展示与可视分析系统,研发了深海空间数据资源地图、深海态势分析、工作规划部署、资源潜力评估、装备效能分析和数据评估检验等专题应用分析功能,架构起数字深海“一张图”综合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已部署在国家海洋通信专网并投入业务化试运行,为我国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陆地金属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逐渐成为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的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全球主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及分布特点,阐述了多个国际矿业公司和国际海洋组织对西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活动的最新进展。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深海采矿的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并提出积极投身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章制定,进一步细化国内法律制度,为深海采矿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升深海治理能力,增强我国在深海领域的话语权;完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深海开发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莉 《海洋信息》2006,(1):31-32
2004年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新的一年。尽管IODP在2003年10月正式开始,但2004年是IODP开始在世界三大洋勘探作业的第一年。IODP是使用3种钻探船(套管、无套管和特殊平台)揭示地球历史和构造的一项国际计划。在这些平台上,IODP研究探索了三大主题:深层生物圈和海床底下大洋:环境变化、过程和影响;固体地球循环和地球动力学。以上3个主题的研究将为影响当今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平面变化、矿产资源、能源)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经现代化改装后,已成为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船。该船排水量5600吨级,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从1995年始,该船已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发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洋科学钻探计划是地球科学领域迄今为止历时最长、成效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计划。自1968年以来,先后经历了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4个阶段。进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工作组两次发布科学框架,文章对两个科学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大洋科学钻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坚持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由地球拓展到太阳系,重视技术和大数据,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和宣传。这给我国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启示,一要注重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二要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开放和共享;三要重视提升影响力,扩大宣传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整理国际大洋钻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进行了总结,包括钻探船、取心设备和取心作业.并结合我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对未来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取心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