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南四湖不同湖区的20个表层底泥样品的重金属浓度做了实验分析,并对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南四湖不同湖区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南四湖的上级湖已经受到Hg,As,Pb和Mn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其中南阳湖的Hg污染严重,铅、砷等较次之;独山湖的As,Pb和Mn污染较重;昭阳湖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是山东最大的湖泊,它形成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南四湖的生态环境目前发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南四湖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存在四大问题:①湖泊环境岌岌可危;②湖泊淤积严重,面积逐渐缩小;⑧沼泽化速度加快,湖泊处于衰老阶段;④过度捕捞,水产资源破坏严重。据此,作者提出了保护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使南四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逐渐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水产资源能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2006-2008年的南四湖4条入湖河流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作为监测项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南四湖入湖河流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除泗河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水体外,其他都属于Ⅳ、Ⅴ类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本研究可为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测降水量,水位和计算出的入湖水量,可利用水量、年用水量等资料,分析南四湖近四十年中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倾向率作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降水量,湖内水位,入湖水量,可利用水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年用水量却呈增长趋势,年用水量已超过兴利库容,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南四湖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在发展农业灌溉、水产、航运、工矿、城市供水及防洪、除涝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去在治理和利用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对南四湖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使其在生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南四湖的水资源特点,及如何开发利用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南四湖湖区2006~201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COD_(cr)、TP、TN、和NH_3-N作为水质评价指标,对南四湖各湖区的污染情况及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南四湖水质变化年际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各监控站点COD_(cr)、TP、TN和NH_3-N浓度的年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NH_3-N的浓度平均值下降率最大,为72%。2016年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的综合水质指标分别为4.096、3.446、3.350、3.128,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6~2016年间南四湖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4.620下降至3.350,整体提高了1~2个水质类别,水质得到一定改善。由此可见,加强湖泊区域实施"治"、"用"、"保"并举等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湖区的治污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近年来南四湖防洪调度中出现的上下级湖水位代表性争议问题,准确及时为防洪调度提供水文数据,本文根据南四湖各水位站历年实测水文数据,建立各水位站水位与上下级湖平均水位相关关系,进行了湖区各站水位代表性相关分析,得出上下级湖水位代表站,为南四湖今后的洪水预报,调度运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论南四湖的淤积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四湖,又称微山湖,从出现到今天,已经有了700余年的历史。它已进入了老年期,如不加以治理,则有消亡的可能,促使它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淤积。南四湖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淤积了2—6米深。其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必须清挖湖盆,加大泄洪口,继续治理河道,以减缓淤垫,否则何以谈及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能量流的角度,通过南四湖湖盆水生生物资源和历年渔产量的全面调查研究,以及对该湖滨湖地区四个典型池塘养殖单位能量收支情况的分析,首次研究并报导了南四湖湖盆与滨湖池塘平均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0.0774%和12.08%;同时初步找出了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其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以及改善和维护其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相似文献   

11.
“南四湖渔湖民庄台工程”为中央水电部部属大型工程。该工程解决了6.8万渔湖民居住安全问题,免除了渔湖民世世代代受冰凌、风浪的威胁,为渔湖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湖区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有了庄台,人力集中了,又有了办厂基地,为湖产品流通加工、湖内水生植物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南四湖将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论南四湖蓄水位稳定控制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南四湖蓄水位不稳定的原因,论述了稳定控制蓄水位的重要性,这对减灾,满足沿湖工农业供水需求,稳定发展渔湖产养殖业,有成效地综合开发利用南四湖水资源,加速发展济宁市经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四湖形成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南四湖水利资源丰富,湖水不但灌溉上百万亩的农田,并提供城市及工业用水;湖内盛产的水产品,除供国内人民需要外,还有部分远销国外,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争得必要的外汇。素有“日出斗金”之称。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南四湖的自然资源。有必要对南四湖的形成问题,进行探讨。当  相似文献   

14.
南四湖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流域面积31700km2,湖西湖东地形地貌差异较大,湖西为黄泛平原,湖东为丘陵地区.根据翔实可靠的水文资料,对南四湖流域湖西地区和湖东地区降水特征分别进行分析,以寻求南四湖流域降水规律及降水趋势,为流域内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咨询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南四湖枝角类九种新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多年来对南四湖淡水枝角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多次布点采集和定性分析。经鉴定,计有淡水枝角类42种,其中的鹦鹉溞、锯顶低额溞、壳纹船卵溞、发头裸腹溞、纤毛大尾溞、短腹平直溞、侧扁盘肠溞、卵形盘肠溞、驼背盘肠溞等9种,均为南四湖首次发现,本文作了较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南四湖13条典型河流入湖口区的水质状况,本研究利用污染分担率值确定评价因子,并应用模糊数学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权重,同时求出各水质级别的模糊隶属函数并计算相应的隶属度,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入湖口区的水质均较差,绝大多数属于Ⅳ类,TP和TN对水质的影响程度较大并远远超出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条件。梁济运河和城郭河入湖口区的水质甚至达到了Ⅴ类,泗河和韩庄运河入湖口区的水质较好,属于Ⅲ类,能够达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规划的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与2006至2011年的研究相比,TP、TN的平均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南四湖流域环境监管力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南四湖,通称微山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串连湖泊构成。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跨东经116°34′至117°24′,北纬34°26′至35°20′。湖盆狭长,呈西北东南方向,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4.5至24.5公里,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微山县地名普查数,有的为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如何?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根据,也各有道理,但都是概括地统指南四湖的形成年代,分别指出其形成过程的并不多见。其实,南四湖是由18个小湖(现在查到的,可能有一湖二名者)逐渐各自扩大,最后才统归于南四湖的。所以原始的南四湖,其基底是不相通的,当初是各自为湖的。而且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并非同时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南四湖区新建池塘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的全部过程。试验选用了优良大规格鲤鱼种,研制颗粒饲料,强化精养,合理搭配其他品种的方法,获得了高产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从一九八九年四月上旬开始,至同年十一月止。通过验收、鉴定,50.52亩水面,总净产47289.32公斤,平均亩净产936.05公斤,其中鲤成鱼总净产40324.12公斤,平均亩净产798.18公斤,亩均纯收入3500多元,为开发湖区宜渔资源,加快湖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条极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文章综述了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盐污染、有机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污染问题及其生态影响和生态修复对策措施。对于海水养殖污染,单纯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制约较大,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的生态浮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修复技术及人工湿地修复技术,是较为有效的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在未来研究中,还应加强养殖污染源头的治理,加强海水综合养殖理论方法研究,以实现海水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四湖支流东鱼河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在2017年7月 自上游至入湖河口设定6个采样点采集上覆水,测定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浓度,并对东鱼河2008-2017年入湖河口上覆水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东鱼河上覆水中重金属及NO2-浓度符合目标水质标准,CODMn、TP、F-和TN均存在不同程度地污染,其中T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