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悦安  沈照理 《地下水》1999,21(2):56-58
通过本文的估算表明,唐山地区大田区下渗水的NO3^-浓度为77.42mg/l ̄225.81mg/l,而菜田区下渗水的NO3^-浓度为206.46mg/l ̄602.16mg/l,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唐山地区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严重的氮污染的原因为过量施化肥。  相似文献   

2.
郑丽宁 《福建地质》2004,23(1):38-43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4%NH4NO3消除干扰。测定水样中的锂。试验了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27μg/l,特征量为4.2pg,锂的质量浓度为0μg/l~30μg/l时,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对于ρ(Li)=20.0μg/l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3.03%。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了印度集中产粮区农业活动引起的饮用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F)的潜在污染。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水井中共采集了342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NO3—N和氟化物的含量以及pH值和导电率(EC)。也收集了研究区内有关主要种植模式、肥料和杀虫剂使用情况等数据。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01-5.97mg/L,仅6.7%的样品中NO3-N的含量大于3.0mg/L。居民区地下水样品中的NO3-N含量高于农田区。但所有样品中NO3州的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NO3—N的容许浓度。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随水井深度的增大而减小(r=-0.297,P≤0.01),而随含氮肥料施肥率的增加而增大(r=0,931,P〈0.01)。种植浅根性作物地区地下水中NO3—N的浓度高于种植深根性作物的地区。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也普遍较低(0.02-1.19mg/L),仅2.4%的样品中氟化物浓度大于1.0mg/L,这对局部地区居民造成了潜在的氟中毒威胁。总的来说,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的空间变化和随含水层深度的变化不大,这表明,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是均质的。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与农业磷酸盐肥料(普通过磷酸钙)的施肥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37,P〈0.01)。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内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是安全的,但集中产粮区有关的一些人为活动的确对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的浓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 通过人工及自动记录, 分别对表层岩溶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和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条件下, 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与昼夜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次生林条件下, 泉水物理化学指标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电导率较高, 在599~ 603μs/cm之间, 钙离子浓度变化在73~90mg/ l 之间, 岩溶作用强度较大;在灌丛条件下, 泉水电导率较低, 为435~460μs/cm, 钙离子浓度在52~83mg/l 之间, 多日和昼夜变化幅度较大, 说明灌丛区表层岩溶泉更易受地表环境变化的影响, 敏感性更强, 总体上岩溶作用强度不及次生林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印度拉贾斯坦邦北部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一些乡村进行了地下水氟化物污染评价。分析了利用手压泵从深含水层采集的水样的氟化物含量。目前,研究区内记录在案的氟化物的浓度范围为1.01m4.78mg/L。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平均浓度为2.82mg/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或者印度标准办公署制定的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期望浓度(desirable limit)和最大容许浓度,研究区内约95%的地下水不适于饮用。在研究区,由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很高,目前氟斑牙和氟骨征患者正以惊人的速率增长。在印度最北部的哈努芒加尔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相对较高(3-4mg/L),因此,可把这些地区列为氟中毒高风险地区。对本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评价后得出结论,在研究区采取改良措施来预防居民氟中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罗方承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40-547
介绍了晶安高科污染源的来源、采取的措施及综合治理、利用方法.使废水指标由PH11~12;SS<1000mg/l;CODcr≤200mg/l;氨氮≤200mg/l降到PH6~9;SS<70mg/l;CODcr≤100mg/l;氨氮≤15mg/l;酸雾指标由HCl500~800mg/m3达到小于25~40mg/m3;炉窑烟气由林格曼黑度5,烟尘浓度2700~5191mg/Nm3降到林格曼黑度1,烟尘浓度小于200mg/Nm3;硅渣可生产复合絮凝剂和白炭黑,不仅可改善环境影响,而且可回收盐酸和利用废资源,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判断华南地区典型城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采集珠海市香洲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样,并测定NO3-、NH4+、NO2-、PO43-、1δ5N-NO3-以及EC、pH值等。结果显示:在城市区地下水大多数样品中,NO3-是主要的无机氮形态。近40%的水样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NO3--N≤10mg/l),部分井水有NO2-检出,整体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硝酸盐1δ5N落在6.879‰~26.144‰范围内,而生活污水及化粪池泄漏是地下水NO3--N主要污染源。反硝化作用可能是导致雨季地下水1δ5N值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稀释、混合等作用可能是导致地下水NO3-浓度季节变化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单针进样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三通流路同时进样,在线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及氰化物。实验结果表明,挥发酚浓度在0mg/L~0.2mg/L、氰化物浓度在0mg/L~0.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在线气体扩散分离技术,提高了分析速度,每小时可完成12个~15个样品的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5%,回收率在90.4%~108.5%之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氮同位素技术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地下水NO- 3污染是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地下水及其潜在补给源的氮同位素和水化学调查,确定和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NO- 3污染程度和污染源。地下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以NO- 3形式存在,浓度变化在 2.65~152.1 m g/L之间,均值为(54.88± 31)m g/L( n=44),48%的样品浓度超过国际饮水标准(50 m g/L)。地下水样品的NO- 3- 15 N值域+4.53‰~+25.36‰,均值+9.94‰±4.40‰( n=34)。34个样品中,22个样品(65%)的氮同位素值大于+8‰;与1991年相比,氮同位素组成指示地下水NO- 3的主要来源已由当时矿化的土壤有机氮变为现在的动物粪便或污水;结合Cl-分析,南部地下水NO-3还受到东明渠污水的影响。其余12个样品(35%)的氮同位素值变化在+4‰~+8‰之间,其中 15 N值较大的(+6‰~+8‰)指示来自土壤有机氮,较小的(+4‰~+6‰)指示来自氨挥发较弱、快速入渗的化肥厂污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501矿床矿石铀品位0.052%,U^+6/U^+4比值1.7~4.6,对浸铀地质工艺有害的碳酸盐、硫化物和有机质含量很少,矿层水中铀和溶解氧含量较高,[HCO3]^-量低。通过静态浸出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为:用7.91g/LH2SO4,对0.007%~0.216%品位铀矿石浸泡48h,铀的浸出率为64.69%~99.17%,浸出液中铀浓度为9.51—427.6mg/L。通过渗滤浸出试验筛选出较好的溶浸剂配方为:6~8g/LH2SO4,铀的浸出率为95.71%~96.33%,浸出液中铀浓度为88.33~111.32mg/L,浸出液固比为4.46~5.66,吨矿硫酸耗量为27.58~29.83kg/t,提取1kg铀的硫酸耗量为55.17~60.06kg。说明该矿床矿石宜用酸法浸出,浸出铀的地质工艺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1.
嫩江齐齐哈尔市江段水环境优化管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引入响应系数和最优化理论,以各断面水环境功能标准和各排污口排放标准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环境优化管理模型,最后提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管理方案:方案一为现状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断面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水环境功能标准,要求红光糖厂、斯达造纸厂和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0mg/L、900mg/L和200mg/L,其它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方案二为“下个五年”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排污口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红光糖厂及斯达造纸厂的COD和BODs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00mg/L和30mg/L。北市区生活污水COD和BOD5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mg/L和60mg/L,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为150mg/L,其他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根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聚磷污泥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特性,通过静态烧杯试验,研究了不同NO2-浓度聚磷污泥的反硝化同时吸磷能力及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NO2-质量浓度在31.25 mg/L以下时,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利用NO2-为电子受体完成反硝化吸磷;在高于37.50 mg/L时,NO2-对缺氧吸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反硝化聚磷菌经过驯化之后,即使NO2-质量浓度达到很高(75.00 mg/L),仍然可以利用NO2-作为电子受体完成反硝化吸磷,而没有发现抑制吸磷的现象,而且NO2-的浓度对吸磷速率没有明显影响。以NO2-为电子受体平均吸磷速率为3.16 mg P/(gMLVSS.h),平均反硝化速率为5.14mg NO2--N/(gMLVSS.h),吸磷速率小于以氧和NO3-为电子受体时的速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东地区21个铀矿区内居民居住环境大气中氡与其子体α潜能浓度的调查,居民居室外氡浓度均值范围为6.73~132.Bq/m^3,氡子体α潜能浓度均值范围为11.0~78.8hJ/m^3。居室内的平均氡浓度范围为14.5~185.8Bq/m^3,氡子体α潜能浓度均值范围为13.8~104.2nJ/m^3;对居民饮用水源的取样分析表明,铀的均值范围为0.12~1.68μg/L,钍的均值范围为0.02~0.42μg/L,镭--226的均值范围为0.90~12.1mBq/L,与全国和当地的放射性天然本底水平比较接近,均属正常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输油管道建设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根据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石油管道事故所设定条件,按照风险最大化原则,采用“瞬时注入示踪剂——平面瞬时点源”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1460d内,最大迁移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距离为116.05m;中心点浓度则从433.13mg/L减少至〈0.3mg/L,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石油类限值(0.3mg/L);泄漏中心点逐渐运移至下游49.64m处,对地下水敏感点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脱氮硫杆菌(Thiobaci l lusdeni tri f ica ns)在厌氧条件具有的脱硫反硝化生理特性,提出同步脱硫反硝化技术的思路,推导出脱氮硫杆菌(Thiobaci l lusdenitrificans)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化学计量式,并通过间歇试验考察同步脱硫反硝化技术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硫氮比(S 2-/NO-3比值)和硫化物浓度是同步脱硫反硝化技术的关键因素,两者分别控制在 5/3和低于 300m g/L的水平可以获得较好的脱硫和反硝化效果,在此条件下,单质硫转化率最高达94%,且随着硫氮比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铁氧化物在废水处理及其他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石英砂和褐铁矿作为填料时的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启动以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反硝化脱氮性能。结果表明,褐铁矿为填料的反硝化生物滤池更容易启动并达到稳定状态。维持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运行条件在p H 7.50±0.15和温度22±3℃,进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和NO3--N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100 mg/L,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两个反应器中NO3--N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当HRT缩短为1 h时,以褐铁矿为填料的生物滤池中NO3--N的去除率依然保持在98%以上,而以石英砂为填料的生物滤池中NO3--N的去除率仅为83.25%,并且出水中检测到NO2--N,其最大浓度为0.9 mg/L。实验结果表明褐铁矿是一种良好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与PFS(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处理污水,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污水COD浓度为920mg/L,PFS折算为Fe2O3的投加量为300mg/L,pH为9.0时,出水COD为406mg/L,COD去除率为55.8%,而PAC折算为Al2O3的投加量为120mg/L时,出水COD为369.8mg/L,COD去除率为59.8%。PAC较PFS对COD的去除率高约4%。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研究康定二道桥至榆林宫地下热水出露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热水均沿断裂和水系分布,从二道桥至榆林宫出露约有42个泉点及泉群和12个地热井。(2)研究区天然温泉的温度范围为21℃~89℃,地热井为42℃~125℃;天然出露温泉的矿化度范围为445.9~2 297 mg/l,地热井为899~3 583 mg/l。(3)研究区天然温泉Y30温度最高(89℃),Y10的矿化度最高(2 297 mg/l),两者分别出露于大雪山-农戈山断裂西部的第四系砂砾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地热井ZK12温度(125℃)和矿化度(3 583 mg/l)皆为最高,出露于二台子断裂南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石窟区渗水病害的形成和作用机理,在区域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窟进行重点解剖.本文着重论述北山三个典型窟经现场调查测量、五年长期观测获得的渗水分布状况及多年变化趋势,从宏观方面总结了渗水形成分布特征及影响渗水程度的因素.并对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治水措施进行评价,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钠化累托石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羟基锆交联累托石,并探讨以羟基锆交联累托石制备吸附有机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浓度为0.20mol/L,85℃下回流12h,累托石悬浮液浓度为60,投料比为4mmol/g时,在65℃下交联反应2.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羟基锆交联累托石的比表面积为9.250m^2/g,对COD的吸附容量可达119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