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增建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11-419
回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0年来推进开展天灾预测工作的历程.天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水灾、地震等,简述了进行天灾预测的10种推理思维和方法以及取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6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了1992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教授的委托,郭增建、王涌泉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科研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26人参加了会议,其中20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交流了各学科对天灾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福建省自然灾害防御研究委员会、台友经济发展公司(厦门)、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市地震局,于1993年3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联合召开了1993年天灾预测研讨会。来自全国地震、气象、水利、地质、地理、环保、天文等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44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主持了会议,福建省副省长王良溥、省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与支持下,于1992年5月7日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组织预测家对1992年天灾进行了预测,并汇编成《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26日至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中山市水利电力局、三防办公室在广东省中山市联合召开了1997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全国地震、气象、水利、天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71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1997年全国自然灾害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认真的预测性讨论,阐述了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检验事实,并对2000年前的某些重大灾害进行了初步预测.有关专家个人的预测意见,编印了《1997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简称黄皮书),其中包括1997年全国地震、暴雨、台风、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预测意见40多条,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盈江2014年5月24日和30日5.6和6.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震兆、滇西实验场(24°~28°N,98°~102°E)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和地下流体前兆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根据异常分析,做出了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测。  相似文献   

7.
陈学忠  李艳娥  赵晓燕 《地震》2010,30(1):28-35
利用1900年以来全球MS≥7.0地震目录, 分析了全球强震随纬度分布特征, 得到的结果显示: 全球强震主要分布在35°S~65°N之间, 中心点在15°N附近, 而非以赤道为对称点的分布; 在0°~180°W之间的地震, 主要分布在45°S~15°N之间, 中心点在15°S附近; 在90°W~90°E之间的地震, 主要分布在40°S~40°N之间, 中心点在赤道附近; 在0°~180°E之间的地震, 主要分布在25°S~55°N之间, 中心点在15°N附近。 分析表明, 全球强震的纬度分布特征与潮汐引起的地球自转动能变化随纬度的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说明地震的发生与地球自转动能有关。 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 将引起不同质量的地球岩石圈块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非弹性碰撞),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引起地震的主要成因之一。 非弹性碰撞会造成块体动能的损失, 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就来自于所损失的动能。  相似文献   

8.
日、月对地球表层海水的引潮力导致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是一种成熟理论.地球除具有日、月、年潮汐规律外,还具有明显的准1800年、200年、50~70年、18.6年、9.3年和2.5~7年不同尺度的周期.本文通过将地球赤道半径和月球轨道半径投影到黄道面上,标定二者矢量半径之和的模的极值状态,创建了引潮力极大值和强潮汐的周期性指数KSEM.这对探讨和预测潮汐的时间分布和推断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行星系统中木星和金星对地球的摄动影响最突出,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型将日、地、月、木星、金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对地球潮汐极值状态进行刻画.通过辨析这五大天体运动预设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特征,进而考察KSEM指数与月球升交点和月球近地点会合周期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月球轨道运动不同的特征周期的叠加和定性分析,这对探讨强潮汐周期、厄尔尼诺现象和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6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1996年4月10-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文波预测研究所,在韶山市联合召开了1996年度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院校、湖南省有关单位等部门的...  相似文献   

10.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 称为“地震热点”.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 在剔除余震、 选取完备震级的基础上, 基于前期研究工作结果中预测效能较高的计算参数, 即网格尺度为2°×2°、 预测时间窗为9年, 分析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到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川滇地区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2009—2010年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区(29°—31°N, 101°—105°E)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 2011—2012年该地震热点缩小至(29°—31°N, 101°—103°E)范围, 2012年以后消失, 继而于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 本文还对比研究了网格尺度为1°×1°时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 结果显示2009—2010年芦山地震附近的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南部、 龙泉山西缘断裂南段、 马边—盐津断裂带、 峨边断裂带、 天全—萦经断裂带(29°—30°N, 103°—104°E)也出现过地震热点, 2011年以后该热点消失, 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 本文讨论了计算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并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分析了川滇及附近地区今后强震发生的可能地点.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在中国青海、新疆交界地区(35.93°N, 90.54°E)发生了Ms 8.1级地震.在此地震前,距震中超过2000公里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39.88°N, 116.47°E)收到三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息:次声波异常信号、地应力突变信号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92年以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4°40’~27°20’N,99°~101°30’E)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出现后,滇西实验场区发生M≥5.0地震或滇西实验场邻区(24°~28°N,97°~103°E)发生肘≥6.5强震的概率为75%,平均应震间隔时间为2.7个月,对应效果较好;而且滇西实验场区肘≥5.0地震发生前和滇西实验场邻区M≥6.5强震发生前,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有很好的反映,概率为83%。  相似文献   

14.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刊载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相应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地震风险的警觉。文章提到影响地震危险度的3方面因素(导致灾害的强度因子、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比较全面。但是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数据不是来源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分析表明:地震危险度和城市近源等效震级无关;脆弱性因子没有考虑抗震能力;响应能力也不包括疏散和救援力量等因素。因此认为《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3C章的文字表述与图件的数据依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 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为ML 2.3;2002—2007年大量模拟观测台站停测,Mc上升至ML 2.6。2008—2020年11月,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均显示McML1.5。  相似文献   

16.
Serial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have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ity in southwestern of China. The Ludian M_s 6.5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M_s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4. There is a question of why the two events with almost the same level of magnitude caused differences in earthquake damage.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phenomen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s and post-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the two events.Firstly,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residuals between the Ludian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YW06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GMPE), and explain the unusual destructiveness of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n we analyze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at selected typical station, based on the strong motion parameters: equivalent predominant frequency and Arias intensity. The result exhibit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This study would be helpful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of ground motions for M_S6 class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to future earthquakes with similar focal mechanism and lo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充分利用震害评估和宏观考察的资料 ,采用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 2个标准共同确定了1 998年张北 6.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 NWW和 NNE双向分布 ,以NWW为主 ,面积 1 35km2 。 度区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SE方向伸展不足 ,面积约340 km2。地震重伤人员普遍集中在 度区和 度区。 度区亦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NW、SW方向延伸长 , 度区面积约 1 0 0 0 km2 。宏观震中 :北纬 41°0 9′,东经 1 1 4°2 7′。在极震区的 NNE、SSW和 NWW方向 ,存在 3个烈度异常区 ,它们分别在极震区 3个分支的延伸方向上。文中讨论了烈度不高而震后较重的原因。震区没有发现地表破裂带 ,也没有发现第四纪强烈活动的大型断裂。极震区为主的 NWW方向和震前存在的小地震条带吻合 ,暗示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发生大震。地震波及朝鲜半岛全境,并在韩国首尔等沿海地区造成破坏,首尔的烈度为Ⅷ度,余震持续一个多月。地震还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震级定为M7?级。此次地震可能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南黄海东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中定于该断裂带附近(36.5°N,125.2°E)。  相似文献   

19.
2015年7月3日09时07分,在新疆皮山县发生M_(S)6.5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主震后一段时间内陆续发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余震。使用新疆测震台网原始波形数据和中国地震台网编目数据库震相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皮山M_(S)6.5地震及M_(S)3.5以上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得到震源机制解参数,其中:节面Ⅰ走向为136°,倾角为34°,滑动角为94°;节面Ⅱ走向为311°,倾角为56°,滑动角为87°;最佳震源深度为21.3 km;矩震级为M_(W)6.3。据皮山地区地质构造和余震序列展布,基本确定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通过震源球判定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逆冲型特征,破裂优势方向SE,倾角以20°—40°居多,滑动角以70°—120°居多。  相似文献   

20.
关于2002年3月31日台湾M 7.5强震的临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31日,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在2002年3月21日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会商会上,明确提出临震预报意见:3月底前后台湾地区将发生6级左右地震,并上报到有关部门。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但它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