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比例尺可视化技术是当今地图可视化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投影思想来实现大比例尺地图的变比例尺可视化的改进方法,并利用此方法通过Matlab(R2008a)实现了大比例尺地图的变比例尺显示,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闫超德  郭王  白建军  赵姗  武舫  贺添 《测绘科学》2014,(3):34-36,44
本文详述了基于过渡曲面二次投影制作变比例尺纸质地图的方法及特点,以及通过分带连续变比例尺函数制作变比例尺电子地图的方法及特点,并针对导航设备及便携式移动信息设备,介绍了圆形与方形变比例尺地图模型、基于ROI和焦点区域的道路网变比例尺模型和基于邻近关系的自适应变比例尺地图模型。  相似文献   

3.
[地图评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晔  吴绍钧 《地图》1994,(4):50-51
“地图评论”刍议刘晔,吴绍钧(江西省测绘局)地图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果和工具,是人们对客观地理环境的表象和智能抽象的表现形式。由于认识的差异性、抽象方法和层次的不同,不同的人编制的地图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制图区域、比例尺、主题都相同的地图,由...  相似文献   

4.
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数据转化为有效的地图产品是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的重要途经之一。本文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集》为例,研究基于WJ-III地图工作站建立缩编规则知识库,实现图斑自动化缩编的技术方法,并对缩编后的地类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首先分析区域特征和数据情况,然后介绍缩编规则和可视化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而分析自动化缩编结果和地图成图效果,最终实现1∶100 000、1∶250 000、1∶500 000和1∶1 000 000系列比例尺的三调图斑自动化缩编和三调专题地图集的编制。研究成果可为利用三调成果数据进行多比例尺专题地图缩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晓亚  成晓强 《测绘学报》2020,49(2):245-255
互联网用户参与的地图制图容易出现视觉冲突、压盖、拥挤等地图表达问题,需要引入地图自动综合协助解决。网络地图中由于原图比例尺和综合后比例尺均难以准确量化,常规地图自动综合基于“原图比例尺-综合后比例尺”判断是否需要综合的方法已不再适用。矢量数据在可视化后会产生视觉粘连,视觉粘连越明显,地图表达效果越差,综合的需求也越强烈。基于此规律,本文提出对视觉粘连进行定量描述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综合。首先,从人类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栅格化思想设计了矢量曲线视觉粘连的量化指标——视觉清晰度。然后,基于“金字塔式”的尺度空间计算曲线在多个比例尺表达的清晰度,并拟合了清晰度的变化函数。最后,将该函数应用于众源地理数据的网络地图综合决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准确判断每条矢量曲线是否需要综合,能有效解决地理数据尺度异质性带来的可视化难题。同时,清晰度变化函数将曲线的尺度描述由静态数值扩展到连续函数,有望更好地支持多尺度空间数据处理及网络地图综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变比例尺城市旅游地图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明  焦健 《测绘通报》2005,(10):44-47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旅游地图所要表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对于固定幅面的纸质地图则增加了市中心道路的密集程度,使浏览变得困难.针对不同形式的城市路网,提出几种适合它们的变比例尺投影数学模型,并在实践中以北京市区为制图对象,进行变比例尺地图投影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刘玉金  魏伟 《江苏测绘》2000,23(3):43-45
通过变比例尺变换,可以使地图上重要的位置保持精确,次要位置产生局部变表,实现制图区域局部有目的放大或缩小、从而达到大有限的版面内适应扩大制图区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地图》2007,(4):110-111
今天房地产开发商们把这种“精神透视”运用到了极致。你看各个楼盘的楼书,可以说没有一个楼书把楼盘和地望的关系按地图比例尺精确表达的,无论是楼盘与城市中心的距离;楼盘所在的交通条件,还是楼盘与周边区域的比例尺关系。这说明了这个道理:地图是制图人主观需求的一个缩影;地图的精确与否和“看”地图的高下,原本存在于制图人的胸臆之中。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地图可视化系统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地图可视化系统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将自适应理论引入到地图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阐述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概念和提出背景,分析了建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以自适应用户界面为重点探讨了设计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戴腾  陈庆 《测绘通报》2013,(2):70-72,78
以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建库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图可视化、地图综合等技术研究适宜比例尺、不同行政区划的土地利用专题图的制作方法,提出从建库数据到图形输出的一体化制图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作品是科学、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体.然而我们对于地图艺术美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比较模糊,本文从地图的符号、色彩、注记以及整体设计4个方面探讨了地图美学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地图艺术美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镇江乡镇系列地图以"立足乡镇、鸟瞰现状、展望未来"为总体设计思路,为地方各级政府在全面摸清家底、纵览区域全貌与规划分析决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用途的地图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本文详细介绍了镇江乡镇系列地图项目的编制特色、设计方案及制作工艺流程,为今后其他城市继续开展乡镇地图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系列世界地图》编制过程中的具体内容,探讨了《系列世界地图》与我国现行世界地图的内在联系,并重点论述了《系列世界地图》中“东半球版世界地图”对我国现行世界地图的两点改进。  相似文献   

14.
简述湖北旅游地图现状、品种、编制特点。分析目前湖北旅游地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发展湖北旅游地图的对策:地图编制单位与旅游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测绘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地图市场的监管力度,科学地运用当今先进测绘技术编制旅游地图,提高地图编印质量,丰富旅游地图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地图标注和地图注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图语言,是对地图内容的解释,是一种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表达--地图标注.通过对地图注记和地图标注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认为地图标注是计算机环境下地图注记的表现形式,是地图注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兵棋是对作战过程进行逻辑推演研究和评估的军事科学工具,是作战模拟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兵棋地图作为兵棋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其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及表达精度对兵棋推演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顾兵棋地图的演进,有助于把握兵棋发展的历史脉络,加深对战场环境模拟的认识。以兵棋地图出现的时间为依据,将兵棋地图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兵棋地图阶段、经典兵棋地图阶段和现代兵棋地图阶段,并从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精度三个方面对每个阶段的兵棋地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比例尺地图通常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标准分幅的地图图廓呈近似梯形。在应用中,一些专题地图,特别是专题地图集要求图廓为矩形,针对该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斯投影下地图矩形图廓坐标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矩形图廓不易计算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精度需求,在专题地图制图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公路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内容、流程、设计特点、图集编制中解决的问题等几方面介绍了湖北省公路图集设计与制作过程。该图集具有图上距离的可量测性、符号色彩设计的艺术性、图集的整体协调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地图缓存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地图服务应用的延伸及并发访问数不断增加,网络地图服务平台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地图缓存技术有效地减轻了服务器计算负载和网络传输负担,极大地改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效率,提升了网络地图服务应用水平,改善了客户端用户体验,是网络地图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仍存在地图缓存制作时间长、占用空间大以及瓦片数据更新困难等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纳,重点分析了地图缓存技术各个环节的研究内容和现状以及分布式环境下的地图缓存技术研究进展,挖掘出了地图缓存技术在静态缓存瓦片数据更新、静动相结合的缓存策略切换、按需切图响应效率优化、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组织模型同步、混合模式存储设计、大范围瓦片数据更新以及分布式环境下的地图瓦片数据弹性存储等方面可进一步提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环节,期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IT领域迅速发生的技术变革为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表达提供了创新动力与技术升级空间,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产品之一,以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公众及行业领域。作者着眼于电子地图的产品模式、技术手段、信息组织、功能拓展等方面,结合多年研发实践,分别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作者认为开发新一代电子地图著作工具将成为目前这一领域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