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次上课时,我问到西双版纳的民居有什么特点,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的什么特点?有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说:我知道!当时考虑时间不够,我没有给孩子一个机会,而是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作了相关介绍。可事后我了解了相关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到过西双版纳,对那里的气候深有体会,在那里独特的民居里照了好多照片!我不禁深深自责,如果让这个学生“现身说法”,将会满足他多少自豪感,将会使知识和生活形成多么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记得在高一刚进行完第一个单元教学时,有一个单元活动是“如何阅读地图”,如何在地图上判读方向,本来觉得这是一节很普通,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大学里都做过的,并且平日熟知的东西,感觉很有把握:所以在备课时简简单单地写了一下教案,就进了课堂。没想到,前面还很顺利,到中间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旅游图(导游图)的判读来了,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把每一个步骤都分析的透彻淋漓,最后一步不明白了,向我抛来了第一个“球”:  相似文献   

3.
记得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大意是某小镇有甲乙两位老中医,他们互为师徒,求医者只有到老师甲处开处方,再到乙处配药,才能达到最好疗效。其中奥妙原来是,甲在开处方时总有意留下一点破绽,或少一味药,或某味药的配量有点偏差,而乙会心照不宣地在配药时加以补正。这两位师徒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在小镇上就这样和谐共处、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4.
宋银花 《地理教学》2004,(10):42-43
我校是广州市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从学生来源情况来看,生源层次比较低,所以,上课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无书、无笔、无纸是常有的事,可能是缺乏现代竞争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满不在乎,也不太怎么关心考试。可最近的一次校内非纸笔性考试尝试,令我对所有学生刮目相看,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作为教师所固有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我接触过这个话题,并就蒙古象棋初源谈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制十分相似,这两个棋存在着不能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学生们"控诉"有一道题目"完全看不懂"。这是一道经过改编的选择题。题目如下。下图为一摄影师在南极某科考站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太阳从右向左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科考站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高三年级的一节习题讲评课,我正手拿一份“地球运动”的试卷在教室里边走边讲,并不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大多低着头边听边记。这时我发现有位女同学在快速地写着什么,开始以为是在做笔记,后来前排一位同学一个后仰动作不小心将她的一张试卷碰掉了地上,由于专心“写作”竟然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8.
胡岩 《地理教学》2012,(21):1-1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的这则事例是笔者亲历所为,今记述下来,以资各位地理同行在参考之余能有所启迪。半年前,到学校视导时与一位高三学生谈心,得知其地理学得不好,感知她很郁闷。她说,老师,地理好难学啊!何以见得呢?我问道。不是吗,大家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她反问道。是的,有这种说法,我答道,地理你最怕做什么题?她说,我最怕综合题。你语文学得怎么样?我又问道。语文是我学得最好的,她无不  相似文献   

9.
朱庆龙 《地理教学》2012,(21):62-62
2006年9月,安徽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这一届,我担任班主任。11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二,上午有四节课,准备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一节课我是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们上的,有个男学生大大方方,上得真还有点像那么回事。第二节本来也想让学生来上,但由于事前没来得及提前布置,所以决定还是自己上了。三分钟预备铃打过了,  相似文献   

10.
贾笑玲 《地理教学》2006,(10):28-29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强烈冲击着人们头脑中陈旧的思想和意识,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但学习方式到底怎样转变?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探索?恰逢我校进行“探究式教与学”课题研究,这给在摸索中前进的我指明了方向,我便借课研东风,调整、加速了自己教改步伐,尤其一节“香港”的教学,更使我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11.
庄超林 《地理教学》2010,(19):56-56
我所任教八年级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到上午的最后一节,学生们由于饥饿感而产生烦躁的情绪,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变教学手段。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带了一袋葡萄干给大家分享,我含着甜甜的葡萄干,忽然想到今天学生将学习“新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一节,  相似文献   

12.
厉无畏 《地理教学》2006,(12):36-38
当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时,正值晨曦时分,硕大的机场仿佛因我们的到来而渐渐苏醒。记得上一次访德时,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被美轮美奂的古老教堂、城堡和宫殿所打动;然而这一次,由于个人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发展,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些近现代的化景观,我将以新的视角和思考来面对德国。  相似文献   

13.
走进羌寨     
我沿着巴颜喀拉山脉走进了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地区,走进了羌族兄弟生活的区域里。为了真正地走进羌族兄弟所生活的石屋、舍碉,我必须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山势险峻、陡峭无路,只能放弃骑马步行攀崖,在海拔5000米以下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连行走都十分艰难,攀崖涉水更是叫人胆战心惊。在十分疲惫无奈中我用绳子将自己和设备固定在崖边的一棵树上,打盹休息。朦胧中,一位放羊的山民摇醒了我,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也似懂非懂,彼此所表达的意思是明白了。是他帮助了我,使我真正地走进了羌寨。他随手捡来一些纤细藤条般的草,一会儿便…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地理教学》2011,(24):28+37-38
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心理和知识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创新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老城照片,是地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真实、准确地记录老城面貌,具有明显的艺术性、史料性。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拍好地名老城照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市南开区这几年拍摄经验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地名档案的需要,我们连续数年都在坚持自己拍摄资料,但由于人少事多,拍摄资料的事就只能作为拾遗补零的临时行为。因此,所拍资料带有较明显的随意性。近年来,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危陋平房改造计划,城市改造和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常常是几天前还是老样子的平房住宅,几天后就不见了,再过上些日子…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识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上中学时,地理课没有专门的地理教师,都分给了其他学科老师。记得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过地理,数学老师好象也上过。地理课堂上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没有一点点印象,只记得是快到考试了,老师就给我们划重点,这一段要考,那一段要考,我们背下来就能考高分。以至于到了大学,我连世界上有几大洲还没记清楚。还有一件事笔者印象也特别深刻。高中时,历史老师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知识相当的渊博。他在课堂上大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因为他讲的内容,法国、波兰、英国、美国、中国、日本,还有意大利这些国家,我根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初识高旭奇     
伟大的歌德曾告诫我们:“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局所迷惑。"这是何等精辟的箴言啊!但当下从艺者千千万万,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履行歌德的箴言呢?所以,当我初识高旭奇之后,才特别感到他之难能可贵。他是一条率真豪爽的辽东汉子,一个我行我素的性情中人,是一位既雅且俗的现代君子,又是一员“惟艺是图"的探索者。第一次看到高旭奇画文并茂的《惟艺是图》珍藏本和原稿展览,真有耳目一新之感,其深邃智慧而又个性凸现的思维和图式语言,使人不禁拍案叫绝,我真为湖南美术界…  相似文献   

19.
去年,笔者所教的高一年级学生中有两位地理发烧友,王鑫尉同学与奚采华同学。他们不仅课堂上回答问题很有见地,而且课后经常找机会和老师交流自己对某地理问题的看法,积极主动地给老师提出教学建议,热情地帮助老师做一些教学辅助工作。于是,我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演示实验任务交给了他俩。  相似文献   

20.
有次听一位教师上课.教师问到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岛屿是哪个,有的学生回答爪(zhǎo)哇岛,有的说成爪(zhuǎ)哇岛,教师对此充耳不闻.对不同的读音根本就不予理睬,我估计这位地理教师自己也拿不准到底是读哪个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