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爱明  孙知明  杨振宇 《地质学报》2002,76(3):373-378,T003,T004
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大河镇剪切带中首次发现与碎裂岩和糜棱岩共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假玄武玻璃。野外产状及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与碎裂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产出于以脆性破裂为主的断层浅部(<15km),而与糜棱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则产出于以韧性变形为主的断层深部(>15 km)。这两种类型的假玄武玻璃均含有熔解起源的自形微晶体,圆形或港湾状的碎片,流动结构和部分玻璃质基质。假玄武玻璃与碎裂岩和糜棱岩共生的现象说明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和隆起过程中同一断层剪切带内大地震重复发生。大河镇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可对大陆型大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地壳浅部的脆性变形领域到深部的塑性变形领域的地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和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3.
在弗吉尼亚洲西南部兰岭地区的Fries断层带的下盘,同位素年龄为690Ma的过碱性深成岩系中,小型尺度和微型尺度上的运动学标志记载着绿片岩相变形条件下沿倾向滑移的正断层运动(南西盘下降),在几何学和运动历史方面,糜棱岩、破碎岩与之相伴的初始矿化破裂和岩墙,都是拉伸断层作用造成的。尽管早期工作者提出长度超过800km的Rockfish Valley-Fries断层系的桌些部分有大于50km的北西向逆冲运动,但是,沿着Fries断层的主要剖面上唯有说明逆冲作用的具体证据是以晚期剪切条带的形式出现的,它切割了早期与拉伸作用有关的糜棱岩组构,我们认为整个Rockfish valley-Fries断层带形成于北美克拉通(现在)东部边缘的晚前寒武纪时期的拉伸作用期产,由此形成了Iaperas海,而在古生代时期作为一个逆冲断层带局部活化。  相似文献   

4.
闽—粤东南沿海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剪切带是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它是一条具有多次活动的左旋韧性平移剪切带。在本剪切带中可以观察到3种类型的构造:(1)规模巨大的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的糜棱岩带以及山拉伸线理组成的线状构造带。它们在平面上有明显的从断目两侧向中心递进变形特征;(2)呈北东走向陡倾角的糜棱叶理(Sa)、应变滑劈理或破劈理(Sb)、小型剪切带(Sc);(3)由西到东断层作用样式和断层岩具有明显的递进变化特点。西部(浅部)断层作用以脆性剪切滑动为主,其断层岩则由假玄武玻璃及镜面糜棱岩组成;中部断层作用以跪—韧性剪切为主,为断层泥—碎裂岩—超碎裂岩;东部(深部,以韧性剪切作用为主,其断层岩为暖棱岩—花岗糜桂片麻岩—眼球状糜棱岩系列。以上特点表明在本剪切带内透入性和非透入性变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出在变形过程中具有由韧性变形逐渐向脆性变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变质作用是糜棱岩的主要形成机制和鉴别标志.大别山糜棱岩是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与断层(或剪切带)有关的岩石,可分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糜棱岩.大别山糜棱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相应变质相标志矿物的韧(塑)性变形或晶内变形,这与以往关于糜棱岩的定义有明显不同.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带内的各类糜棱岩的形成时代与同相...  相似文献   

6.
Enri.  JL 牛树银 《世界地质》1992,11(4):145-154
伊伯利亚地块中区的托利多糜棱岩代表一条主韧性剪切带。但仅出露一小部分可供观察。沿托利多结晶地块南缘由混合岩产生的糜棱岩为300~350m厚、向南缓倾的带。上盘为被晚海西期花岗质侵入体侵入的古生代低级交沉积岩。具不同构造、变质条件的上、下盘的斜接表明剪切带是具大距离位移的主构造。在明显地减小围限压力、温度条件下的递进简单剪切受到显微角砾状糜棱岩、碎裂岩和覆盖糜棱岩的超碎裂岩的支持。碎裂岩岩崖的顶与剪切带的滑脱部分是一致的。构造关系,同中型及显微构造证据(拉伸线理和不对称剪切方向的标志)结合支持糜棱岩和碎裂岩都是随连续伸展变形期间形成滑脱断裂作用伴生的结论。为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提出的滑脱断层模式也适用于托利多地块。作者提出一个解释,印早二叠世期间,在较大的构造层次伴随伸展作用从韧性变形过渡到脆性变形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邱添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7,33(12):3829-3841
新疆萨尔托海石英菱镁岩产在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中,是蛇纹岩在剪切带深部发生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蛇纹岩先转变为滑石片岩,再进一步转变为石英菱镁岩。石英菱镁岩局部发生剪切变形,形成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与蛇纹岩相比,石英菱镁岩的MgO和SiO_2含量降低,Al_2O_3和CaO含量升高;而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的MgO含量较石英菱镁岩降低,Al_2O_3和SiO_2含量较石英菱镁岩升高。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石英菱镁岩继承了蛇纹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而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的微量元素含量较蛇纹岩发生了显著变化,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和自然金的含量明显升高,指示这些元素在剪切变形过程中发生迁移富集。剪切变形伴随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并导致剪切带流体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矿物结晶或分解,并控制微量元素的带入迁出。蛇纹岩转变为石英菱镁岩的过程释放Au,可为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中的金矿化提供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8.
吕建生 《黄金地质》1999,5(3):32-36
构造层次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由一定方式的构造力作用在岩石或岩石组合中形成一套特定的构造形迹群,不同类型、样式及组成的构造形迹群代表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构造变形产物。与此相应又有深部,中部及浅部层次的划分,以及居于其间的多个过渡类型。不同层次构造变形的代表性物质组成是变晶糜棱岩带(构造片麻岩带)、糜棱岩带,构造片岩和破裂岩等。据此提出深层次构造变形与变晶糜棱岩型金矿有关、中、深层次构造变莆  相似文献   

9.
天然变形岩石中黑云母的击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发现的具有击象的黑云母产于安徽省东部早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糜棱岩中。黑云母击象中一组裂理平行于黑云母光轴面,裂理中细小包体主要为榍石。黑云母击象是脆性变形产物,它形成于以柔性变形为主的糜棱岩带中是由于构造过程中的应变硬化。作为冲击作用产物的黑云母击象产出于糜棱岩带内,这是由于强烈变形带中积累的能量有突然和缓慢释放的交替过程。目前对形成黑云母击象的精确温度、压力和应变速率仍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程军林 《西北地质》1999,32(2):41-47
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价断层密封性能是油气勘探、开发和储层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断层是易于封堵油气,还是易于输导油气,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断层封堵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断层上下盘砂泥并置引起封堵,另一种是由于断裂作用造成断层岩具有很高的孔渗压力。对由于并置作用引起的封堵,可以建立一个模式,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断层既不是输导层也不是阻挡层。基于该模式可以得到一系列断层面剖面图,从而进行并置封堵定量评价。粘土涂抹造成断层某些部分有较高的孔渗压力,从而造成断层封堵。我们可以定义一些能够方便测得的系数,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在断层各部分的分布,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断层封堵性定量预测。笔者在胜利油田孤东地区断层与油气圈闭分析中应用上述定量评价方法,结果很令人满意。特别以Allan模式为基础,将断层面剖面图和构造图结合起来去预测断层圈闭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1.
阳山金矿产于勉阳-略阳板块缝合带中,经历了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的复杂构造改造。通过构造研究把阳山金矿内的构造分出四期。第一期构造变形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为韧性变形,构造置换明显、完全,形成透入性面理,剪切褶皱、无根褶皱、S-C组构、压力影、旋转碎斑、多米诺骨牌、石香肠等构造发育,构造岩为糜棱岩、超糜棱岩、构造片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形成于三叠纪末-早侏罗世。第二期构造变形为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主要表现对第一期面理的改造和再利用,多为韧性变形,可见剪切褶皱、旋转碎斑等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顺层张性石英脉的发育,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第三期构造为脆韧性变形,为由南向的北逆冲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对先期构造的改造,使阳山金矿区南部面理产状发生倒转,形成膝折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初糜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第四期构造为表层次脆性的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脆性构造岩,同时有石英脉和方解石脉顺断层侵入,本期构造形成于古近纪。  相似文献   

12.
断裂的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岩具有构造-化学二重性,断裂混合岩是一种更深位的断层岩.由此,R.H.Sibson提出的断层(岩)垂直分带双模式,可扩展为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三模式.自上而下为:碎裂岩带;糜棱岩带;断裂混合岩带.不同的带有不同的变形-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X光岩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宏观及微观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断裂带经历了两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了沿断裂带广泛分布的NW-NNW向糜棱岩带;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断层破碎带,并将早期的糜棱岩带错断。X光岩组分析结果表明,糜棱岩带构造岩内矿物排列定向性明显,其中石英变形以底面滑移或近底面滑移为主,兼有柱面滑移,为中低温-中温变形环境所形成;另外动态重结晶对变形岩石中石英优选方位的形成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华里西晚期花岗闪长岩、印支期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均没有明显的优选方位,因此韧性变形发生在该类岩石侵位之前。构造变形分析及同位素测年结果证实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志留世,即加里东晚期。  相似文献   

14.
李文元  曹淑云 《地质论评》2022,68(3):1006-1032
假玄武玻璃呈玻璃质或隐晶质特性,常常与断层带相伴出现,其形成能有效地降低断层摩擦强度,被认为是古地震快速滑动的化石纪录。因此,对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深部就位的断层变形和地震成因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假玄武玻璃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而,由于天然假玄武玻璃非常少见或零星地被报道,再加上其形成环境和过程的复杂性,对假玄武玻璃的构造特征、形成环境和成因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假玄武玻璃可以发育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范围内,即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以糜棱岩为主的韧性变形领域(>60 km),或中上地壳层次以碎裂岩为主的脆性变形域(<12 km)。越来越多证据也显示出在断层带的脆—韧性转换域中形成的假玄武玻璃跟浅源地震活动直接关联,也意味着中上地壳脆性变形和中下地壳塑性变形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耦合关联,同时对不同深部岩石强度和力学行为提出了挑战。对假玄武玻璃形成机制存在由断层面上的摩擦热导致的摩擦熔融体或仅仅是断层面岩石超碎裂粉碎作用认识的争议。而有研究认为干的环境有利于假玄武玻璃形成,因为流体的存在会降低断层面的有效正应力,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以及摩擦熔融的进行;然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流体的存在可以降低矿物熔融温度有利于断层摩擦熔融及形成假玄武玻璃。本文从假玄武玻璃的形成机制、形成深度、流体影响、形成后对断层强度的影响、以及保存与破坏机制几方面进行了最新总结,并对假玄武玻璃中非晶态物质的成因、脆—韧性转换带之下岩石的变形机制以及对陆壳强度的影响和非稳态流变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文元  曹淑云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4-2022010004
假玄武玻璃呈玻璃质或隐晶质特性,常常与断层带相伴出现,其形成能有效地降低断层摩擦强度,被认为是古地震快速滑动的化石纪录。因此,对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深部就位的断层变形和地震成因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假玄武玻璃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而,由于天然假玄武玻璃非常少见或零星地被报道,再加上其形成环境和过程的复杂性,对假玄武玻璃的构造特征、形成环境和成因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假玄武玻璃可以发育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范围内,即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以糜棱岩为主的韧性变形领域(>60 km),或中上地壳层次以碎裂岩为主的脆性变形域(<12 km)。越来越多证据也显示出在断层带的脆—韧性转换域中形成的假玄武玻璃跟浅源地震活动直接关联,也意味着中上地壳脆性变形和中下地壳塑性变形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耦合关联,同时对不同深部岩石强度和力学行为提出了挑战。对假玄武玻璃形成机制存在由断层面上的摩擦热导致的摩擦熔融体或仅仅是断层面岩石超碎裂粉碎作用认识的争议。而有研究认为干的环境有利于假玄武玻璃形成,因为流体的存在会降低断层面的有效正应力,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以及摩擦熔融的进行;然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流体的存在可以降低矿物熔融温度有利于断层摩擦熔融及形成假玄武玻璃。本文从假玄武玻璃的形成机制、形成深度、流体影响、形成后对断层强度的影响、以及保存与破坏机制几方面进行了最新总结,并对假玄武玻璃中非晶态物质的成因、脆—韧性转换带之下岩石的变形机制以及对陆壳强度的影响和非稳态流变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西缘剥离断层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进业 《铀矿地质》1994,10(3):144-149,185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元古界深变质岩和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组成,其西缘的界版剥离断层是区域深断裂的一部分,在断裂下盘山现糜棱岩-混合岩带具韧性变形特征,沿断裂已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铀矿化,根据剥离断层控矿模式,提出在断裂上盘王冲-谢马冲地段寻找陡倾正断层与离断层交切处的隐伏铀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南雄断裂构造剥离作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跃辉 《铀矿地质》1994,10(3):168-174
南雄断裂带下盘发育规模较大,平行于断裂走向的糜棱岩带,上盘为一中新生代盆地,随着地层时代的变新,沉积中心向断层一侧迁移。本文通过对断裂下盘糜棱岩带的剖面测量,对糜校岩中S-C面理、旋转碎斑和拉伸线理等各种韧性变形组构的详细研究,根据变形组构的运动学指向,结合断裂带内脆性构造岩及盆地中正断层的发育状况和展布特征,确定南雄断裂为一规模巨大的剥离断层。对剥离断层与铀成矿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糜棱岩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棱岩一词,是由C.Lapworth于1885年描述苏格兰高地莫因断层中的岩石时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糜棱岩是一种细粒的,具强烈页理化的岩石,是在脆性破碎及研磨作用下形成的,不伴有组分的重结晶作用.后来,J.Christie(1960)虽指出莫因断层中的糜棱岩具普遍的重结晶现象,但却认为后构造重结晶作用所形成.这种将糜棱岩归于脆性变形产物的观点至七十年代初仍很流行.  相似文献   

19.
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委员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中旬在桂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6人,共提交论文128篇。会后还组织了地质考察和地质旅行。会议分断裂构造和断层岩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其它各种构造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两个专题组进行交流。具体包括不同种类的糜棱岩特征、分类、形成机制,糜棱岩形成的实验研究,各类构造岩的组构分  相似文献   

20.
藏南康马拆离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南康马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的经典代表,穹窿内发育上、下两条拆离断层并将穹窿分为三个构造层,其中上拆离断层分隔了上构造层未变质/轻微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和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而下拆离断层,即康马拆离断层,分隔了中构造层的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下构造层的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受康马拆离断层的影响,其上下两盘靠近拆离断层面处的岩石遭受强烈的韧性变形改造,形成了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和花岗质糜棱岩,宏观构造解析以及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康马拆离断层经历了上盘向北的伸展拆离。本次研究采用40Ar/39Ar定年方法,选择拆离断层带内糜棱岩化石榴石二云母片岩中同变形新生白云母进行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23±0.15 Ma,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认为其代表了向北伸展拆离的变形时间,即康马拆离断层的活动时代,该时代与康马穹窿南部的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时代一致,从年代学上暗示二者可能为同一条拆离断层,是在不同区域的出露,但该结论仍然需要更多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