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仪器设置与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项目组开展的深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研究项目在4 000m深井的不同深度处设置了多种观测仪器(Chavarria et al,2003),进行震源过程及地震预报等研究(Schleicher et al,2009;Tembe et al,2009;Jeppson,Tobin,2015).日本已建  相似文献   

2.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表面效应和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噪音干扰,提高信噪比,推进现代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入以及解决环境、资源、地震灾害预报等问题的需求, 近年来世界大陆科学钻探以及在钻孔深井内进行的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研究成果.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长期观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已经启动并正在构建我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震、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为实现我国的“入地”科学计划,开创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观测研究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井下磁力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观测的信噪比,克服在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中带来的交通、工业等人为高噪音的影响,分辨微小地震和来自地下微弱的地球物理信息,是当代地球物理面临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深井观测是提高观测精度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地震局研制了井下集成综合观测系统,地面主机用RS-422总线与井下各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在井下...  相似文献   

4.
<正>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迈出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理学界开始从地面观测向地下深井发展,前苏联等国相继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科学钻探。1995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组织成立,中国为其成员国之一。此后随着项目的进行与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规划建设了多个深井钻孔与观测台站,组建了区域深井观测台  相似文献   

5.
运用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新建地震综合深井地磁三分量资料,宋用小波变化方法,研究地磁场井下观测方式、数据质量和噪声特性.结果表明:①深井地磁观测资料日变形态明显,与地面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②深井地磁观测能滤除大部分空间变化磁场产生的扰动;③深井观测的背景噪声幅度小,扰动频段集中.  相似文献   

6.
深井观测中井对地震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林  李平 《中国地震》1991,7(4):46-52
地震观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深井观测技术。本文对深井观测系统中井对地震波的影响进行讨论,得到:在地震波频段里,井的存在对井中三分向地震仪的水平分量没影响,只是在一个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对垂直分量有一定影响。在一级近似下,深井观测与地表观测地震波的差别是因地震仪被放置的位置不同所致。 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深井观测资料与地面观测资料的统一使用。  相似文献   

7.
地电阻率井下观测装置抗干扰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地电阻率深井观测系统对地面已知干扰源的抗干扰能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地表电磁干扰对地电深井观测的影响程度,期望为将来地电深井方法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观测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观测什么、用什么来观测、怎样观测。下一代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发展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基础。论文详细论述了观测设备、观测系统以及地球外行星体结构探测等发展动态,并对下一代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深井观测地震台网的进一步发展,在深井中获得的地震资料反映出了不少有意义的信息。本文对纵向不同深度上记录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纵向不同深度上各点之间记录的地震波走时差异和振幅差异的物理成因,指出了台基介质特性及空间状态(全空间或半空间)对地震波传播特征和记录特征的影响,并用软盖层效应加以统一解释。结果表明,在地下纵向不同深度上,自下而上直至地面,地震波的位移幅度逐渐放大、走时加长、周期变大;平原地区的松散沉积覆盖层对地震波产生放大、延时和滤波作用;在井下可以观测到向下传播的地面反射波,因而使得波列变复杂。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调整与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津地区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映震能力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其发展问题.在天津地区地下流体观测网映震效果不理想的条件下,2007年又发生了王3井断流、王4井井压加速下降情况,因此,应对天津流体观测网的观测进行调整:在数最上应以水物理参量的观测为主,水化学观测为辅;在观测井孔的深度上,采取浅井(咸水井)、中深井和深井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个立体型的观测网,尤其应注意对咸水层的利用;采取与相关单位合作联合观测的方式,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11.
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宁地电台在原址开展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讨论深井观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试运行1年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发现采用深井观测可减少干扰、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深井地震观测可以排除地面噪声干扰的影响,提高观测的信噪比,应用前景广泛。文中介绍基于DSP的深井宽频带地震计,总体介绍其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某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各部分的具体实现方案,并研制初步样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两种观测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观测精度上深井地电阻率高于浅层地电阻率,但是与浅层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相比仍需继续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综合深井项目建设第一阶段完成,作为国内第一个建成的综合深井地震观测站在建设初期开展了许多有关地球物理基础数据的收集,其中在张江综合深井进行了用孔底解除法对深井原地应力的测量。经过综合分析,给出试验区地应力的赋存规律和基本特征,为上海市地震局浦东地震监测中心地震综合观测深井综合观测仪器安装提供地应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壳形变深井综合观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讨论了国内外钻孔应变观测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美、日技术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作者依据自身的技术积累,研制新型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RZB型深井地壳形变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采用数字化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具有噪声低、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基于井下数据总线技术,使得按不同要求进行观测系统集成非常灵活;通过完善井下探头安装工艺,提高了深井安装的质量。最后,对北京百善和福建漳州两个深井地壳形变综合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及观测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引言从地心至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统称为地磁场,它能够灵敏地反映上至太阳,磁层,电离层,下至地球内部乃至地核的电磁信息及其变化的物理过程。因此,对地磁场的观测是进行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基础。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的里程碑。在太阳活动的直接影响下,经常引起磁扰等各种大气扰动,严重影响着高空和地面上的技术系统,同时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而,监测、预报“空间天气”已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攻坚目标。地磁观测对航天、航空、导航、通讯、矿产资源调查、供电、输油及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地电场观测方法与观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电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以地球表层天然电场及其随时间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概要分析国内外地电场观测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20多年来地电场观测实践,对地电场观测对象、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和观测数据等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阐述;同时,对中国地电场观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深井观测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即从地面与井下以及土层与岩层,分别就地震波振幅、走时、频谱、波场等方面做了讨论,并用软盖层效应加以统一解释。本成果已在台站建设、资料分析、震源参数测定、油田裂缝定位和介质结构参数测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科学家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大洋地幔动力学计划,目的是用新一代高分辨率海洋观测设备,检验板块构造和对流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板块构造革命为描述固体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定量的运动学框架。35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和数  相似文献   

20.
深井观测对测定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深井观测对测定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井下观测对测定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确有很大影响。井下测定的地震波谱高频较弱,拐角频率较低,震源参数诸如地震矩、应力降和平均位错都比地面基岩测定的结果偏低,而震源等效半径则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