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在苯并(a)芘(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暴露3d时,不同BaP含量组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暴露7d时,随着B aP含量的升高,0.5mg/dm^3 BaP含量组SOD活性被显著诱导(P<0.05),为对照组的1.87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表明SOD活性易受污染以外的因素,如水体容量、铒料、光照等的影响。污染解除后,0.5mg/dm^3含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肝脏仍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机能,也可能表明SOD活性的变化相对于环境因子改变的“迟滞性”。以上这些结果表明SOD有可能作为大弹涂鱼受BaP胁迫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大弹涂鱼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外周血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镉胁迫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镉对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是遗传毒性而非细胞毒性,并且产生的遗传损伤存在显著(P0.01或P0.05)的剂量效应,染毒1h的大弹涂鱼的全长和尾长与浓度的相关方程分别是y=29.592x-10.576(r2=0.9786),y=28.417x-14.859(r2=0.9857),染毒2h的大弹涂鱼的全长和尾长与浓度的相关方程分别是y=32.044x-5.0235(r2=0.941),y=29.911x-9.539(r2=0.9635)。(2)DNA的损伤程度和污染胁迫之间存在着时间效应。以上结果表明,DNA损伤可作为大弹涂鱼受镉胁迫时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牡蛎三倍体与二倍体特殊动力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耗氧强度测定法 ,对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代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 ,2n标准代谢 (StM)占常规代谢 (有饵料条件下 ,RfM)的比例平均为 85 7%( 82 6%— 91 % ) ,高于 3n的 78 4% ( 72 %— 84 3% ) ;2n因摄食所耗机械代谢变动于RfM的2 6%— 6 7% ,平均值为 4 3% ,低于 3n的 8% ( 4 9%— 1 3 6% ) ;同时 ,2n用于消化、吸收食物的代谢平均约占RfM的 9 98% ,低于 3n的均值 1 2 6%。经协方差分析检验 ,倍性对标准代谢、消化和吸收代谢及摄食代谢虽未表现出显著作用 ,但在不同生理状况下 ,2n耗氧率的均值都高于 3n。在 2 0℃下 ,对太平洋牡蛎 2n和 3n标准代谢和常规代谢 (无饵料条件下 ,RM)的昼夜周期性比较表明 ,3n的特殊动力代谢 (SDA)峰值略高于 2n,SDA持续时间和总耗能分别为 2n的 1 3倍和 0 80倍。实验还表明 ,2n和 3n在停食后 2 8h和 2 4h分别达到其排氨率的高峰 ,两者的排氨率差异虽不显著 ,但排氨率均值 3n高于 2n。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浙江温岭池塘养殖的2龄大弹涂鱼的生长特性、各基本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以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大弹涂鱼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体长与体高、体宽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s=5.685 7Hb 12.219(r=0.991 1)、Ls=5.397 3D 23.084(r=0.989 5),体长与体重、纯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W=2×10-6Ls3.502 5(r=0.996 6)、Wn=1×10-6Ls3.519(r=0.997 2);大弹涂鱼6-7月生长速度较快,8月生长减慢,9-11月又较快生长,12月至翌年2月生长最慢,翌年3-6月生长又相对加快.大弹涂鱼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的年变化规律与池塘水温年变化一致.大弹涂鱼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大.与已报道的野生大弹涂鱼及虾池养殖大弹涂鱼的肥满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大弹鱼肥满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oC),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oC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_(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_(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oC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血固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肾虚精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PMOP肾虚精亏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 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固肾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中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D及骨代谢指标(BGP、ALP、β-CT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固肾汤能改善PMOP肾虚精亏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BMD,降低骨代谢指标,且临床使用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荅剌知丸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配伍成分。方法:将20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失荅剌知丸组(D组),巴豆组(E组),巴豆+三药组(F组),巴豆+余药组(G组),其中C、D、E、F、G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按取材时间点不同分为1、3、7d组。各组大鼠取材前应用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评分均降低(P<0.01);与C组相比,D、E、F、G组评分均增加(P<0.01);各给药组中,D组评分高于E、F、G组,且E、F、G组中又以F组评分最高(P<0.05或P<0.01);C、D、E、F、G组评分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加。2)大鼠脑组织海马区HE染色结果。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较A、B组排列松散、紊乱、模糊,胞核与胞质界限欠清晰;与C组相比,D、E、F、G组神经细胞形态改善明显,且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E、F、G组中以F组改善明显。3)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免疫荧光结果。C组较A、B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D组计数最多,E、F、G组中以F组计数最多(P<0.05或P<0.01);C、D、E、F、G组p-ERK1/2的阳性细胞计数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4)Western-bolt结果。与A、B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与C组相比,D、E、F、G组p-ERK1/2活化程度均升高(P<0.01);各给药组中C组p-ERK1/2活化程度均优于E、F、G组,E、F、G组中以F组p-ERK1/2的活化程度最显著(P<0.05或P<0.01);C、D、E、F组p-ERK1/2活化程度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D、E、F、G组均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参与调节MAPK-ERK通路中ERK1/2的表达相关;E、F、G组中以巴豆、柴胡、黑诃子、芦荟4味药物的组方治疗效果最佳,考虑该组药物可能是失荅剌知丸能有效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药物组成;巴豆可能是四味药中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弹涂鱼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2年9月以采自浙江宁海三门湾海区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为材料,对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20个引物共扩增出100个DNA片段,多态位点比例(P)为21%,任意两个个体间遗传相似度(F)最大为0.9938,最小为0.9239,平均为0.9645。任意两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D)最大为0.0761,最小为0.0062,绝大多数为0.02000~0.0500;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平均杂合度(He)为0.2018,D平均值为0.0355;Shannon多样性指数(Ho)和Shannon多样性值(H)分别为5.918和0.0592。研究结果表明大弹涂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应加强大弹涂鱼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是盛产于我国东南沿海滩涂的两栖经济鱼类。分别用1,2,4μg/g的Aroclor 1254对生殖期雄性大弹涂鱼腹腔注射28 d后,检测大弹涂鱼精巢与储精囊的绝对与相对重量,并检测其精巢线粒体氧化水平、抗氧化酶活性与非酶类抗氧化剂含量。结果显示,1μg/g Aroclor1254剂量组中大弹涂鱼精巢、储精囊绝对重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90),而较高剂量组(2,4μg/g Aroclor1254)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重量指标中仅4μg/g Aroclor1254剂量组的储精囊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Aroclor1254使精巢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三个处理组的SOD活性与GSH含量均比对照显著下降(p0.05),较高剂量组CAT,GPx,GR活性及Vit C含量也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H2O2产量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显著增加,1,2和4μg/g剂量组中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1.52和1.80倍,H2O2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0,1.40和1.75倍,与Aroclor1254剂量呈现明显相关性。表明Aroclor1254可以诱导精巢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对精巢产生毒性,影响雄性大弹涂鱼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1.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形成初期钙代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刚植片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57天的研究,探讨三角帆蚌珍珠形成初期钙的代谢特征。实验每周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了珍珠囊和珍珠的直径,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及水温,外套膜、鳃、围心腔三种组织的钙含量,酸、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以及外套膜中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植片后三角帆蚌的珍珠囊及珍珠在第22天和43天各出现一个快速生长期。其外套膜和鳃中的酸性磷酸酶比活力第8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外套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达到最高,第29天后开始快速下降;鳃和围心腔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后才开始上升,第29天达到最高。三种组织的钙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鳃的钙含量最高并在第43天达到最高值。植片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钙调素RNA表达量明显增强,第8天和43天的表达量尤其显著。三角帆蚌珍珠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鳃和外套膜对钙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酸、碱性磷酸酶以及钙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依照钙调素基因上调表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激活、鳃和外套膜钙含量升高、珍珠生长的顺序来进行,植片后的第8天、15天和43天是珍珠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方法,研究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凡纳滨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氧含量降低,海水低氧胁迫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实验对象,观察了其在不同氧浓度(21%、3%、1%和0.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率,并对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L1幼虫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氧浓度从21%下降至3%时, L. marina的发育成熟速度明显加快,进一步下降至1%时,产卵时间延长并和21%氧浓度接近,但当氧浓度为0.5%时,L.marina的产卵时间显著延迟。比较转录组分析表明,相比于21%氧浓度环境, 3%、1%和0.5%低氧条件下L. marina的糖酵解、糖异生、硫代谢和线粒体碳代谢等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寿命调控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和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研究结果发现的海洋线虫应对氧浓度胁迫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为深入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应答低氧胁迫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鳕鱼皮为原料,采用双酶水解法制备鱼蛋白水解物再经亚铁修饰获得鱼蛋白水解物亚铁复合物(Fe-FPH),并对Fe-FPH进行了抗营养性贫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水解度(DH)为5%的鱼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pH7.0、温度20℃、螯合时间15min的条件下可获得Fe-FPH6.7%;(2)Fe-FPH蛋白含量为85.1%,铁含量达40254mg/kg,氨基酸价为59.62;(3)抗营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Fe-FPH给药组第5天可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大鼠的Hb含量,第11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Fe-FPH组,第11天有显著降低大鼠血中PPIX作用,到第18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因此,Fe-FPH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显著抗营养性贫血功能,可望成为鳕鱼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成卵黄合胞体层;低囊胚期形成囊胚腔。受精后26h30min胚盾出现。胚盘下包65%时,头突...  相似文献   

17.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甲壳动物21种,其中虾类13种、蟹类7种、虾蛄类1种,隶属于2目14科18属;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广温广盐种在种类数量、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表明该季甲壳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低,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霍乱弧菌lol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霍乱弧菌的PCR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研究,并对它们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4.0× 103 CFU/ml; LAMP检测方法在65℃下恒温扩增60min,检测限为4.0×101 CFU/ml,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绿色;以温和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美人鱼弧菌为对照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霍乱弧菌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进行PCR及LAM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PCR及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均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0倍,更适合于养殖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