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焕校  刘静  鲁凡 《地质与勘探》1999,35(1):49-50,56
设计研制了岩石可锯性分级测定仪,并提出A值概念,用A值表示石材被切削难易程度,以正确指导锯片设计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华北十一个典型太古代花岗岩体的副矿物,结果表明,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种类简单,含量高,组合稳定单一,几乎都是Mt Ap Zir(Sph)型,这一规律可作为太古宙与显生宙花岗岩类岩石判别的标志。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是由早期地壳中的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经熔融,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大加山一带的碱性花岗岩按侵入先后可分为碱长花岗岩单元、钠闪石碱性花岗岩单元、霓石钠门石碱性花岗岩单元,由它们构成大加山超单元。这些岩石大都含碱性暗色矿物,从矿物组合看具贫水特征,岩石化学方面显示高硅、高碱、贫铝、镁、钙等特征;微量元素显示钾、铷、钍富集,锶、钡等强烈亏损特点;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并具有强的负铕异常。就位机制为断裂扩张并具顶蚀型被动定位类型,同源岩浆演化具反序列演化特点。上述特征和区域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大加山一带碱性花岗岩为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花岗岩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候选围岩,深入了解处置库花岗岩的强度及破坏特性对于处置系统的设计及性能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矿物颗粒的集合体,花岗岩是一种由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的非均质岩石,矿物粒径对其宏观力学特性影响明显。以我国高放地质处置库预选区阿拉善花岗岩为例,选取矿物粒径差异明显的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粒花岗岩两类岩石,采用单轴压缩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矿物粒径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单轴压缩试验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基于离散元的颗粒流程序PFC2D完成。数值模拟过程中,以试件表面图像为基础,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岩石内部矿物组分的实际空间分布,从而建立了精确反映花岗岩内部矿物种类及其空间位置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花岗岩的单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论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试验及模拟结果表明,阿拉善花岗岩破坏形式为脆性张拉破坏,裂纹大多平行于轴压方向,数字图像数值分析方法可真实地反映材料细观结构。矿物粒径对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粒、等粒结构的岩石强度高,粗粒、不等粒结构的岩石强度低。研究成果可为掌握矿物粒径对岩石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南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岩石,按矿物组合可将其分为含典型过铝质矿物白云母、电气石、黄玉的强过铝质花岗岩(SPG)和含角闪石、黑云母等镁铁质矿物,而缺乏典型过铝质矿物的弱过铝质花岗岩(WPG)两大类。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常见的镁铁质矿物之一,其成分特征可以有效示踪花岗岩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源区性质。以赣南印支期龙源坝岩体和湘中白马山岩体为例,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中两类过铝质岩石的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WPG中黑云母富镁、贫铝、贫铁,属镁质黑云母,而SPG中黑云母贫镁、富铝、富铁,属铁质黑云母。黑云母平衡结晶温度和氧逸度估算结果显示,WPG比SPG具有更高的岩浆温度和氧逸度。WPG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产物,而SPG则来自于接近纯地壳沉积物质部分熔融产物。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判断源区性质,无法单独判断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对漳州复合岩体各次侵入岩主要造岩矿物稀土元素实际含量的系统研究表明,其稀土分布型式和稀讲土含量都具有内在规律性且随着岩浆的分异演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Ⅰ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中造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有明显区别;副矿物在岩石中虽含量较低,但其中稀土元素含量极高,因而对全岩稀白的贡献动较大,尤其是偏酸性岩石。  相似文献   

7.
法国GUERET花岗岩内黑云母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形态数学、图象分析及立体学原理,通过岩石薄片研究,对Gueret花岗岩内黑云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黑云母矿物粒子在花岗岩中的密度、粒径、形状及空间分布的规律。根据岩石薄片上黑云母的灰度特征,应用直接成象方法获得其灰度图象,用自动阈值方法可用来提取黑云母粒子从而构成二值图象。借助MIPS图象分析系统,可以评价花岗岩薄片样本图象中所有黑云母粒子的参数,包括面积、周长等。花岗岩内黑云母矿物的密度、粒径 形状及空间分布的分析,揭示了其各向异性特征;同时,威布尔、正态及泊橙模型可分别用来描述黑云母矿物的粒径、形状及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谈花岗石石材的放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森 《福建地质》2002,21(4):221-225
通过常见花岗石石材岩石矿物特征的论述,介绍了不同的岩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花岗石石材放射性强度的影响。指出选用饰面石材时,灰色系列和暗色系列放射性值低较为安全,对于浅色系列需要分别对待,使用前进行放射性活度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堇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深熔花岗岩奖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围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熔作用形  相似文献   

10.
黄振恒 《湖南地质》1994,13(2):113-122
花岗岩的分类应尽量做到实际矿物分类与化学分类的统一,由岩石化学成分计算的矿物成分与含量与实际矿物成分和含量具可比性,可做为分类的佐证。斜长石也应是分类的依据,笔者提出了新的补充性的花岗岩分类方案,供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构造带的花岗岩,其分布受怒江深断裂的控制。花岗岩体沿着怒江断裂带呈南北向分布,总体表现为一个狭长的透镜体。远离怒江断裂的西侧,花岗岩具有块状构造,中粗粒结构;靠近怒江深断裂,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构造,糜棱结构。花岗岩属于强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浆锆石SHRIMP年龄为124~118 Ma,糜棱岩化花岗岩新生黑云母Ar-Ar年龄为18~10 Ma,与北侧波密-察隅花岗岩结晶年龄(116 Ma)、变形年龄(18~12 Ma)一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带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大转弯花岗岩带的南延部分。沿着花岗岩带向南西方向依次是小龙河花岗岩(76 Ma)到盈江花岗岩(37 Ma),逐渐变年轻,体现一个有序的侵位过程。上述特征表明,波密-察隅-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4~116 Ma,代表怒江深断裂的走滑高峰主体变形发生在中新世(18~10 Ma),与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高峰、藏南南北向裂谷系、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高峰等在时间上耦合一致,可能预示中新世时期,南北向挤压、拉萨地块的东西向伸展及后期旋转,造成的周边走滑作用具有统一的应力场,属于新特提斯封闭,印度大陆向亚洲大陆碰撞、俯冲、挤压这一共同的壳幔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怒江构造带花岗岩侵位与变形记录了这一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按侵入顺序和岩性可分为:晶洞(霓石)钾长花岗岩、(霓石)碱长花岗斑岩、霓石花岗岩.这些岩石大都含碱性暗色矿物.发育指示浅成特点的晶洞构造及文象结构,从矿物组合看岩石具贫水特征;岩石化学方面以高硅、高碱或过碱,贫铝、镁、钙为主要特征;岩石通常具有高的∑REE,其中以过碱性的霓石花岗岩为最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并具有强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谱表明,岩石相当于洋脊花岗岩,具有高钾、铷、钍的含量,而钡、钽、铌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以上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表明,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为阿尔泰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以后于中晚三叠世的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的质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平 《地质论评》2001,47(5):487-491
本文介绍了环斑结构的含义及奥长环斑花岗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所谓的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带提出质疑,并提出秦岭中的一些花岗岩虽然具有环斑结构,但不是奥长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答“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环斑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花岗岩类,并且多数产在元古宙克拉通中。笔者曾报道了在秦岭造山带中发育有印支期具有环斑结构的花岗质岩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一文认为它们不是环斑花岗岩,并引用Ramo的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秦岭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环斑花岗岩的定义;世界上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副矿物及铁镁含量和环斑钾长石特征;秦岭环斑花岗岩与基性岩共存等。本文还论证了秦岭环斑花岗岩不同于元古宙非造山环斑花岗岩,而是一种造山型的环斑花岗岩,其形成于后造山环境,是挤压(造山)向拉张(稳定)转折时期的产物。最后对研究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超高压带中变质花岗岩特征:(1) 岩石组合较单一,以二长花岗岩( 原岩) 为主,缺乏中基性岩和正长岩类;(2) 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保留残存的岩浆岩组构;(3) 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石有明显侵入接触关系,并可见有其捕虏体;(4) 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富碱、贫钙、贫镁等特征,一般地SiO2 > 76 % ,( Na2 O+ K2 O) > 8 % ,CaO< 0 .5 % ,MgO < 0 .4 % ;(5) 痕量元素表现为Zr 、Y、Nb 、REE 含量高,Sr 、Sc 、V、Ni 等低;(6) 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石英+ 钾长石+ 白云母+ 石榴石+ 绿帘石,属于低角闪岩相。(7) 锆石U - Pb 同位素年龄值为685 ±41 Ma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更接近A2 亚类。变质A 型花岗岩的确定,对进一步认识大别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斑花岗岩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环斑花岩研究的新进展,环斑花岗岩既可以出现于从太古代到显生宙的各个地质时期,也可以产生于造山带中。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环境特别是造山环斑花岗岩与经典的元古克拉通上的环斑花岗岩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产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上有何异同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涉及到环斑花岗岩的概念及其与环斑状花岗岩的区别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块北缘西段巴音诺尔公—狼山地区的牙马图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岩浆暗色包体,二者界线明显。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斜长石环带、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包体的SiO2含量为48.40%~55.40%,寄主花岗岩SiO2含量为65.03%~72.85%,具有明显的SiO2含量间隔;与寄主花岗岩相比,包体的Fe、Mg、Ca、Ti含量较高;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趋势。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淬冷的产物,牙马图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Petrology,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Kuiqi granite batholi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uiqi granite batholith outcrops in the vicinity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nd constitutes one of the typical alkali granitic complexes in the “Belt of Miarolitic Granites” extending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The complex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emplaced at higher levels of the crust in a tensional fault environment. Petrographically it is composed mainly of aegirine-arfvedsonite granites with early biotite granites scattered. Miarolitic structure and granophyric texture are commonly observed. The Rb-Sr isochron age of the complex is 107.65 m.y. Both petrological and petr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Kuiqi granite is of A-type. Data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REE pattern and transition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close genetic connection between granites and associated volcanic rocks. Thus, syntexistype (I-type) granite, A-type granite and volcanic rocks form a cogenetic “trinity”, in which the A-type granite is usually the latest member of the volcanic-intrusive series.  相似文献   

19.
Axel Müller 《Geology Today》2007,23(3):114-120
Rapakivi granites, especially the famous rapakivis from southern Finland, are som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building and decorative stones, used world-wide because of their striking textures and beautiful colours. But rapakivi granites are more than just building material, they have also been studied scientifically for over 100 years to try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heir plagioclase-mantled alkali feldspar ovoids, the rapakivi feldspar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unique texture of the rock. Despite all the work which has been done on them, the formation of this distinctive texture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Rapakivi granite complexes are not just a 'pretty face', they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tin deposits in Rondônia and Amazonas in Braz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