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属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述该区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平武花岗岩体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钠长石、钾长石和白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铝过饱和、富钠、富碱性,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富含Be,W,Sn,Li,Ta,Rb等稀有元素;属花岗岩浆高度分异演化晚期阶段的产物;由岩浆期后的云英岩化形成气成-热液型绿柱石宝石矿床。  相似文献   

2.
姚五沟岩株位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其岩性为花岗斑岩,其形态近似为一南北向椭球形,岩石具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次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化学成分中,SiO_2平均含量值略低于中国花岗岩的平均值,富钾贫钠,FeO 和CaO含量极低,铝过饱和;岩体分异指数极高,稀土元素总量极高,轻稀土含量高于重稀土含量,具极弱的稀铕负异常.其成因应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为大陆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  宋林康 《矿物岩石》1992,12(1):38-45
稀土元素在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过渡相中,主要以稀土矿物和类质同象两种形式存在,并以稀土矿物形式为主,其中稀土元素含量占全岩含量的64%以上。轻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帘石和独居石中,重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等矿物中。岩石中至少有65%以上的稀土元素赋存于抗风化能力小的矿物中,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位于华南准地台钦州海西—印支褶皱带内六万大山隆起带大容山复背斜轴部。海西期花岗岩按照矿物粒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中粗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其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中发育黑云母和菫青石,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铝、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A/CNK比值介于1.14~1.78之间,具有明显的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环境。通过与广西主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母岩特征的对比,研究区具有较弱Eu负异常的中粗粒花岗岩和中粒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表明大容山北部岩体具有良好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前景,而具有明显Eu负异常的细粒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反映了岩体不同部位不同岩性对应的含矿性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型、空间分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花岗岩分布最广的是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岩石组合为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属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较小,LILE中的Cs、Rb、Ba、K等含量相对富集,而LILE中的Sr、HFSE中Nb、Ti和P相对亏损,形成于碰撞后或造山晚期;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岩石组合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华力西中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铕亏损较为明显,微量元素以Sr、Ti和P更为亏损为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到碰撞后花岗岩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邓阜仙、老牛山和石家湾花岗岩稀土元素与主要氧化物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认为岩石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和CaO成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富Ca矿物中稀土元素赋存能力的研究及有关岩体实际资料的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榍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锆石等副矿物中,并且这些副矿物的含量和组合特点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岩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型式的变化。这一研究,对探讨岩体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新疆北部乌仑古-斋桑泊构造带上6个有代表性的花岗岩体,系统进行了岩体地质、显微岩相学、主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根据岩石副矿物类型与主要造岩矿物组成解释了各种岩石类型的稀土配分,根据主量元素-稀土元素相关性闸明了稀土元素在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分镏,按照两阶段、不同结晶分异程度模型对各种岩石类型的稀土配分进行了定量模拟;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它们的成因。最后,对碱性花岗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西段黑下佬同碰撞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北祁连西段黑下佬二长花岗岩是加里东造山期同碰撞期产物,是以岩墙扩张机制形成的被动就位岩体,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岩浆经分异结晶作用形成的I型花岗岩。按其副矿物组合特征,相当于磁铁矿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岩石的δ18OSMOW值与I型花岗岩的一般特征相符,岩石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与同碰撞期花岗岩相似。  相似文献   

9.
大加山一带的碱性花岗岩按侵入先后可分为碱长花岗岩单元、钠闪石碱性花岗岩单元、霓石钠门石碱性花岗岩单元,由它们构成大加山超单元。这些岩石大都含碱性暗色矿物,从矿物组合看具贫水特征,岩石化学方面显示高硅、高碱、贫铝、镁、钙等特征;微量元素显示钾、铷、钍富集,锶、钡等强烈亏损特点;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并具有强的负铕异常。就位机制为断裂扩张并具顶蚀型被动定位类型,同源岩浆演化具反序列演化特点。上述特征和区域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大加山一带碱性花岗岩为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阿木古楞岩体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旗行政中心正北。路线地质调查可分解为两期岩石单元:灰黄色中细粒、粗中粒含巨斑二长花岗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前者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3142±2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后者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71±13Ma,为中—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两期花岗岩副矿物均富含磁铁矿、独居石、磷灰石和榍石,中—晚侏罗世花岗岩还发育萤石矿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两期花岗岩也表现出相似性:主量元素表现为总体富Si,且有较高的分异指数(DI)及碱/铝(NK/A)、Fe2O/FeO比值,较低的总Fe、Ti、Mg、Ca和P含量;微量元素蛛网图则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弱富集轻稀土元素La、C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Ba和Sr、Ti;而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出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大、重稀土曲线却较为平坦的右倾型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两期花岗岩单元均属于高分异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其源区物质均可能为来自亏损地幔物质经过改造形成的年轻的陆壳高K、正常水含量的长英质陆壳岩石物质,且晚石炭世花岗岩单元长英质陆壳岩石物质来源中还混合有幔源的玄武质组分。而其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单元岩浆来源更有可能源于早期的晚石炭世花岗岩的重熔或部分重熔,至少具有类似的岩浆源区。阿木古楞岩体中晚石炭世花岗岩单元形成于中亚造山挤压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同碰撞晚期构造—岩浆事件,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单元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大地构造背景以伸展拉张为主的后碰撞造山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1.
滇西羊拉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不同岩石、矿石、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区花岗闪长岩具有与壳幔型花岗岩类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早期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及其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高,富集轻稀土,具有负Eu异常,与赋矿地层碎屑岩、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相似,反映其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矿石及破碎带充填、交代型矿石及其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在三氏算法(戎嘉树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岩石化学成分计算花岗岩类实际矿物含量的方法)的基础上经长期实践并不断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际矿物含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针对准铝质花岗岩类、铝过饱和、铝强过饱和花岗岩类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兼顾了碱交代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不仅适用于新鲜岩石,也适用于部分蚀变的岩石。该方法在处理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的归纳和组合上尽量与实际存在的矿物相结合,力求计算结果与岩石中实际存在的矿物相符。计算过程中提出了长石的修正系数χ,用其修正岩石中钾长石和斜长石的含量,从而确保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计算得到主要造岩矿物(Q、Or、Pl、Bi、Ms、Hb)的含量和反映岩石化学特征的两类参数(Ot、AnPl、K-Na、a、b、Mg)及相关图解。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含量,同时还可以反映岩石化学特征、演化过程及其成矿专属性等。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侵位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端,紧邻郯庐断裂,是由碱长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这两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均为碱性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及副矿物榍石、磷灰石,但矿物含量不同。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也不相同:(1)碱长石英正长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67.11%,Al2O3为17%,Na2O+K2O为10.97%,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均较富集,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含量及LREE/HREE均大于碱长花岗岩中的相应数值。(2)碱长花岗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75.13%,Al2O3为13%,Na2O+K2O为8.23%,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但大离子亲石元素、重稀土元素含量则大于碱长石英正长岩中的含量。根据野外调查、岩石学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研究表明,这两种岩石是同一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是于造山后形成的A型花岗岩,其形成经历了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两个阶段,源岩可能来自于北大别变质杂岩。金鸡寨岩体的侵位是以“半汽球”膨胀机制进行的,并与龙井关断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矿物、岩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的海西期含锡和非含锡花岗岩的地质特征,确定了该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化的关系,认定该区伴随海西运动出现I型、S型和A型三种花岗岩。与锡矿化有关的属S型和A型花岗岩,它们是在早期(造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隶属造山晚期—造山期后的产物。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含矿花岗岩与无矿花岗岩的综合判别标志,为该区及邻区同类锡矿的找寻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滇西花岗岩划分为重熔、变质-交代、同熔、幔源分异等四个成因类型。并对它们的物质来源、形成机制、岩石类型及其演化系列,主要造岩矿物和付矿物,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丰度,氧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红原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原地区三叠纪花岗岩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北部,侵位于三叠纪西康群砂板岩系中,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富钾钙碱性系列,大部分为I型花岗岩(羊拱海和达盖寨岩体部分表现为A型),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分镏大于重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区花岗岩体可能为同源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源岩可能为变杂砂岩和变中性火山岩,热源可能来自于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子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石榴子石/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其Zr-Hf,U-Th和Y-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它们可作为周潭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8.
西藏各类花岗岩分布极为广泛。锆石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花岗岩中的标型特征也互有差异。锆石矿物含量从北向南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锆石中的Zr/Hf比值是随着岩石的酸度增加和岩体时代变新而降低;锆石的伸长系数是随着岩石中Si-K+Na的含量增加而加大;在冈底斯带花岗岩中的Si和K+Na含量低时,锆石多出现(100)和(111)晶面,而拉轨岗日岩带和喜马拉雅岩带浅色花岗岩中的Si、K、Na含量较高时,锆石则多出现(110)、(311)和(131)晶面;锆石中稀土元素是以重稀土元素为主,其含量占总稀土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陈鸣 《矿物岩石》1990,10(4):14-21
通过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造岩矿物、副矿物、稀土元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自变质作用等方面,讨论了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斑状和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的期次划分。同时,根据花岗岩的若干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规律,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式,探讨了花岗岩浆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云蒙山浅色花岗岩脉及韧性剪切变形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E相对富集;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近平行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5和BH-2-6具有和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似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3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所有分析的样品都不一样,推断BH-2-3有可能是古老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诸如独居石这样的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以残留体的形式出现,不参与部分熔融,导致BH-2-3具有很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高达0.4122的Sm/Nd比值。而其他两条浅色花岗岩脉有可能是云蒙山花岗岩后期岩浆分异的产物,随分异程度的增强和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最后岩浆的SiO2增高、LREE含量减少及Sm/Nd比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