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波 《海洋信息》1997,(5):26-27
海洋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世界许多沿海国家把它列入当今海洋科学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对海洋环境极为重视,1982年8月,国家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到了90年代,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共制定了近十项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内容已包括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以及海洋倾废、船舶、拆船、陆源、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等污染防止的各个方面,并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监视机构,实施有效的保护办法,涉及海洋环境的开发活动正朝着规范、有序展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但沿海各省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由于起步不一,故发展很不平衡。那么,广西海洋环境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海南省海洋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 评述了海南省海洋与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包括: 法规与技术支撑体系、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水质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污染源控制和污染整治、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分析了海南省海洋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是全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当代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了海洋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关注海洋环境保护,促进人海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盖玉泉  马兆虎 《海洋信息》1998,(2):13-14,21
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日益突出,沿海各国都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海洋,世界性海洋开发活动日益增加,海洋环境质量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传统海洋产业向现代海洋产业迈进的新形势下,海洋环境质量已给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正如国务委员宋健在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会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海洋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少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区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围继续扩大,污损事件频发,环境灾害不断,自然与生态的破坏触目惊心──海洋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海洋污染和其他人为破坏,维护海洋系统的健康和完整,确保海洋为人类提供持续的利益,是国际社会和各沿海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焦点之一。我国早在70年代初就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之后国家海洋局受国务院委托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  相似文献   

6.
当代,随着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人类对海洋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大。然而,全球的海洋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70年代末至今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8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198年)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1983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压力,海洋赤潮多次引发灾害,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引起世界各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海洋环境监测作为人类认识和掌握海洋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性工作,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给海洋监测工作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使其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而我国近海海洋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海洋环境呈日趋退化状态。湛江市港湾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湛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及我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又是我国著名的糖业、盐业、渔业、热带作物种植和海洋石油勘探基地。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港湾优良,岛屿多,滩涂广,海洋资源丰富,是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大市。因此,对湛江市海湾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则显得很有必要,以便能更合理地采取措施防治海湾环境污染,更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处在局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依法保护海洋和渔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资源为重点,强化了海洋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海洋环保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海洋环境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组织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监控和评价;负责防治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倾废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海洋环境工作;参与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件;审核新建、改建、扩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环境的保护早已提上人类的议程,正确认识多边贸易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多边贸易规则与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单边规则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关系.实践中存在不少与海洋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这些争端的解决机制的发展是该领域的重要内容.面对世界范围内多边贸易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发展,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和积极面对,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的退化和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也是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分支学科领域之一。随着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把海洋环境保护列入“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目计划,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质量演变过程、规律和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频发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在迫使我们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机制进行反思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工具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思考。文章提出,海洋公共政策工具的有限性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一是海洋的地理属性与公共政策的地域性相冲突;二是环境的流动属性与公共政策的静止属性发生矛盾;三是受限于属地化管理的海洋政策体制本身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效力限制。基于以上认识,文章提出了克服海洋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局限的思路,即充分认识海洋环境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客观规律,树立一体化和整体性的思维和观念;充分尊重海洋的地理国际性特点,运用更多的国际治理工具,构建较为完善有效的国家海洋政策工具体系;针对我国现有海洋政策体制存在的弊端,逐步优化我国的海洋政策体制及机制;大力发展海洋环境科学和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的公民教育和公民行动,扩大公民和社会组织对海洋公共政策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海洋信息》2021,36(1)
海洋环境数据是人类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国外主要海洋国家、海洋领域国际组织/计划、国内海洋主管部门及相关涉海部门、沿海地方省市和地区,以及涉海企业等海洋环境数据公开发布的现状和趋势,从公开发布的数据类型、来源渠道、精度频率、获取方式等方面,重点对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海洋温盐、海流、水位和海洋环境信息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海洋环境数据公开发布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若从1972年5月第一次渤海环境污染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已进入第20个春秋了。20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科研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跃成为拥有十余所专业海洋环境研究机构和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网络体系;海洋环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海洋环境科研的内涵,为国家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法规和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人预言,解决当今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大难题的出路在于海洋,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在咄咄逼人大规模开发海洋的前夜,如何发挥海洋环境科研的“先导作用”,为海洋开发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  相似文献   

15.
海洋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并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共10章98条。分《总则》、《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根本性法规,它的修订颁布,对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家调整人们在使用海洋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它既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法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于1983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该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十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保的领导和投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是防止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减少损害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立足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系统阐述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概念与分类、任务与意义、管理职责与网络体系以及海洋污染的监测等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环境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在社区开展的海洋环境教育中应包括海洋权益教育、资源、海洋自然灾害教育、海洋有毒生物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内容。在实施的同时,要注重运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采取各种社区海洋环境教育形式,通过在社区墙报栏开展公民的海洋环境教育、举办海洋知识讲座、海洋生物标本展览以及利用寒暑假举办社区的中小学生夏令营等形式来开展海洋环境教育,营造浓厚的海洋环境教育氛围,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媒体的作用,介绍和宣传社区海洋环境教育活动等建议,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教育,寻求把海洋环境教育融入当前的社区环境教育中的途径,达到普及海洋环境知识和增强人们海洋意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船舶污染,无论是事故性、还是排放性的,都会给海洋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为此,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控制船舶污染的国际条约体系。 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船舶污染已逐渐成为当代危害沿海各国居民身体健康、损害财产和资源、危害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威胁整个人类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为此,自6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步建立了一套控制船舶污染的条约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它包括全球框架性公约。专项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王泉斌 《海岸工程》2016,35(2):59-65
21世纪以来,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安全和海洋权益维护,国际上开展了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所有这些竞争都离不开对海洋环境的认知,卫星海洋遥感作为世界各国提升海洋环境认知能力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海洋水色卫星遥感是重要的海洋探测技术,它通过卫星平台上的探测器对海洋表面的水色进行探测,反演出海洋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泥沙含量及黄色物质浓度,进而得到其他相关信息。文章在概要介绍中日韩三国海洋水色卫星发展历程及性能的基础上,对中日韩三国的海洋水色卫星计划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基于参考文献对其异同点进行了阐述与评价,从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式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我国未来海洋水色卫星计划发展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