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滩涂围垦是浙江省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出路.通过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与滩涂围垦关系等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设用地的增长为基础;土地供求矛盾,需要以滩涂围垦来缓解;从而阐明了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关系.并对浙江省滩涂资源的4个方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5项保障措施,以利于促进浙江省滩涂围垦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多情景模拟,对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山东海岸带为例,构建山东海岸带土地利用需求系统动力学(SD)模型,设置SSP1-RCP2.6(A-可持续发展路径)、SSP2-RCP4.5(B-经济社会适中发展路径)、SSP3-RCP4.5(C-逆全球化的区域竞争路径)三种情景,模拟至2...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海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并以辽宁省的海岛县长海县为例,提出海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是发展“飞地”经济在大陆建立工业园区,开发无居民海岛发展旅游业,开发滩涂资源、浅海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在规划中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管制,依法治渔,科技兴渔,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中国,海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是海洋资源的主体组成,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管理和保护,已成为推动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引起各级高  相似文献   

5.
耐盐植物牛蒡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利用中国的土地后备资源(滨海200万hm^2多盐土地和内陆3333万hm^2盐碱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海水农业,是当今世界上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可是,不论是改良的耐盐传统作物还是驯化的野生盐生植物,其种植经  相似文献   

6.
借鉴海洋资源开发潜力、旅游开发潜力、土地开发潜力、主体功能区开发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首次提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的概念、构成和指标,并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中的适用性,总结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的方法、步骤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大辽河地区湿地生态功能减退,促进大辽河地区的河流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研究以盘锦和营口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大辽河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GIS技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及空间分布。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地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性;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盘山县区以及盖州东南部分地区,土地面积为2 607.4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0.38%;高度敏感区占整个研究区域的大部分,覆盖了盘锦市、大洼县、营口市、大石桥市以及盖州市大部分地区,土地面积为5 975.5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9.62%。中度敏感区要适度开发,避免生态环境破坏;高度敏感区要恢复与保护原生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永恒的主题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带 ,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 ,海岸带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土地面积 ,养活了42%的人口并提供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1]。但是近几年来 ,由于人口不断向海岸带地区集聚 ,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使得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开发过度 ,环境遭到破坏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 ,研究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择辽宁省海岸带的代表性区域盘锦市作为研究区,利用盘锦市2008年全年的MODIS NDVI 1 km时序数据,采用重点突出湿地的遥感分类方法,将盘锦市土地覆盖类型分为六大类:湿地、耕地、城市、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从每隔16 d合成的优化过的NDVI图像上,通过分析物候变化,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盘锦市湿地面积是1 58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5%。人类近几十年的开发活动已经改变了湿地的原貌,破坏了原来的水生生态系统,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是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填海造陆已经成为全球沿海地区缓解土地短缺、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亚洲已经成为填海造陆的中心。从天津滨海新区到唐山曹妃甸新区,在渤海西北岸正在进行的填海工程其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为了剖析海岸带发展的环境因素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渤海西北岸填海造陆的生态损失采取了回顾性和预测性评价,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货币化计算了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大类10个方面的生态损失。结果表明:2000-2010年填海造陆的生态损失为9.719亿美元,2010-2020年新增填海造陆的生态损失将达7.021亿美元,其中气体调节和水产品供应方面的损失最大。针对填海造陆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在综合评估基础上的合理规划;减少填海造陆面积;优化填海区土地结构;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填海;采用生态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平潭岛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13.
蔡文焰 《台湾海峡》1993,12(2):189-195
本文分析了福建江阴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该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应以发展农业为主,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发展,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水源、封山育林和调整土地生产结构等措施,可供该岛今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研究了闽江口琅岐岛土地资源的形成与特点,把它划分为“1纲3类10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Ji  Hui  Liu  Xin  Zhu  Chengcheng  Yuan  Jiajia  Ji  Bing  Guo  Jinyun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2021,42(4):1-16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 - The utilization of sea areas adjacent to land has rapid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from the land to the ocean. To secure...  相似文献   

17.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因素。结果表明:(1)近40 a内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度可达0.48%,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土地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盐田用地及待利用地;(2)土地利用变化的峰值时段为2000-2010年,变化区域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3~8 km范围内,即黄骅、滨海新区、曹妃甸围填海区域及乐亭沿海陆域。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地形、中心城市、GDP、人口、港口等因素是对土地利用强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且人口及港口建设的驱动效应有所增强。土地财政依赖、过度超前规划是待利用地激增的主要政策性驱动因素,近10 a来的基本农田和滨海湿地保护政策降低了耕地和滩涂的缩减量。当前,冀津沿海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待利用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高强度变化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李飞  金茹  王在峰 《海洋通报》2019,38(4):429-437
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最为重要的海域使用活动,全面准确掌握沿海地区填海造地活动特征对于海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填海造地海域使用过程出发,将填海造地活动划分为在填区、成陆区、建设区,并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判别提取2008-2015年期间沿海地区填海造地影像,并结合海岸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类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5年期间累计填海造地201 738.56 hm2,填海在填区、填海成陆区、填海建设区面积分别为44 607.00 hm2、100 949.65 hm2、56 181.91 hm2;总体空间分布上填海造地在部分地区呈集聚分布态势,与海岸地貌类型紧密关联,低潮出露潮滩海岸填海造地有109 614.38 hm2,河口海湾区域填海造地可达132 767.41 hm2;港口+工业、城镇+旅游两种组合类型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填海造地区域开发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生态用海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海域综合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海域综合管理的新形势,也是新挑战。文章主要阐述了山东省在海域综合管理中生态用海面临的形势,分析了海域综合管理中生态用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项目生态门槛、事中事后监管、陆海统筹、退"用"还海等4个方面给出了海域综合管理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