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景学义  李帅 《黑龙江气象》1996,(3):18-18,20
1995年8月4日到9月30日,将SPS暴雨预报模型用于实际预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总结,认为该预报模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7月28-29日大范围暴雨过程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锋生角度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以及卫星云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SPS等预报方法的应用,得出北脊南槽形势是黑龙江省产生暴雨的典型环流场,暖锋锋生是产生暴雨或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顾欣 《贵州气象》1999,23(6):6-7
利用MICAPS人机交互系统实测资料和T106数值预报资料对6月30日至7月2日我州连续出现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切变相互作用造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并分析了T106的几个物理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暴雨站数预报在暴雨落点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暴雨站数预报与站点降水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暴雨落点,在1998年7月 ̄8月的暴雨落点预报中,TS评分达到22.4%,超过了HLAFS和主观预报。进一步的研究的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充分利用降水量预报的空间分布信息,预报准确率还在较大的可提高空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暴雨落点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唐洵昌  张欣 《气象科学》1997,17(3):221-229
我台以SGI工作站为计算平台,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JMNFS)。本文则应用该系统对1996年6月28日,7月3日、7月14日三次梅雨锋上发生波动后发展成江淮气旋,在江淮地区造成大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结构特征物理机制和一些预报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应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进行了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与大—暴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大—暴雨发生前2天至发生后2天的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都能提供大—暴雨的预报信息。应用不同时刻的环境要素为预报因子构造的预报方程对大—暴雨都具有预报能力。用大—暴雨发生前后信息进行预报,对应用当天信息进行预报的错误具有修正作用。应用多时刻环境要素为预报因子和统计释用方法构造的大—暴雨集合预报,由于独立预报信息的增加,有利于捕获大—暴雨的预报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1994年6—8月中央气象台暴雨预报检验林明智,毕宝贵,乔林(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1前它近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对暴雨预报方法和暴雨预报评估技术研究取得一些进展[1-3],在暴雨预报评估方面提出了划分三个评估等级(暴雨过程预报、落区预报和落...  相似文献   

8.
采用暴雨站数预报与站点降水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暴雨落点,在1998年7~8月的暴雨落点预报中,TS评分达到22.4%,超过了HLAFS和主观预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充分利用降水量预报的空间分布信息,预报准确率还存在较大的可提高空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暴雨落点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低涡暴雨的分析预报一—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王茂林肖春梅(晋城市气象局048000)1990年9月22日我市所属各县普遍降了一次大~暴雨,其中晋城市降了47mm,阴城33mm,陵川32mm,高平38mm,沁水21mm,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0mm,3小时...  相似文献   

11.
对1998年夏季汛期(6~8月)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6~8月期间用IAP-ETA暴雨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每天的24小时的降水实时预报;首次采用从Internet网上获取的NCEP资料,作为初值。预报的结果表明,ETA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NCEP资料是有用的,尤其是在高原和广大海洋资料稀少地区。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每年有大——暴雨9—21次,多集中在7、8两月。我们在省、地台天气预报的指导下,运用本站预报工具,长期定趋势,中期制定过程,短期报强度,较准确地预报出1973年7月8—9日的一次大——暴雨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明玉  袁野  杨金锡 《气象》1996,22(1):46-48
采用逐步回归和三级判别方案,以T4248小时预报资料代替实况诊断量作汛期安徽分区暴雨预报。通过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果表明:(1)两方案预报暴雨的CSI评分为0.30—0.71,对省级分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逐步回归方案的预报效果优于三级判别;(3)丰梅年T42模式的预报效果好干枯梅年。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气象中心T106、HTLAFS和武汉暴雨研究所MAPS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湖北省县(市)测站短期降水预报模型,该模型1998年开始投入业务试用,至1999年底已运行2年,试验结果表明,其预报结果对实时业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暴雨是三度空间各种要素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从分析每日08~s 500mb 温压场关键区指数着手,配合单站指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预报单站未来24小时大—暴雨的多元回归方程。由于大—暴雨出现前24小时气象要素呈现“量变到质变”的明显转折,把起报日建立在这一关键时刻,在汛期短期预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预报思路: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贮备及源源不断地水汽供给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条件。我  相似文献   

16.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1996年7月25—28日暴雨特点和兰州中心气象台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区域性暴雨落区预报基本正确,降水中心吻合,但量级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济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分析李宗漯(济宁市气象局.272137)济宁暴雨多出现于夏季(6~8月),而且量大集中,有时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分析了几种情况下的暴雨日变化特征,得出夜间多暴雨的结论,这对暴雨预报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济宁夜间多暴雨...  相似文献   

19.
1991 年江淮暴雨的定量预报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hreat Score方法,对1991年6月12—15日,6月29日—7月12日江淮持续暴雨的定量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大雨和暴雨预报,目前主观预报优于客观预报。数值预报在降雨定量预报的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夏季降水分县分级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兴旺 《气象》1997,23(10):27-30
将国家气象中心T63和HLAFS,武汉区域中心MAPS数值预报模式的短期降水预报分别以所属7个测站上,以此作为预报因子,运用灰色预测GM(O,h)模型制作 孝感市夏季短期24小时降水分县分级预报。经1996年夏季业务应用,其一般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分县预报质量较高、暴雨落区落占预报能力较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