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胞外酶的生态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微生物食物环”的概念由Azam,F.等1983年,HagstrOm,A.等1988年提出以来,众多学者把研究热点集中于异养微生物类群以及它们有效利用有机物的方式上。因此水体中有机物与异养微生物类群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关键问题。海水中的有机物总量颇丰,但只有一小部分的溶解有机物(DOM)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被异养微生物所利用,这远远无法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约80%~90%的DOM以高聚物的形式存在,但无法被直接吸收利用,只有通过胞外酶的解聚作用才能使它们转变为小分子有机物,而被异养…  相似文献   

2.
九孔鲍肠道及其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产酶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俊鹏  程璐 《海洋通报》2006,25(5):22-28
2002年5月从汕尾健生鲍鱼场养殖水体和成鲍肠道中分离筛选到26株异养细菌,其中11株来自成鲍肠道,15株来自养殖水体。对它们产胞外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异养细菌中有72.7%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或明胶酶,9.1%分泌脂肪酶,45.5%分泌卵磷脂酶;水体异养细菌中则有46.7%能分泌蛋白酶或脂肪酶,66.7%分泌卵磷脂酶、淀粉酶或明胶酶。比较发现,肠道中脂肪酶或卵磷脂酶生产菌的比例小于水体异养细菌的比例;而蛋白酶、淀粉酶或明胶酶生产菌的比例却高于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比例。另外,水体异养细菌分泌多种胞外酶的能力强于肠道异养细菌。由此揭示现有鲍鱼肠道菌群结构的不完善,进而为通过添加有益菌而提高鲍鱼饲料利用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东海大陆架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洋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异养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质和无机化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从海洋食物链的角度来看,分解各种类型有机物而得以增殖的异养细菌自身也是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营养源。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对海洋中某些细菌的代谢活动与其他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 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资料已有不少报道。但至今尚未有人发表过东海大陆架海域海洋微生物生态调查的报告。东海大陆架海域江河交汇人海,大陆对海洋的影响极为突出,水文和底质情况复杂,水产资源丰富,因而特别富有多样化的有机物来源。调查和了解这一海域中异养细薗生态分布规律,并研究其参与物质转化过程的特异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海洋生态学问题,而且对于阐述东海大陆架的特点也极有价值。本文着重讨论异养细菌在东海大陆架的生态分布特征及菌群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海洋围隔中异养细菌与环境中氮、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向海水中施加不同浓度的氮和磷,研究海洋异养细菌与海水环境中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开始后海洋异养细菌的数量就迅速增加,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第7~8天达到峰值。但在海洋异养细菌数量达到峰值后,海水中氮和磷的浓度有所回升,磷元素促进了海洋异养细菌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同时海洋异养细菌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无机氮,海洋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海水环境中氮和磷的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亚洲沙尘是全球沙尘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海是受亚洲沙尘影响较大的海域。沙尘沉降是海洋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海洋异养细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亚洲沙尘沉降对黄海海域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影响,于2014年11月在北黄海S1站位和南黄海S2站位分别进行了船基围隔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沙尘和无机磷研究沙尘沉降对海洋异养细菌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沙尘的添加在南、北黄海海域均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沙尘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北黄海和南黄海异养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62%和45%;磷的添加在北黄海海域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磷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异养细菌丰度增加了50%。研究表明,沙尘能够缓解北黄海磷对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增强异养细菌的活性,提高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南黄海海域,沙尘在短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降低了异养细菌的活性;沙尘在长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强了异养细菌活性。等量沙尘的沉降方式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胶州湾海洋异养细菌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共存体系中,分离出6株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异养细菌,并做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enature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其中一株对小球藻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余菌株则没有明显的效果.6株细菌能在小球藻产生的胞外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e rials,DOM)溶液中生长良好,共存细菌对提高菌藻体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具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于2012年8月利用现场调查结合现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呼吸速率、比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异养细菌生物量低于北部海域;外源营养物可显著影响南海南部异养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在海盆区域S1站,异养细菌生长主要受DOC和氮限制,同时添加DOC、氮和磷会使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明显增加;而在近海陆架S2站主要受磷限制,DOC和磷的添加会极大地促进异养细菌生长。分析发现,外源营养物在促进异养细菌生长的也同时也提高了异养细菌的物质转换效率,使异养细菌的异养程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夏季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在一个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大于底层,表层平均8.99×109个/L,底层平均5.23×109个/L。胶州湾水体异养浮游细菌日变化幅度在表层水体较为明显,底层相对较小,但其变化规律均为最高值在小潮期而最低值出现在大潮期。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及水温和日光中的紫外辐射是影响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交换是影响其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参数的测定和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洋中的异养细菌利用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转换为自身颗粒物(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POM),然后被原生动物(主要是鞭毛虫和纤毛虫)捕食后再传递到后生动物构成微食物环(microbialloop)。近20多年的研究证实异养浮游细菌作为二级生产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国内研究海洋异养细菌的参数一直是细菌生物量(bacterialbiomass,Bb)、细菌生产力(bacterial production.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