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地质灾害具备自然、社会和资源三重基本属性。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地球内动力、地球表层外动力和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4种地质作用。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程度加重导致地质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绝对量是持续上升的。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可以实现因灾伤亡人数持续减少,灾害损失相对社会财富增长的比例持续降低,从而实现控制地质灾害增长的趋势。提出了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目标、战略对策和减灾行动,强调建立政府、科学技术界、工程企业界与公众社会“四位一体”的减灾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减灾理念从被动防治向科学开发地质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杨勇 《云南地质》2003,22(1):121-128
资源学、环境学与经济学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又具有密切的内部联系。资源(自然资源)、经济和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用综合发展的观点,分析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论述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这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地质灾害状况及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从北京市自然地质背景和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目前资源开采中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程度以及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论述了北京应尽快制定、颁布与实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北京市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矿山环境污染,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监测预报工作还很少。纵观北京市社会、经济及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已逐步显现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等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困扰。目前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都显示出本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作还很薄弱,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健全。因此,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应使地质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改善目前地质环境,保证北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与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总结和与其它地区的对比,对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是脆弱敏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条件下,未来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地震、洪涝、地面沉降、软弱地基、滑坡、泥石流以及海岸侵蚀和风暴潮灾害是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问题,且彼此间有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灾害防治都必须重视学科交叉结合,尤其是与海洋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社会经济学的结合。(3)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21世纪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将会更加迅速,因此,必须加强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建立系统的理论,既要重视对现状的总结,又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科学的判断,着重灾害的防治与环境的改造、未来的规划与设计,才能更有效地为沿海地区的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做出工程地质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山东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瑜  庄会波  宋秀英  孟祥彬 《水文》2003,23(2):37-41
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方法与分级标准;按协调程度对山东省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为7个类型区。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探讨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科学面临的新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讨论了当今地球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并介绍了美国1997年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概况,全球变化研究对于认识、评价和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地球科学正面临着4方面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各种污染使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国内和省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其对我国、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援引实例阐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坚持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坚持将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从整体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运用经济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构表征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评价指数是指标体系的基本上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协调系数和可持续系数。协调系数用来评价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状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用可持续系数来评价。  相似文献   

9.
社会地质学是由本文作者提出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社会学和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地质学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普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作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战略目前,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高度重视的“持续发展战略”,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的发展经济的新概念。其基本观点,是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为前提而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可分为三大类: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人是环境的主体;自然环 境,是不以人类意志发展的自然界环境,自然界是主体;地质环境,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它具有其 特殊性,人类是与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与地质环境共同发展,而地质环境是主体。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 问题是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的流失与荒漠化、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 市发展中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在我国日趋严重,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 产,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2003年的统计全国实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约有16万处,受威胁的人口约1155万人,财 产约2014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观点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平根 《地学前缘》1996,3(1):35-42
首先从系统观点总结了人一地质环境系统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周期性、界限性、进化性、不可逆性及社会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社会经济方法、非线性科学方法、环境地质编图、综合评价预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其中,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于一体的集成技术方法。而电子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贯穿于环境地质勘查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原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但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引起了多种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下含水层疏干;地面发生沉降及出现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等。作者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高效用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海水、咸水、减少淡水用量;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是缓解河北平原缺水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区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自然环境综合特征的基本反映.以西北地区的气候分区、地貌分区、植被分区(生态分区)为基础,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划分为5个自然分区:阿尔泰-准噶尔区,塔克拉玛干-毛乌素沙漠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区.这5个区有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特征,因而开发对策和环境对策是不同的,应予以分别对待.正确认识各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才能实现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强化对城市地质社会需求的分析,加强在城市地质信息收集与整理、沿海沿江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方面的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功能结构上的战略转变将是地质工作为上海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长期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的现代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沈永和¥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矿产资源的现代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沈永和(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为求得社会、经济、环境与人类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于80年代中后期提出、并得到世...  相似文献   

19.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防治地质灾害的角度,探讨防治工程如何结合三峡库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力求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利益为最佳兼顾,从单纯的地质灾害工程防治综合向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问题转变,坚持防治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将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力求获得库区整体的最大综合实效。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第四纪科学家而言,古人地关系的研究只能通过环境考古学来实现。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第四纪科学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重建古人类活动区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②探索遗址形成和废弃的自然原因;③包括农业考古、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等的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不同尺度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小尺度环境考古,采用主题研究;中尺度、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所有的高级尺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低级尺度研究基础之上,就像一座金字塔。低级尺度研究是基础,是高级尺度研究资料和证据的积累;同时不同研究尺度可大可小,它的界定根据研究主题而决定。第四纪科学在环境考古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古学家与地学家的精诚合作,需要双方多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还处在资料积累阶段,应该循序渐进发展环境考古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