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陡墙式海堤复坡平台高程和宽度对波浪爬高的影响。平台越宽对波浪爬高影响越大,平台位于静水位处对波浪爬高影响最大,并得出了受平台影响的波浪爬高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可供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波浪爬高随消波平台宽度变化的一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华 《海岸工程》1989,8(2):42-45
笔者在水槽中用带平台的复坡式海堤进行断面要素和堤前波要素对波浪爬高影响的试验中,发现在某些条件下,随平台加宽,波浪爬高起先减小,然后增加,接着又减小。在试验范围内,增加的数值已达到0.41米。就笔者接触到的文献中,均未提及这一现象,现有的波浪爬高计算公式中也未予考虑,如果忽视,可能会对海堤工程的安全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波浪的方向分布对波浪的传播及其与工程结构物的作用都具有明显影响,目前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向波浪进行的。为了研究方向分布对群墩结构上的爬高影响,基于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理论解,结合多向不规则波浪的造波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系统地对群墩周围及表面上的波浪爬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方向分布对波浪爬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且不同位置处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如果按照单向波浪计算,可能低估或者高估群墩周围的爬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规则波生波技术模拟珠江三角洲快速客船实测船行波,分别在波浪水槽和波浪水池中进行了船行波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波要素、不同入射角以及不同护岸坡比、平台宽窄、护面层结构等对船行波在斜坡护岸上的爬高影响,取得了船行波在斜坡式护岸上爬高的经验关系式。为珠江三角洲内河航道快速客船船行波作用下护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波浪在混合式海堤上的爬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以及对影响波浪爬高诸主要因素的递推分析法,分析了波高、波长、平台宽、平台顶高程、斜坡坡比及相对水深等因素对混合式海堤上波浪爬高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波浪爬高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不规则波对平板护面单坡堤的波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和资料统计分析,选取了计算不规则波作用在平板护面单坡堤上的波压力计算模式及其沿斜坡的压强分布计算方法。应用本文所提供的换算系数,可求得各累积频率的波压力  相似文献   

7.
选用水槽和港池物理模型方法以及已有的一些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结合SWASH模型,对孤立波在海堤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进行验证,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计算和分析几种不同内坡形式的海堤堤顶决口,确定合适的海堤内坡边界条件。研究分析表明,验证后的SWASH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海侧来波和陆域越堤波浪的联合计算,为决口海堤洪水波传播模拟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用水槽和港池物理模型方法以及已有的一些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结合SWASH模型,对孤立波在海堤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进行验证,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计算和分析几种不同内坡形式的海堤堤顶决口,确定合适的海堤内坡边界条件。研究分析表明,验证后的SWASH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海侧来波和陆域越堤波浪的联合计算,为决口海堤洪水波传播模拟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波浪爬高是海岸工程中重要的水动力学问题之一,其数值模拟方法通常是通过离散Navier-Stokes方程或Boussinesq方程实现的,其中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本文应用该方法模拟相同水深下,不同波高的孤立波在45(°)陡坡上的爬高,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及已有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模拟出孤立波激散破碎过程及粒子分布和速度场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对密度近似方程进行重新初始化保持了流场内的质量守恒,同时整个计算域内的压力分布更加规则,说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在波浪爬高计算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平缓岸坡上波浪破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200的缓坡上进行了规则波与不规则波破碎的实验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分析了波形的不对称必至波浪破碎指标的影响,并以此对合田良实和Nelson关于极平缓坡上规则波破碎指标的分歧作了解释。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底坡坡度i、相对水深d/L。及波形的不对称必至不规则波的破碎指标的影响较小。合田对规则波的破碎指标在不规则波条件下仍然可用,但系数A应取为0.15。不规则波波长与同周期按线悸理论计算之波长的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波浪非线性对爬高的影响,解决防波堤等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数学模型试验、物理模型试验、规范公式得到的防波堤波浪爬高对比分析,分析了非线性主要影响参数厄塞尔数、相对水深和波陡对波浪爬高的影响规律,指出规范公式计算时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进行修正、拟合,得到了强非线性规则波浪爬高的计算方法,可适用于斜坡堤断面的波浪爬高计算,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新的波浪爬高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研究结果可为防波堤等实际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海堤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平台宽度和平台高程对波浪爬高的影响,得出了具有平台斜坡上波浪爬高的经验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波浪增减水的实用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提出了一种模拟近岸区波浪增减水的实用数学模型.首先采用考虑波能损失的抛物型缓坡方程数值模拟波浪破碎引起的波浪复振幅变化,接着根据计算得到的波浪复振幅,采用一种新的辐射应力公式计算辐射应力分量,然后采用深度平均方程计算波浪破碎产生的增减水.采用该模型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增减水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近岸区由于波浪破碎引起的增减水.  相似文献   

14.
近岸植被对波浪爬坡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在自然界中,由于植被的死亡、再生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近岸植被通常呈片状分布,且其内部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本文以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为基础,引入植被作用项,建立了模拟近岸植被区波浪传播的数值模型,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进而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片状分布植被对孤立波爬高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片状分布植被能有效减小孤立波爬高;对于均匀分布的片状植被,高密度片状植被对孤立波爬高的消减效果优于低密度片状植被;对于相同密度、不同分布形式的片状植被,均匀分布的片状植被对孤立波的消减效果优于不均匀分布的片状植被;对于不均匀分布的片状植被,前密后疏的片状植被对孤立波的消减效果优于前疏后密的片状植被。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岸海域极端海况的防灾减灾问题,准确模拟追踪海啸波传播过程,再现液面局部射流、崩破波等波面湍动现象。建立SPH数值水槽,边界条件基于固壁粒子法,减少海堤坡角改变对计算域精度的影响,讨论粒子间距设置对模拟精度的影响。模拟7种不同海堤坡角下波浪的爬高与衰减情况,讨论了海堤坡角变化对消波系数的影响。当粒子间距设置为0.002 m时,模型能准确地捕捉海啸波的强非线性现象。随着海堤坡角增大,海啸波峰值爬升率增大,波浪越堤后因崩破波的产生,波能衰减进一步加剧。当坡角较小时,消波系数随坡角的增大提升明显,而后趋于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键  孙大鹏  吴浩 《海洋工程》2018,36(4):138-146
采用黏性流体的连续性方程、雷诺时均N-S方程作为基本控制方程,RNG k-ε模型模拟湍流效应,VOF方法捕捉流体自由表面,结合主动吸收式造波理论,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二维不规则波数值水槽。在验证数值水槽造波性能的基础上,数值模拟带胸墙斜坡堤的越浪,并将数值计算的平均越浪量与已有物模试验值进行对比,两者趋势一致,吻合良好;表明该数值水槽模拟不规则波作用带胸墙斜坡堤越浪的准确性。针对带胸墙斜坡堤,藉此分析了堤顶超高、斜坡坡比、坡肩宽度及坡肩高度对其平均越浪量影响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对斜坡堤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岛屿周围珊瑚礁在抵御海啸灾害中的作用,采用激波捕捉类Boussinesq模型FUNWAVE-TVD,对孤立波在理想化三维岛礁地形上的传播及爬坡开展了现场尺度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礁坪宽度、礁前斜坡坡度、礁后斜坡坡度、珊瑚礁糙率对岛屿四周孤立波爬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珊瑚礁的存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岛屿四周孤立波的最大爬坡高度;入射波高、礁坪水深、礁坪宽度、珊瑚礁糙率是影响珊瑚岛礁四周孤立波爬坡分布的主要因素,岛礁四周最大爬坡高度会随入射波高和礁坪水深的增大、礁坪宽度和珊瑚礁糙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大;当礁坪水深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珊瑚礁主要会对岛屿背浪面的爬高失去影响,而当礁坪宽度和珊瑚礁糙率减小至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岛礁四周最大爬高高于无珊瑚礁时爬高的现象;礁后斜坡的变缓会使岛礁周围的最大爬高有所减小,而礁前斜坡坡度对珊瑚岛礁周围的最大爬高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河航道岸坡上种植植物,能够起到消减船行波、保护岸坡稳定的作用。本文借助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不同植物分布密度、不同航速的组合试验资料分析,发现柔性植物对船行波具有显著的消减功效,并呈现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植物对船行波爬高、回落、流速的消减呈现出逐渐趋缓的态势,经过拟合分析,确立了植物分布密度与消减船行波爬高与回落关系的经验公式,可为生态航道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港口波况恶化的可能成因,确定观测和分析目标。根据港内波浪中船行波占相当份量的因素和测量作业不能干扰港务活动的要求,讨论了有关港内波浪观测仪器设备、测站布设、观测方法和质量控制的问题。根据波况恶化分析的要求和非平稳波动过程的特点,研究了波浪频谱和特征值的计算、波浪能量的方向分布、不规则波沿海墙的反射和风浪、涌浪及船行波计算的技术。最后作为实例对某港进行了波况恶化的观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坡印廷矢量分解波场、高斯加权去噪,以及在三维模型定向照明中的测试研究,可以促进基于坡印廷矢量地震照明方法的推广应用。在目标区通过反向照明分析得到了采集参数最优范围;根据坡印廷矢量定向分解波场,统计不同照明角度对应的能量分布情况,得到最优照明角度范围;并通过高斯加权去噪,提高了波场分解的分辨率与保真度,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射线追踪照明避免了高频近似,相较于单程波照明波场信息更加全面,相较于频率域的波场角度分解计算更加简单高效,加入加权去噪后,角度分解的波场信息信噪比和保真度均有提高。在三维模型中,该方法实现了倾角照明和方位角照明。试算结果不仅为复杂的二维地质模型中地震采集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在三维模型中采集参数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拓展了坡印廷矢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