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碎屑岩储层地震解释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根据碎屑岩储层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相控储层预测"的解释方案,即高分辨率目标处理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地质沉积演化分析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该研究思路的核心就是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潜力的基础上,将地质和地震方法结合起来,遵循整体规律到局部雕刻的储层预测思路,可以避免因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问题,提高地震储层预测解释的精度,有效地服务于勘探开发。通过亚诺斯盆地A油田碎屑岩储层预测实例展示了该解释方案的应用效果,充分证实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碎屑岩储层预测解释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相浊积岩体积小、粒度细、单层厚度薄、相变快,受上覆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的屏蔽作用、沉积规律以及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湖相浊积砂体的地震预测技术一直难有突破。以东营凹陷牛20区块为例,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和技术,将沉积模式与地震反射特征、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以井点为约束,通过识别前积界面,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实现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是识别和预测湖相浊积砂体的关键。在等时界面控制下,通过正演模拟方法,认为混合相位子波拓频技术和分频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主频与分辨率,采用90°相位转换可以将反射波瓣提到地层的中心,实现地震相位的岩性地层意义,最终将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相结合实现了浊积砂体的有效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是南海西部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受该区复杂地质条件与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其前古近系潜山优质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研究难度较大。从已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精细划分并评价了古潜山储层纵向有利相带,并应用蚂蚁体融合曲率体技术刻画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空间展布,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基于倒谱变换的地震纹技术,从正演模拟出发,开展了古潜山有利储层含气性分析,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4.
PH油气田A油藏埋深较大,储层薄,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无法有效区分储层。为了能精细的描述储层,指导开发井的布井方向和井型设计,针对PH油气田A油藏的储层特点,利用Jason软件的InverMod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InverMod反演(测井属性反演)是一种在地质框架模型控制下,用地震资料作约束,以测井资料为主体的储层反演技术。该技术在PH油气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反演结果表明A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成块状分布。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生产井的钻探情况吻合较好,对井位优化、油藏挖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滩海地区浅部具有地震采集条件差、资料品质低、储层岩性变化大、砂泥和泥岩难以区分等缺点,导致储层描述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垦东滩海地区为例,通过井震结合,形成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反演追踪、属性提取查明"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在具体描述时,先将环境校正后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相位、能量准确对比,从而标定储层;同时进行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从而实现砂岩储层的横向追踪;并通过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明确储层的平面分布。储层描述发现,垦东滩海地区馆陶组IV砂组储层呈SN向条带状分布,显示曲流河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6.
受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限制,薄储层、微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刻画始终是困扰油田精细勘探与开发的难题之一。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反演技术为提高地震综合解释精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技术在高精度频谱分解基础上不依赖于先验模型及解释层位等约束,基于叠后地震数据体可直接反演并得到地震反射系数序列。该数据体具备很高的分辨能力,作为基础数据在地层层序细节刻画、薄储层及小断层等微小地质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技术在渤海数个油田中进行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频谱分解技术是将地震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分析振幅、相位在频率域的变化。频谱分解能够得到高于常规地震剖面分辨率的成像效果,提高不同地质体对信号的响应能力。针对南黄海崂山隆起碳酸盐岩,通过对比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S变换等不同算法的频谱分解方法,探讨了各自的适用特点,最后优选出S变换对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提高了地震分辨率,为研究区储层和断层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横向变化快,井少难以控制横向展布的问题,充分应用地震属性对曲流河河道的约束能力,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应用井-震结合研究该区储层展布规律。通过井与平面地震属性结合研究河道的展布方向及规律,利用连井剖面与地震属性剖面结合认识河道边界,进而掌握了曲流河河道在平面展布和纵向上叠合规律,明确了该区主力储层的发育特征,有效解决了井少条件下难以控制储层横向变化的问题,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该区的开发井部署。  相似文献   

9.
地质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滩海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造成钻井少,各种资料获取、采集难度大,给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大港滩海关家堡开发区为例,提出在前期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储层约束反演与地质建模相结合,建立储层岩性模型,并在岩性模型的控制下实现储层参数建模,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出沿设计井轨迹方向的预测曲线成果,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利用该建模思路与成果,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现场实施效果显著,其建模方法对于类似滩海稀井网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渤海PL油田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大型河流相油田,在其注水开发过程中,亟需准确认识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以便优化和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针对油田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上薄砂体发育的特点,利用丰富的压力、水淹等生产动态资料及相位转换后赋予地质意义的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砂体的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早期以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的砂体连通性分析成果,并引入注采连通率概念,用来定量表示井组范围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的连通性.该套方法在PL油田注水优化及井网调整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其它河流相注水开发油田井组范围内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为了增储上产,开展有效的储层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受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储层预测很难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此,对子波分解与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能反映储层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发现低频端包含了较多的储层信息,对储层空间展布的精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研究工区的储层预测中,获得了与钻井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反演综合应用了测井资料在垂向上的分辨力和地震资料在横向上的连续性以及所包含的丰富的岩性和物性信息,把界面性的地震数据转换成岩层性的测井数据,使其能与钻井、测井直接对比,并以岩层为单元进行地质解释,研究储层特征的空间变化,描述储层的分布特征,为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中对比各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举例介绍了针对复杂地质情况时反演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根据工区的已知钻井等地质资料,利用反演波阻抗数据体对工区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为了增储上产,开展有效的储层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受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储层预测很难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此,对子波分解与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能反映储层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发现低频端包含了较多的储层信息,对储层空间展布的精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研究工区的储层预测中,获得了与钻井结果相吻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分频技术广泛应用于厚储层研究,砂体边界刻画等领域。分频RGB融合切片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应用较广的技术。笔者在应用该技术做储层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属性对储层含油气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并在开发实践中,对属性显示油气异常区布置调整井,取得较好的油气发现,增强该属性应用于油气检测的信心。地震资料的反射信号与储层含油气性间有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提出过诸多理论致力于地震资料的直接烃检工作。笔者从波动方程推导出含油气储层高频能量衰减加快,因此可以利用分频振幅能量的差异性来放大油气异常信息。设计正演模型论证储层充填油、气、水时振幅能量差异性以及不同频率下不同流体储层的振幅能量差异,证实含油、气、水层在不同频率下能量特征存在差异,砂体厚度在λ/8~λ/4波长区间段,含油气储层的低频增强,高频衰减特征较为明显。基于此结论,利用低、中、高频体进行RGB融合,结合实钻井的油气信息可以预测含油气潜力区。利用该思路在实际油田生产中,设计1口评价井取得100万m~3储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研究区Z2地区储层埋深大,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结合沉积相,应用三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属性技术对于Z2地区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的刻画较为清晰;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对于纵向上精细划分储层效果显著,但在Z2地区的应用效果较差,纵向分辨率较低,难以准确预测砂体;地质统计学反演则可以提供研究区高分辨率的砂泥岩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是地震解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就是地震技术与地质思路的紧密结合,以地质模式约束地震的多解性,以地震的精确性约束地质的粗放性。以渤海海域锦州20-A构造为例,从圈闭精细描述和储层预测2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油藏早期评价中的应用。着重强调了地震技术与地质思路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地质体精细刻画的关键。该套技术组合在锦州20-A构造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表明,在少井、无井及低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海域,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技术,可有效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刻画沉积体系演化规律,这是陆相断陷湖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基于高分辨率处理地震资料,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以体系域旋回为单位,结合单井的岩性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定量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始新统文昌组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地层岩性与地震极性关系,并对已钻井开展岩石物理分析,最终在SQ2筛选不同时期切片,雕刻了文二段沉积时期,东、西两侧向湖盆推进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展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煤层较为发育,且煤层厚度差异大,导致目的层属性值存在区域性差异,采用同一种参数提取属性不能有效表征该区地质体特征;同时由于地震属性值是地质体特征(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单属性参数具有多解性。在地质体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多地震属性优化下的神经网络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分区砂岩储层预测。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避免了单属性多解性和多属性综合判别精度低的缺点,提高了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储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地震检波器是实现把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不同检波器具有不同的相位特性和频率特性。从检波器的振动理论方程着手,分析了地震资料反射品质与检波器特性的关系。结合地质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在相同采集因素条件下,执行特定的试验内容,考核了不同检波器类型及其性能,对资料进行了有益的处理方法尝试,获得实用而有意义的结论。在目的层较浅的探区,试验数据表明采用自然频率较低的检波器和特殊的低截处理方法同样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进步,对老三维地震资料二次攻关处理是挖资料潜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或者定性评价黄土塬这种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资料二次攻关处理效果是资料处理的难题之一。通过对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的精度对比,对处理流程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一套相对可靠的三维地震资料二次攻关处理评价流程,为后续开展类似攻关处理资料评价建立模板,并开展新老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效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黄土塬区三维地震重新处理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