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信 《物探与化探》2005,29(5):404-408
阐述了西部地区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 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 说明在西部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对淮北矿区地震地质条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在淮北矿区应用中存在不足的原因;通过对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特点的阐述,用多个实例证明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淮北矿区构造勘探及岩性勘探中的优势,指出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发展方向,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试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属矿地震勘探的发展概况,在全面分析金属矿地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各环节应具备的基本技术措施,以铜陵金属矿地震勘探为例论述了简单地质条件下进行金属矿地震勘探的多次覆盖技术。探讨了金属矿地震勘探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煤矿安全高效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形成了从一维地震(1D)、二维地震(2D)到三维地震(3D)的技术系列,实现了从资源勘探向采区勘探、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技术进步,而四维地震(4D)将进一步实现地震勘探从静态探测到动态探测的技术跨越。基于空间-时间维度的概念,在1D到4D地震勘探4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1.5D(如非零偏移距VSP)、2.5D(如宽线二维地震)和3.5D(如三维地震动态解释)等3个过渡阶段,给出了1D与1.5D、2D与2.5D、3D与3.5D以及4D等7个不同阶段的时间-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煤田地震勘探从低维到高维、从空间维到时空维的维度增加,使得地震勘探所获地下信息量出现指数级增长,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精度相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不断进步的内在引擎;(2)基础理论研究的厚积薄发、地震勘探仪器的升级换代和煤矿开采技术的需求驱动,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持续进步的外部驱动力;(3)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加速了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5.
从阵列信号处理的角度对地震勘探中一些重要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包括地震勘探中的阵列设计、常用的抗干扰技术,组合法、叠加法、速度滤波和反滤波等。为了形成关于地震勘探中信号处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给出了地震勘探的模型和地震勘探中信号处理所面对的信号环境,讨论了地震勘探中信号处理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槽波地震勘探仪器的研制能够有力推进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矿地质构造勘察等领域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析槽波地震勘探实例,对比国内外多款新型槽波地震仪采集站,结果表明:无线遥测式地震仪是槽波地震勘探仪器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采集站都使用有Δ-Σ技术的24位AD转换器,前置增益都是多倍率。地震仪器采集站的性能满足槽波地震勘探需要,但是地震检波器的性能制约了槽波地震仪整机性能的提高。分析6种不同类型地震检波器的原理和性能,目前地震检波器主要是围绕提高灵敏度,拓宽频率响应范围和增强抗干扰能力3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高性能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在槽波地震勘探中有较好应用前景,进一步介绍了一种压电地震检波器芯体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物探院现拥有的地震勘探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最近几年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自行开发研究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实例介绍了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与其它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震波全波波动方程,分析了岩性地震勘探所依赖的岩性参数,并对岩性地震参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岩性地震勘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岩性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要求,并进一步介绍了进行岩性地震勘探的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9.
陷落柱是煤田勘探开发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体,陷落柱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单纯依靠常规纵波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精细勘探的需求。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得纵波和转换波地震资料,提供更丰富的波场信息,且转换波对于埋深较浅的小幅度构造有更高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将多波地震技术应用到煤层陷落柱研究中,利用数值方法对煤层陷落柱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模拟研究,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方法对构建的陷落柱模型进行多分量正演模拟,然后分别对波场分离后的PP波和PS波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测试。通过对两个小尺寸陷落柱模型进行多波地震数值试算表明,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煤层陷落柱探测方法,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有利于查明煤层陷落柱构造,对陷落柱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本文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三个应用实例说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有时会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并可使地震资料解释依据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0月至1996年底的7年间,淮南矿区在7对矿井和井田内进行了大面积、多层次的高分辨率数字地震补充勘探,勘探总面积达243.3km^2,测线总长156.375km,物理点共计65077个。地震勘探提高了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新查出一批落差小于20m的断层。7个井田内共解释出断层297条,其中地震补勘新发现169条。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是一有效的技术手段,其勘探成果为修改矿井、在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3个关键参数及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先进地震勘探技术的集成,具有组合性和相对性,应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在分析了山西煤矿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山西煤矿采区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应遵循“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3,必要条件)和相应的关键采集及处理技术(X,必选项) ”的“ 3+X”技术路线;在数据采集中,应以提高信噪比为核心;在数据处理中,应以高精度静校正和叠前去噪为核心。将该技术运用到山西某矿工程实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证明该技术路线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并促进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煤矿采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广科 《地质与勘探》2004,40(Z1):211-214
山区地震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由于搬运运输困难,常规的大型地震仪器设备在山区非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研究适合于山区地震勘探的地震仪器,我们在铜陵金属矿区,进行了不同地震仪器设备的对比试验研究.文章根据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适合于山区非油气地震勘探的地震仪器设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震勘探在高速推覆体覆盖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层覆盖下的目的层勘探是地震勘探的难题。笔者对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存在的难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在花家湖煤矿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探查高速推覆体覆盖下的煤层构造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宁东煤田地震勘探的开展始于2003年,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各种勘查阶段的地震勘探报告29件,累计完成二维地震勘探物理点约144270万个,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159.33km2。历经6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颇具宁东(沙漠、半沙漠和戈壁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特色的六项地震勘探优势技术,即:①沙漠区、戈壁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②复杂地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③共反射面元优化叠加技术;④叠前偏移技术;⑤小断层地震识别技术;⑥陡倾逆掩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从而使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地区的煤田构造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其三维地震精细地质构造勘探与二维地震快速控制地质构造勘探,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质和地震资料通过采用正演技术模拟石膏矿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设计了与矿体发育特征相适应观测系统参数,并应用到石膏矿的地震勘探中。通过分析对比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特征,对石膏矿赋存特征和构造规律进行了解释研究,并评价了地震勘探方法对石膏等沉积型矿藏的勘探效果。利用该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进行了勘探试验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新汶矿区近年来的地震勘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地震勘探对煤层的控制精度优于对断层的控制,对落差5 m以上断层的勘探精度约为一半.文章还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蔚县矿区各采区地震勘探项目的地质效果, 分析说明了矿区进行地震勘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两淮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近20多a,历经三次重大的技术发展阶段,现已成为煤矿高效安全开采前构造勘探的首选技术。由于两淮地区地震地质条件较好,过去的20多a里,两淮地区成为地震勘探新仪器、新方法的试验场地,带动了两淮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回顾两淮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目前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对复杂构造、下组煤层和灰岩探测的精度不高,很难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地质条件透明化、精准化探测的需求,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中国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7年,探索与试验阶段;2008年—2014年:试验与示范阶段;2015年至今,推广与应用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复杂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在解决特殊地质问题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环节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面向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小、微构造解译和岩性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提出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技术、连片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OVT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人工智能处理解释技术等,将是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