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3):48-48
10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台发现近地小行星2008TC3,随后的跟踪观测确定了它的运行轨道。国际小行星电报中心(MPEC)发布公告说,这颗小行星将在不到12个小时之后与地球相撞,但不会对地球造成破坏。多份目击报告证实了这起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这是天文学家首次成功预报小行星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1,(19):61-61
亿万年来,月球是地球的亲密“伴侣”,相伴绕太阳运行。不过,一些天文学家近期发现,除月球这一“正房”外,一颗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的小行星已“默默”伴随地球至少数千年。在天文学界,这种与行星共用轨道的小行星获称“特洛伊”小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第四个获证“俘获”这类小行星的大行星。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4,(15):64-64
过去一年中,美国小行星捕捉任务引起全球关注。美国航天局19日公布了任务最新进展、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未来的计划各方面情况表明,美国这一雄心勃勃的任务正切实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23):62-62
一颗航空母舰般大小的小行星8日将从地球和月亮间的“缝隙”中穿过。科学家说,这颗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或月亮发生碰撞,不构成任何危险,提供一个近距离研究的绝佳机会。  相似文献   

5.
提问学生必须首先注意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例如“太阳系按距日远近依次有哪九大行星?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这个问题具体明确,“依次”、“哪两个”等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若提出的问题为“太阳系有哪九大行星?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位置?”问题在空间上和顺序上就会含糊不清,学生就难以答出精确的答案。其次,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精心设计,使题目具有“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特点,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和“探索”的位置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8,(1):47-48
以嫦娥一号卫星7日准确进人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据悉,与月球探测相协调,我国对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案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7.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6月4日在京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等向获奖者本人或其代表颁发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1,(21):64-64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今年将随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冰盖之巅”,执行太阳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文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聂喜柯  孔屏 《极地研究》2013,25(4):403-413
东乌旗中铁陨石为1995年在内蒙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降落型中铁陨石,由金属—硫化物和硅酸盐相紧密混合而成。硅酸盐相由角砾部分(主要为角砾状橄榄石和辉长岩岩屑)和非角砾部分组成。岩相学特征、主量元素成分及REE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角砾状橄榄石、非角砾橄榄石和辉长质硅酸盐(辉长岩岩屑和除橄榄石外的非角砾部分)三者可能分别结晶自不同的岩浆源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Mg含量非常高的角砾状橄榄石可能来自一个分异小行星的橄榄岩质地幔,非角砾橄榄石和辉长质硅酸盐可能和HED陨石具有相同的母体Vesta小行星。冲击碰撞导致两个小行星的物质发生了混合。冲击作用产生的高温(约1200℃—1450℃)使得被撞击小行星表壳玄武质和辉长质岩石发生混合重熔,熔体结晶后形成中铁陨石的辉长质硅酸盐。该温度下非角砾橄榄石和角砾状橄榄石均未发生重熔。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角砾状橄榄石、非角砾橄榄石和辉长质硅酸盐三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3,(9):50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发现太阳系外最小行星,体积约为地球三分之一。新发现的行星名为开普勒-37b,位于天琴星座,围绕一颗距离地球210光年的恒星运转。发现者托马斯巴克莱供职于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他说,开普勒-37b的发现让他兴奋多日。  相似文献   

11.
虞志奇 《地理教学》2008,(10):15-16
辩论题目 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活动人员 高二(1)班全体学生 活动用时 40分钟(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前的准备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宣传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辩论的准备工作。在学习了“区域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现把南水北调的“利与弊”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要求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分析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2.
黄承波 《地理教学》2011,(23):49-50
题目 (2011苏北四市三模)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西亚“袖珍国”卡塔尔(面积1.147)平方千米)举办。读“卡塔尔所在区域位置图”(图1)和“2009年卡塔尔人口结构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咸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初 《热带地理》2013,33(4):496-499
咸潮只是河口偏于向陆一侧盐度较低(0.5~10)的那一部分盐淡混合或冲淡水体,不宜将河口“咸水”和海洋“盐水”等同或混为一谈;视“咸潮上溯”为“盐水入侵”欠当。咸潮上溯为河口自身物质的随潮运动,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咸潮上溯之动力机理,与河口水、盐物质于一年、一月和一天中随潮在河口的进出、“排”“蓄”循环运动过程有关。小潮向中潮变化时期(一月中)及其初落时段(一天中),河口正处于由“蓄”(进)转“排”(出)阶段,其时表“排”(淡水)、底“蓄”(咸水),水体高度呈层,受异重流的影响,底部咸潮进一步上溯“冲刺”达盐度最大值。大潮向中潮变化时的压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8,(9):47-48
正在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28日13时36分(北京时间)在距美国阿拉斯加州诺姆港6海里的海域锚泊,这标志着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第一航段——白令海的定点考察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5):20-20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2011年我国将完成1200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至“十二五”末,将逐步完成所有重要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2011年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海岛名称标志设置的主要任务、有关要求以及具体安排等方面的惰况作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申请代码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学科申请代码调整优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学科布局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本文回顾了地理学科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了当前版本地理学科申请代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版(2021版)申请代码体系的架构理念、遵循原则、形成过程,着重阐释了新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科学内涵与学科定位。新版申请代码体系较以往版本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① 逻辑更自洽,一级代码名称由“地理学(D01)”改为“地理科学(D01)”;② 学科更融合,取消三级申请代码,仅设二级申请代码,更能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③ 领域更全面,针对学科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了“灾害地理”“土地科学”“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等新兴学科、领域的代码;④ 技术更重视,增设“地理观测与模拟技术”,鼓励面向地理科学问题研究所需关键工具、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其考试方案中的一大特色是单设了自选模块的测试,其设置是针对报考I类(重点高校)的学生。地理学科中的选修Ⅲ《旅游地理》与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湘教版)位列其中。作为自选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它不可能象必修模块那样进行“细水长流”式的教学,只能以“速成班”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又必须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沙基培养试验,对“陇薯3号”(四倍体)、“大西洋”(四倍体)、“2-27”(二倍体)、“富利亚”(二倍体)、“03129-488”(六倍体)和“03120-565”(六倍体)6个不同倍性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10%PEG6000处理马铃薯试管幼苗,测定分析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并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的指标。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评价法、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马铃薯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与干旱胁迫处理时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2分别为0.87、0.92),且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之间有较高的负相关性(R2=-0.83)。“大西洋”和“富利亚”的叶绿素变化不同于其他4个品种,而与干旱胁迫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低于对照6.06%和11.85%。在胁迫72h条件下,“陇薯3号”的根系活力最高,而干旱处理后“03129-488”和“2-27”的根系活力较对照明显降低了78.26%和52.17%;与“陇薯3号”和“03120-565”相比,其他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关系,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26.48%~54.98%。隶属函数与综合评价反映出各品种马铃薯抗旱性为“陇薯3号”> “2-27”> “03129-488”> “大西洋”> “富利亚”> “03120-565”,结果能够反映抗性较强的四倍体“陇薯3号”的抗旱特性,二倍体“2-27”和六倍体“03129-488”抗旱性也强于对照“大西洋”。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转型理论:现实的抽象 自近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开始理性地思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洪亮吉(1793年)的《治平篇》、马尔萨斯(1798)的《人口论》等,都注意到人口膨胀可能导致的社会危机。1934年,法国学者兰德里(A.Landry)在《人口革命》中基于欧洲国家人口统计数据,首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将西欧人口变化分成三个序列(图1):(1)古代的原始型(高高低);(2)中世纪的过渡型;(3)产业革命后的现代型(从“高低高”到“低低低”)。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 “岩面艺术” (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 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 “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 “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 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 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 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