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德令哈地震台水温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令哈地震台水温仪自2007年5月运行以来,出现很多呈"急升"型的变化形态,为了判别水温变化是否为前兆异常,2013年4月20日在德令哈地震台水温井同一观测深度上安装了另外一套相同型号的水温仪进行对比观测。通过对产出的连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真实可靠,温度变化趋势特征一致,是井下温度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周洋  王俊  林俊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3):611-620
不同水温观测点由于观测环境、井孔条件、观测部位构造条件、介质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使得水温动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同一观测井内不同层位的水温由于水温传感器安置深度和井孔热源分布状态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利用小波变换算法,分析了房县三海村井不同深度的水温在3次地震中的同震响应变化,并结合该井的温度梯度、围岩特性以及含水层分布,提出一个简单的井-含水层模型。进而探讨了同井不同层位水温出现不同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初步认为其动力学机制源于水的流动产生的热对流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洛阳地震台模拟水氡仪FD-105K与SD-3B观测资料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比分析洛阳地震台观测井FD-105K型与SD-3B型模拟水氡仪同期观测资料,结果显示,实际观测变化趋势一致,数据动态变化类似。一阶差分分析表明,FD-105K仪观测数据整体波动性较SD-3B仪小,且观测质量较优;一致性检验(相关系数分析、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FD-105K和SD-3B仪观测数据相关性良好、变化趋势一致,但方差和均值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I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套仪器有相同的观测精度,除了均值有较小的差异外。两套仪器的观测数据无系统偏差,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l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套仪器有相同的观测精度,除了均值有较小的差异外。两套仪器的观测数据无系统偏差,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盘锦地震台红25井和于105井水温梯度进行精密测量并对水温梯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井不同深度上的水温变化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水温稳定过程均呈对数曲线变化,且两口井水温梯度曲线变化具有一致性特征,其温度—深度曲线几乎重合,但井孔不同深度的井水温度微动态特征明显,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结合井孔柱状图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差异性变化主要与井孔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有关。根据对井孔水温梯度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水温探头投放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7.
通河地震台SZW-1A数字式水温仪自2007年8月运行以来,工作一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但2015年2月28日到2015年10月15日期间,通河地震台井水温观测中多次出现突升、突降现象。变化幅度较大,历时时间较长,而且每次变化幅度不同、变化周期不同。为了判别水温变化是否为前兆异常,2015年8月19日在通河地震台水温井同一观测深度上安装了另外一套不同型号的水温仪进行对比观测。通过对两套产出的连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应的变化特点,认为两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真实可靠,温度变化趋势特征一致,是井下温度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
肇庆地磁台磁通门磁力仪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肇庆地磁台GM3和Flare-plus磁通门磁力仪的H、D、Z分量观测数据.进行了趋势变化、均值、方差一致性检验以及基线值分析,认为两台磁力仪的观测数据具有同等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仅均值存在较小的差别,已达到了国内高精度地磁观测的水平.与英国产的Flare-plus磁力仪相比,国产GM3磁力仪的观测精度和稳定性部分性能已达到世界上高精度数字地磁观测仪器的水平,但仪器的总体稳定性,传感器探头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仪器零漂等指标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温前兆台网观测井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温前兆台网的现状入手,对观测井的类型、条件、传感器的观测深度及观测部位的温度特征等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不同的水温正常动态类型与观测条件密切相关,并对正常动态与观测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传感器应在离开含水层和温度波动最小的层位进行观测.最后分析了水温前兆观测仪器的安装方法与观测条件,进而说明观测层位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巢湖皖14井高精度水温观测环境及数字化改造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深度(-160m、-195m)处水温变化特征。以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为例,巢湖皖14井水温同震响应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利用Ansys中的热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系统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间的关系及机理。模拟结果显示: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曲线一致,该井水温同震响应表现为下降特征,主要是热对流所致。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巢湖皖14井两年多数字化水温资料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1套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对比观测期间,两套放置在不同深度的水温仪均记录到井区附近Ms3.5地震前显著的短临突变异常,而同井的水位观测异常的信息量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宝坻新井21个层位的水温实验资料,综合分析各个层位水温的固体潮形态、梯度变化、观测资料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认为该井水温变化特征在深度上分为三段,其中以中间段资料的综合质量较好,且这三段与井孔的第四系覆盖层、基岩顶界到出水段深度和出水段的深度相当。通过对不同深度水温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井孔中水温是围岩温度、垂向热传导、水热交换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深度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同,因而使得井水温度在不同深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该井曾经观测到的震前异常变化来对水温异常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井水温度的升高并不是由涌入井孔内的水量变化引起,而应该是吸收了更多的热量。最后在综合以上几点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宝坻新井水温观测的优势层位。  相似文献   

13.
对赤城地震台同一观测深度上两套数字式温度计的观测资料运用曲线拟合、离散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两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真实可靠,温度变化趋势特征一致,能反映井下温度的变化;两套水温观测仪进行同层温度的对比观测,可实现数据异常时影响因素的排查,有益于震前异常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2007年以来新30井数字化水位、水温远场大震同震响应观测数据,总结了其同震响应特征.新30井数字化水位和水温对不同震中距强震的同震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水位通常为先振荡(以振荡居多)后下降,而水温则通常表现为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新30井水位对地震的同震响应灵敏性优于同井水温观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与模拟资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与模拟资料从仪器性能、资料连续性、相关性、内在观测质量和方差一致性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资料连续性好于数字化资料;水位相关性较好,多数能够通过方差一致性检验,三口井水位通过均值一致性检验,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有所提高;氡和汞相关性较差,方差和均值一致性检验均未通过.  相似文献   

16.
新30井不同深度下的水温观测试验及其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在新30号观测井孔里重新放置一套新的测温仪, 使新、 老水温监测仪在不同深度同时观测, 发现在同一井孔中, 不同深度的水温探头所记录到的井水温度变化曲线形态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观测井放置探头的深度与部位对井水温观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新30井水温试验仪观测数据分析, 可以确定探头放置180~185 m处, 水温日变化有规律, 有潮汐显示, 而且与同井观测的井水位在日变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表现为水位上升时水温上升, 水位下降时水温也下降。 另外, 分析了该井水温探头在不同深度的日变形态和映震灵敏度, 并初步确定该井放置水温探头较为合理的观测深度为180 m。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2016年苏06井400 m和800 m深度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深度的水温年变速率及日变曲线形态,并运用差值、水温梯度的小波变换方法,对2个不同深度的水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苏06井不同深度水温的长期变化与水位变化具有一定同步性,事实上水位变化起主导作用,构造引起水位变化使不同深度水温的表现不同,对周围近距离显著地震发生有一定意义;从短期变化看,不同深度水温之间很少出现同步变化;4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频度及强度高于8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8.
九江1井水温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九江1井水温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10—2015年观测数据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发现:九江1井水温日变稳定。多年趋势向上,初步判断为观测仪器零漂。水温年动态与同井水位年动态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补给有关。水温对远大地震有同震响应,响应特征为突降后逐渐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为井水震荡,上层冷水混合。  相似文献   

19.
海口ZK 26井水温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海口水化台ZK26井不同层位水温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水温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在第二含水层的120~150m段可能有一热水活动带,而150m向下至158m段水温快速下降,并在该段观测到大致与水位反向的水温日变形态。此外,该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还显示出不同的长期变化特征,并在153m含水层和336m非含水层内皆不同程度地观测到井区300Km内ML≥4.0级地震的可能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0.
海口ZK26井多层位水温对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清理海口ZK26井3个不同层位(-153 m、-336 m、-510 m)近10年观测资料对比的基础上,对比单井多层位水温动态多年趋势、年、月、日动态类型,并对其不同动态类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观测结果表明,海口ZK26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表现出不同的正常动态特征,与观测层位的水文条件、水力性质有着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