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05井、06井水温的中短期地震异常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宿迁05井、金湖06井自2001年数字化改造以来,水温观测记录到的典型中短期异常较好地对应了华东地区的几次中等地震,并较成功地应用于日常短临预报工作。对这两口井水温的典型异常图像和预报实践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水温作为地震的直接前兆异常观测项目,在地震预报中具有相当突出的短临特征,它更多的反映了井孔区域内的中等地震引发的应力活动,在江苏地震的短期、短临预报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10年历史震例的分析表明,江苏苏05井、苏06井水温观测资料异常与江苏及邻省中等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对2010年后两口井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苏05井、苏06井水温测项在震前的典型异常特征:①异常表现为打破上升趋势的下降变化;②震前异常持续时间为2-3个月左右,映震范围在300km左右;③两口井的震前异常幅度在0.003℃左右。根据总结的异常特征并结合水温与井孔结构关系、水温与水位的关系、不同层位水温观测原理以及水化分析结果等,对异常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2016年苏06井400 m和800 m深度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深度的水温年变速率及日变曲线形态,并运用差值、水温梯度的小波变换方法,对2个不同深度的水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苏06井不同深度水温的长期变化与水位变化具有一定同步性,事实上水位变化起主导作用,构造引起水位变化使不同深度水温的表现不同,对周围近距离显著地震发生有一定意义;从短期变化看,不同深度水温之间很少出现同步变化;4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频度及强度高于8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4.
苏06井不同深度水温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8~2016年江苏06井2个不同深度(400 m、800 m)水温观测数据的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外在因素,与其周边的地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深度的变化异常所对应的地震震中有明显的地域特征,400 m水温异常变化多对应郯庐断裂南段附近地区地震,800 m水温变化与苏北凹陷及凹陷的边缘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应;不同深度水温异常变化幅度一般受地震构造方式的影响,与震级大小、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聊城地震水化站水温观测井于2008年8月出现奇异变化,水温大幅度指数型下降。作者在收集分析井区-水文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奇异变化的可靠性、产生的原因及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奇异变化可能是井管老化微裂,导致新的低温含水层中地下水渗入井内而引起的,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7年12月30日开始永清地震台水温固体潮多次发生突升突降,而同井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经过对比试验、注冷水试验、断电试验等一系列验证,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变化不是受干扰影响所致;通过水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对应关系分析,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可能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7.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鲁32井水温正常动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干扰形态特征,探究鲁32井水温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该井周围500km范围内中等地震及远场大震发生时间、空间与水温异常时段对比,发现两者对应关系良好,综合分析已有数据资料认为,鲁32井水温存在附加地热场异常变化的构造条件,可作为近场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和远场大震前兆异常中短期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民静水位自2016年7月22日开始出现转折上升变化,至2016年9月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达1.2m,但同井水温变化平稳,未出现同步变化。通过对水位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位井北东约50m处的大型挖土坑大量积水可能是造成水位转折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井水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降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位转折上升变化与附近土坑开始大量积水在水源、空间、时间和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认为新民井静水位大幅度转折上升变化为附近土坑降雨积水干扰所致,排除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记录的日本9级地震的同震响应,发现:水位初始变化多为下降;水震波的最大双振幅随着水位日变化幅度的增大呈对数关系增大,还受到该井潮汐因子的影响;水温同震响应多表现为下降一上升恢复,水位异常幅度越大,水温的异常幅度越大,水温的异常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流动重力资料在近期河南省北部4次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异常变化过程,总结其共同特征,发现地震发生前伴有重力值明显下降的过程,出现高值异常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0”线附近。  相似文献   

12.
最近完成的岩石力学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的破坏既能由最大主应力的增加引起,又能由中等主应力的变化(增加或减小)或最小主应力的减小引起,因此联系到地震的发生也是如此。地震前必须有一个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但地震不一定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中,地震也可以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减小过程中。文章还讨论了能够引起地壳中应力减小的作用,並从地震活动性方面探索应力减小引起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611-16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lusteringearthquakesareusuallyconsideredasomensofstrongearthquakesorasignaloftectonicmovement.Thus,theyarenotonlyoneoftheprimaryevidencestopredictearthquakesbutalsoasignificantindicatortorecognizetectonicmovement(MEI,etal,1993;EarthquakePre-dictionandPreventionDepartmentofChinaSeismologicalBureau,1998).Ongeneralconditions,webelievethatclusteringearthquakesexistrelativelytobackgroundearthquakes,howtoeffectivelyseparateonefromtheotherbecomesthekeypointofextractingtheclusteringea…  相似文献   

15.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假设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的叠加,并同时认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分别满足不同参数的二维泊松过程.通过引入N阶距离概念,将叠加的二维泊松过程转化为一维的混合密度函数,在对距离阶数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最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密度分解,以达到提取地震丛集模式的效果.文中将该算法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松潘及龙陵主震前丛集地震的提取,并与C值的时间扫描结合,深化了这两次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云南近期姚安、澄江及丘北地震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3):213-218
从地震学的角度对姚安、澄江和丘北地震的孕育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3个月时间内发生多次中强震,震前云南省地震学的波速比,小震调制比以及震源深度等多项参数出现了中期同步异常,并且有区域性中小地震活跃,能量的加速一平静过程以及前兆震群出现等明显的近场异常,表明云南地区快速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在地震学方面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的孕震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3次千岛群岛大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地质构造背景下千岛群岛大地震引起板块俯冲与我国东北地区地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岛群岛发生7级以上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有较强相关性;千岛群岛在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产生的俯冲作用自东向西对东北板块产生挤压作用,东北地震区相继发生了浅源地震;千岛群岛地区发生地震时,东北...  相似文献   

18.
姜秀娥  张国民 《地震》1994,(5):53-58
根据位错量与地震应变能的关系及岩石不均匀脆性材料在受力后小破裂增加的特点,本文对华北这一相对完整块体的强震、强震丛、中强地震的活动参数与发震时间间隔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强震重复性的非线性简化模式,对强震丛之前中强地震的时间分布入物理力学过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两个具体问题:①如何估计地震活动高潮时段开始时间;②高潮时段强震规模与结构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中短期前兆某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2000,20(3):29-36
从前兆分段的物理基础出发,对强震和中强震的中短期异常(1年尺度)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地震活动性中短期异常以在震中附近出现中短期(约1年)平静为最主要特征,并出现中短期空区。对于多种学科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尚处于中期阶段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由于不同震级强度的地震,其约1年的时间尺度对其孕震过程的内涵来说有较显著的差异,对7级以上大震和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