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海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现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正之 《海洋科学》1996,20(6):34-38
太平洋褶柔鱼是我国近年在黄海开发的重要渔业资源。首先概括了本种柔鱼的基本属性,阐述了资源开发现状,块状分布,种群,渔获量和资源量,对块状分布的形成作了理论分析;最后探讨了黄海柔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1 鳀鱼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1 鳀鱼资源丰富,年可捕量庞大 鳀鱼是东、黄海区(含我国近海)尚未充分开发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黄海水产研究所连续多年对东、黄海区鳀鱼资源的调查评估,蕴藏量在280~430万吨,最大年可捕量在50~70万吨,并已基本探明鳀鱼越冬、产卵、索饵渔场分布范围及  相似文献   

3.
赣江作为鄱阳湖第一大河流,是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的主要栖息和繁殖场所。随着赣江上水利枢纽的逐渐增多以及其它环境胁迫的日益加剧,有必要了解水利枢纽兴建对以四大家鱼繁殖的影响。本文在阐述赣江梯级枢纽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拟建新干枢纽对库区四大家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为进一步研究赣江流域四大家鱼产卵场奠定基础,并为赣江流域枢纽开发与鱼类资源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沿海许多水域,生长着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经济鱼类——军曹鱼。这种鱼一年四季都可捕到,但目前产量十分低,故在市场上难见踪影。有专家认为,此鱼品种优良,值得开发养殖,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军曹鱼俗称罔鱼、犁鱼或海竺鱼,但以罔鱼称呼者为多。  相似文献   

5.
烟、威鲐鱼渔埸及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烟台-威海海区为黄海重要渔场之一。每年4—5月间,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开始前来产卵。为了开发这个海区的水产资源,并深入了解鲐鱼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变动,自1953年起,开展了烟、威鲐鱼渔场的生态调查,浮游生物生态郎列为调查项目之一。每年调查仅在鲐鱼渔汛期间(4—7月)进行。自1957年3月至1958年2  相似文献   

6.
据1982年4月至1983年3月、1984年12月、1986年6月和1987年1—2月在闽中渔场采集的506尾白姑鱼的周年耳石样品及其生物学资料,研究了该渔场白姑鱼的耳石形态和轮纹特征、年龄形成时间和周期,给出了体长与耳石轮径和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等特征值,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该渔场白姑鱼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浙江近海1970年到1992年鲐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的关系,结合捕捞强度,长江中下游汛期(4—9月)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综合分析,探讨浙江近海鲐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2 5 0 .5 7kt和 2 5 9.78kt。Schae 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 2 36 .0kt和2 34.1k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 1 1 40 4.1和 1 2 6 6 6 .6MW·d ,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 42 4和 471组 ,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养鱼新方法     
音乐养鱼日本采用一种让鱼听音乐促鱼生长的方法,同时还开发出便于捕获成鱼的新方法。在鱼卵人工孵化以后,每次喂幼鱼饵料时都播放一种音乐,使幼鱼形成听到这种音乐就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秋生群资源丰度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适宜产卵的海表温度(SST)和水深数据,构建了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1979—2018年40年潜在产卵场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宜海表温度均值(MVSS)、适宜性海表温度加权面积(SSWA)和等温线经向位置(MP)3种产卵场指数...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测定了鱼是鱼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分布范围。脂肪酸组成从14碳到22碳。其中具有生理功能活性物质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量的21%左右。比较了东海14种鱼的鱼油中EPA、DHA含量的高低,得出鱼是鱼鱼油中的EPA、DHA含量除低于鲣鱼外,均高于乌贼、小黄鱼、白姑鱼、银鲳鱼、鳓鱼和黄姑鱼等名贵海鱼。  相似文献   

12.
酶法进行海洋低值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首先分析了Ti鱼与四角哈两种低值海洋蛋白资源的营养成分,然后利用两株高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制备的蛋白酶制剂对两种蛋白资源进行了酶解,经过比较酶解率和肽含量,表明对于四角蛤,菌株SM98013产生的碱性蛋白酶和SM98011产生的中性蛋白酶都可高效酶解;而对Ti鱼,菌株SM98013产生的碱性蛋白酶的酶解效率较高。文中对海洋低值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东海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徐兆礼  晁敏  陈亚瞿 《海洋学报》2004,26(3):93-10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N,118°30'~128°00'E分别进行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及饵料生物量的数量变动,时空分布及与鱼渔场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季总生物量均值为65.32mg/m3,其中秋季大于夏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0.9mg/m3,约占总生物量的60%,其中秋季大于夏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总生物量与饵料生物量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高生物量(250~500mg/m3)区分布范围极小,一般占总调查面积的1%~4%.东海北部近海125°00'E以西,29°30'N以北水域生物量季节变化最明显.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取决于甲壳动物丰度的分布.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与鳀鱼中心渔场及其仔、稚鱼高密集区分布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春季鳀鱼中心渔场(>100kg/h1)和仔、稚鱼高密集区(≥100尾/网)位于东海中南部(28°00'~29°30'N)饵料浮游动物最高生物量(100~250mg/m3)密集区内或边缘水域.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一定粒径的转炉钢渣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日本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为33.33%;随着钢渣质量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增高;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其96h的最大死亡率达到了75%。相对于日本对虾幼虾,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中国明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只有36.67%。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钢渣对日本对虾幼虾96h半致死浓度为1.62g/L,钢渣对日本对虾的安全浓度为0.162g/L,而在实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幼虾的半致死浓度要明显高于日本对虾幼虾。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温度梯度(16℃、20℃、24℃和28℃)和3个盐度梯度(22、27和32),共12个不同的胁迫组。经过40 d的长期胁迫,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降低,幼参的体重增加量减少,并在高温、低盐组出现体重负增长。长期胁迫提高了刺参幼参的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同时,高温下盐度22处理组刺参幼参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量较盐度27条件下低。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和低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并且盐度对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相较低盐,高温对刺参幼参的影响更大,可作为刺参育种的选择压力。在高温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海水温度,并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的养殖水体温度分层。该研究丰富了刺参生理生态学理论,可为刺参良种选育工作提供思路,并为指导极端天气下刺参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和鲐鱼群聚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水美  杨圣云 《台湾海峡》2006,25(3):374-380
根据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1990~2002年的渔捞记录,研究该渔场蓝圆鲹和鲐鱼群聚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中上层鱼类蓝圆鲹和鲐鱼年间数量变动具有时间同步的特征,年均网次产量显著相关.蓝圆鲹与鲐鱼群聚区分布差异表现在:蓝圆鲹分布的海区水深较鲐鱼浅,蓝圆鲹和鲐鱼分布渔区的水深,春季分别为40~660m和40~70m,夏季分别为30~50m和30~60m,秋、冬季分别为30~60m和40~60m;鲐鱼的群聚区分布较偏北、偏向台湾岛西岸,蓝圆鲹的群聚区分布较偏南、偏向台湾海峡的中心区域;蓝圆鲹与鲐鱼群聚区的时空隔离、彼此取代比较明显.蓝圆鲹与鲐鱼的群聚区存在一定的重叠,与其种间对食物的竞争有关.两鱼种所出现两种适应性趋向。增加了它们在同一生境中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黄加祺  林琼武 《台湾海峡》2001,20(Z1):40-43
本文就丰年虫粉虾苗幼体饲料(OG)对日本对虾溞状幼体的影响进行试验初步得出,OG饲养效果优于日本车元饲料,从溞状幼体1期至糠虾幼体1期的转化率提高9.2%,且转化时间缩短了0.5d,幼体活力好.文中还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两种海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研究菲律宾刺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和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律宾刺参和日本刺参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P〈0.01),LDL—C(P〈0.01)含量及LDL—C/HDL.C比值(P〈0.01),提高HDL—C及NO(P〈0.01)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P〈0.05,P〈0.01),并提高其SOD和GSH-PX活性(P〈0.05,P〈0.01)。其中,日本刺参对血清TC,LDL-C,LDL—C/HDL—C及肝脏MDA水平降低作用和NO含量提升作用显著优于菲律宾刺参(P〈0.05)。提示了菲律宾刺参和日本刺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日本刺参的治疗效果优于菲律宾刺参。  相似文献   

19.
杏林虾池日本对虾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11月17日至12月2日对杏林虾池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11月17日开始发生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死亡的原因是虾池水体中NH4^ -N含量过高,致使日本对虾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虾体内部代谢紊乱,导致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从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矿质元素、外源激素及环境因子等方面论述了日本对虾的营养学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日本对虾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