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16年5月18日云南云龙MS5.0地震为例,选取距震中较近的3个台站和较远的5个台站记录的2016年1—9月的气枪震源信号,使用互相关检测技术得到地震前后这8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走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龙地震前,各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走时异常变化。离震中较近的3台站中,震中西侧和东侧台站走时变化有一定差别,但都在地震前的3、4月变化较大;而离地震较远的5个台站则变化趋势特征一致,幅度略有差别;离地震较近台站走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离地震较远台站;地震前小于0.7 m的水位变化并未对各台走时变化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对比了云龙台FSQ水管倾斜的形变观测数据,监测到同一时段地下应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形变测量台网分定点和流动观测2种,台站定点水准测量有大同、代县、太原、临汾台;流动水准测量10处,自北向南为怀仁小磨、应县大石口、浑源下达枝、原平停旨头、定襄眉音口、茶房口、临汾峪里、洪洞广胜寺、夏县南山底和永济风柏峪测线.这些测线均位于主干断裂上.定点形变台站有太原(倾斜、水管)、临汾、昔阳、离石(石英摆、金属摆)、定襄、长凝台及侯马数字化形变台(水管仪、伸缩仪).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内蒙古中西部及邻区55次M ≥ 3.0地震,通过调整台站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定位台站数,改变并对比定位子台网布局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规则。分区域探讨2种台站分布模式下地震的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台站分布均匀度的变化及水平误差和定位偏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分析发现,地震速报选取9-12个台站,且台站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与定位,结果较好,使用水平误差评估定位效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15个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2020年11月1日—2021年5月30日的气枪震源信号,采用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提取这15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Sg震相)的走时变化时间序列,并对漾濞M_S6.4地震前后各台站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M_S6.4地震前10天左右,有4个台站走时开始出现异常,其中,Ey211和Ey213台走时呈"V"型变化结构,Ey210和CHT台走时呈上升趋势。(2)漾濞M_S6.4地震后短期内,大部分台站走时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以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为界,断裂带两侧台站走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断裂以东的EYA、HDQ、YSW09台走时呈上升趋势,变化最为显著的为HDQ台,走时差变化量为0.067 s;而断裂带以西的所有台站在漾濞M_S6.4地震当天(或震后1~2天)开始出现明显趋势性下降,走时下降持续时间在4~9天间,走时差变化量在-0.053~-0.201 s间,其中走时差下降量最大为53 285台,最小为CHT台。  相似文献   

5.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共获取44组强震动记录,西克尔强震台获得本次地震最大峰值加速度633.3×10-2 m·s-2。本文对获取到的强震动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拟合得到本次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在300 km范围内与经验性衰减关系相差不大。计算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大于100×10-2 m·s-2的5个典型强震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并与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计算了这5个台站地震动70%及90%能量持时,两者相差较大,反映出地震主要能量释放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6.
四川甘孜州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台站基本情况甘孜州测震台网由康定地震中心站管辖的州内台站和州外的雅安台和石棉台组成 (以下简称甘孜台网 )。大致展布在东经 99°~ 1 0 3°,北纬 2 9°~ 3 1 .5°的一个多边形内 ,平均台距约 1 3 5km,最大台距约 3 50 km,面积约 8万 km2 ,平均海拔 2 51 1 m。甘孜台网地处偏僻的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 ,这里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及其他振动源 ,干扰较少 ,环境安静。台基岩性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类。甘孜台网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康定台 ,建于 1 965年 5月 ,用维式光记录短周期地震仪进行观测。 1 970年 5月成立甘孜地震中心站 ( 1 984年…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2015年4月15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北端的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乌海台、东升庙台、石嘴山台的连续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三个台站的2015年4月1日00时—4月15日23时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0~0.25 Hz包络幅值极大值的变化形态。结果显示:(1)在5.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的乌海地震台、东升庙地震台、石嘴山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均出现频谱向低频偏移的现象;(2)三个台站出现低频异常的包络幅值极大值跟踪形态不一致,其中只有乌海台在震前出现明显的持续不稳定异常,异常持续时间约120h;(3)三个台站距离震中由近及远包络幅值极大值的跟踪形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4年山西定襄七岩泉新增BHC-336智能定标器,对新、旧2套测氡仪的水氡测值,就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内在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因存在系统误差,2台测氡仪水氡测值稳定性均值存在差异,测量精度和性能具有一致性;与新测氡仪相比,旧测氡仪水氡测值相对偏差和均值标准误差更小,精度更高,数据相关程度较高,数据稳定性更好。定襄水氡对华北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新测氡仪对2016年4月7日原平4.6级地震映震效能比旧测氡仪灵敏。  相似文献   

10.
蒙城地震台避雷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蒙城地震台2008年6月3日的雷击灾害的成因,发现台站原先的防雷系统存在不合理之处,并对防雷系统进一步改造,通过雷雨期的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警示其他台站有必要评估本台站的防雷效果,系统是否存在隐患之处,以免遭受类似蒙城地震台的惨痛损失。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自2007年完成建设并开始运行,其中牡丹江地震台新增形变、火山测震台网等观测项目,密山台新增测震,大地电场等观测项目。台站运行期间,地震专业仪器设备出现设备故障及损坏情况,经过对台站技术系统的分析,判断牡丹江地震台和密山地震台由农电局供电的交流供电系统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希腊西部1983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问SES(VAN法的震电信号)的特征与地震参数间的可能相关。在这一期问,约阿尼纳(IOA)和皮尔戈斯(PIR)VAN台站的所谓选择性图地区,总共有55次mb≥5.0的地震。对其中的29次地震获得了矩心矩张量解;在IOA台18次地震之前有震电信号,而在PIR台则有11次。这些地震没有1次在发生之前在2个台站同时都有震电信号。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IOA台站震电信号矢量的方向与所预报地震的震源位置有关,尽管邻近的地震经常有矢量方向不同的震电信号。(2)在10A台29次地震中的9次逆冲型地震都观测到了震电信号,但它们的矢量方向不是唯一的。(3)在PIR台观测到的凯法利尼亚至伯罗奔尼撒以西地区震前有震电信号的11次地震具有法向分量度不同的走滑型。这些地震在PIR台震电信号的矢量方向主要是向西的。(4)1987年年底上述地区的震源机制从主要为走滑型变为逆冲型,这与敏感地点从PIR台转移到IOA台一致,说明震源机制与VAN台站的选择性特征间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Ms7.1地震之后,根据地震断裂及余震活动的分布情况,于2010年5~11月在玉树地震断裂带周边地区布设由26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台网,组成一个经过玉树地区的南北剖面和分布在玉树周边地区的密集台阵.其中南北剖面台站分布由北往南依次穿过昆仑地块、巴彦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由15个流动地震观测台和固定台站MAD台组成;密集台阵由由分布在玉树周边的14个台站组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义重复地震"的思路,收集整理1990—2015年海南岛及近海地震丛发区事件,利用单台单震法呈现海南台网至海南岛及近海显著地震丛发区的波速比特征,初步探讨研究区地壳介质物性信息。结果表明:(1)地震丛至单台的整体平均波速比低于理想体的1.732,2008年前后各台站的平均波速比及波速比随时间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2007—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较长时间平静后的应力调整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应力传递作用有关;(2)地下介质的破碎程度及流变性影响波速比:地下岩石破碎程度高,介质流变性强可能会造成台站波速比相对高值,如QXL台、DOF台、CHM台、NAD台、SLL台等;(3)琼中南隆起区地下介质较致密、稳定,除特殊介质区的NAD台、CHM台、DOF台,其他台站波速比呈现相对低值;(4)2008年前后各地震丛发区视速度特征有差异,地震活动也存在明显不同,研究区可能处于应力调整状态;铺前—清澜断裂东西两侧呈现完全不同的视速度,主要影响来自岩性的不同以及火山地区热物质上涌等热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4年9月14日云南省前兆台网昭通、楚雄等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数据,通过对比同一台站、不同年份的水管倾斜年变曲线,对这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年变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昭通、昆明等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在鲁甸MS6.5地震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甸MS6.5地震前昭通台水管倾斜EW向和楚雄台水管倾斜NS、EW向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预警系统的预警步骤来探讨影响获得预警时间的因素,并与瑞士地震台网预警延迟各步骤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为7.6s。提出地震波到台站所需时间的算法,较震中假设在台站中间的传统算法更为准确,在此算法下采用双台法和四台法计算接收地震波所需时间,得到中国地震预警延迟时间。讨论双台法和四台法在不同震源深度和台站密度下对预警盲区大小的影响,在台间距小于20km时,2种方法预警盲区差异不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在台站到达一定密度时,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缩短比台站加密对预警盲区的缩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前的地磁场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来很多学者报道强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地磁观测台站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L=8地震前约37天的地磁场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前地下电磁感应磁场的相对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震之前,成都台(CDP)观测到地磁日变化的形态与其他台站相似,未见与地震相关变化;2)CDP的Z/H高于周边台站,在4月20日Z/H出现一个最大峰值(2.5);3)以4月20日为分界点,成都CDP台站的Z/H与恩施ENS台的Z/H的比值RCDP/ENS先增加后降低,周期越短变化趋势越明显.这些结果间接反映了震前CDP台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7月开始,山西省地形变观测项目陆续出现了5项异常,其中2项异常(定襄台地倾斜、临汾台地倾斜)到2003年2月已经结束,分析认为,这些异常与2002年9月3日太原5.0级地震有关,其余3项异常仍在发展,调查了周围环境及干扰因素,认为异常较为可信,需密切跟踪监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1月下降幅度达到7.2%,1月底转折回升,至地震发生异常时间为2年半左右,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变化形态为趋势下降和年变形态消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黔江地震台2007年至2011年记录到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法来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最终得到了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速度结构。同时,通过H-Kappa法反演得到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作为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为44km,这与广泛认同的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莫霍深度在38—45km基本一致。本文对增强该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和孕震机制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