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韧性变形构造信息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之中.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历史复杂,韧性剪切变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武当地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ETM图像遥感解译,认为尽管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异常界面,但因地质体的不同组成使韧性剪切带两侧影像的色调有明显差异;经小波分析和面理提取后,面理、线理集合体的影像特征和方位变化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利用上述方法对郧西—郧县滑覆型剪切带、房县—竹山推覆型剪切带等6个典型实例进行了解译分析,经野外验证,与实地调查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遥感解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多种遥感资料提供的大量的新的构造信息,对北京西山煤田已有的地质认识和成果进行了重要补充和修改,划分出推覆型和滑型两种基本类型的滑脱构造,并详细研究了各个滑脱构造系统的影像特征、展布规律、几何形态、成因机制、演化历史以及控煤作用。  相似文献   

3.
樊沛  黄文骞  于彩霞 《测绘科学》2008,33(6):103-104,62
同大多数的线阵推扫式影像相比,TM影像作为双向扫描型的影像其几何校正方法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一般多项式、空间斜墨卡托投影、有理函数模型等几种几何近似校正算法,并利用广州地区的TM影像进行了各种试验分析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同其他方法相比,空间斜墨卡托投影是一种较好的算法,校正精度最高,能够达到一个像素左右,而且该方法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无需地面高程信息。  相似文献   

4.
笔者早在 1982年对辽东地区进行航天遥感地质构造解译时 ,从MSS图像上 (12 8- 32景 )发现一环形山影像 ,判断为撞击构造———陨石坑。 1985年 ,笔者专程去考察 ,发现该区地貌景观和地质构造都具有撞击构造特征 ,但未找到陨石物质。后用 1987和 1989年记录的TM数据 (119- 32景  相似文献   

5.
丹巴旋涡状构造的解译及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以TM卫星影像解译为手段, 综合了地貌形态、水系展布特征以及新构造运动方面的信息, 提出了在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中国地质百慕大”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的东侧, 以四川西部的丹巴县为中心的地区存在着一个较为显着的旋涡状构造。并在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分布和变质作用、褶曲形态和断裂构造特点等方面证实了该旋涡构造的存在, 对它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金矿床遥感影像模式及证据权重法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熊耳山地区为我国金矿的重要成矿区,为加速金矿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探工作,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金矿找矿靶区优选。首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TM数字图像处理,以获取理想的遥感图像,然后进行遥感影像信息解译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典型金矿床解剖研究,确立主要控矿因素(如构造、含矿地层、岩体、蚀变等).根据金矿分布规律和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综合影像特征,建立了不同金矿床类型遥感影像模式。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进行赣东北江南造山带印支-燕山碰撞造山后陆内变形演化与信江盆地充填系列研究中,利用TM遥感图像影像信息结合沉积建造分析,对白垩纪盆地中等时性地层界面进行识别与研究。本次识别的等时性地层界面类型有:古构造面、大面积冲蚀不整合界面、大面积超覆界面。这些界面的识别,从整体上保证了盆地沉积相三维空间配置的可靠性,为重塑盆地充填系列及构造演化阶段提供了新的信息。该方法丰富了陆相盆地分析的方法技术,可推动1:5万区调中陆相盆地双重制图方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原地区TM影像为实验数据,利用遥感分类软件通过最大似然法作为平行六面体判别规则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并通过遥感影像地图代数和拓扑运算,完成了土地动态监测过程.  相似文献   

9.
陆地卫星TM及JERS-1卫星SAR数据用于西藏东部斑岩铜矿勘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陆地卫星TM及JERS-1卫星SAR数据在西藏东部地区进行斑岩铜矿勘查项目的早期研究成果。文中通过对现有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内的矿化作用除受三叠系火山岩建造控制外,还与喜山期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而陆地卫星TM图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区内的主要矿床几乎都分布在与三叠纪古火山机构相关的环形构造内。为了增强和提取出与斑岩铜矿化有关的蚀变岩信息,研究中采用了对数残差、矿物指数和HSI变换等方法对陆地卫星TM及JERS-1卫星SAR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所提取出的蚀变信息与目视解译所发现的环形构造位置极为吻合。实践证明,遥感图像上的环形影像及蚀变岩石信息对矿产勘查有指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腾冲西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TM数据,对滇西腾冲西南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阐明了该区多地热活动的原因.通过对TM6波段热红外异常信息的提取,经构造解译与地热异常分布区的叠加分析,发现了该区地热富集的规律性,提出了地热田的遥感影像模式.据此,预测出腾冲西南地区62处水热活动Ⅰ级异常区.  相似文献   

11.
TM图像自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以来,对其应用潜力争议很大。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南皮县为研究区,利用常规方法,分析、评价了TM图像在县级土地利用制图与农业分区中的应用效果,并与SPOT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TM图像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制图与农业发展分区,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借助TM图像包括中红外在内的多波段光谱信息的优势,可以达到SPOT多波段图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为我国应用TM图像进行县级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TM影像与GIS矢量数据的自动配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融合的TM影像和GIS矢量数据自动配准方法。首先建立TM影像和GIS矢量数据的近似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矢量地图上的信息(水系、道路网等)为先验知识,利用多尺度模板匹配法对TM影像中的线状信息进行自动提取。把自动提取的结果作为像方观测,矢量地图数据作为地面观测,通过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方法,解算出TM影像的外参数,实现新的TM影像和旧的GIS矢量数据的自动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本文方法达到了像素级精度,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利用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点自动影像匹配的影像数据库建库及自动更新方法。以武汉城区1998年、2002年两个时期TM影像为试验区,从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建库方法、影像控制点搜索方法和影像控制点自动更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可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东平湖LANDSAT TM影像为例,根据影像各波段间的相关性以及地物在影像上的灰度差异,分别采用单波段和多波段阈值法对影像上的水体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TM2 +TM3)-(TM4 +TM5)设定阈值和TM5单波段阈值法,提出了一种综合水体提取的方法,最后,对各方法提取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提取法在该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水体提取效果,极大地改善了原始单一方法的水体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经过Kauth-Thomas变换的TM数据用于雁北阳高盆地盐渍化程度分析进行了探讨。通过模拟TM数据和TM影像数据进行变换分析,并与标准假彩色合成和K-L变换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混合光谱分解与SVM估算不透水面覆盖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了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模型(SMA)与支持向量机(SVM)在TM影像上估算不透水面覆盖率(ISP)的精度,通过SVM模型拟合TM像元光谱特征与样本ISP间的关联而获得对未知像元ISP的估算能力。对于天津市主城区的TM影像,选择学校区、工矿区和住宅区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结果作为训练样本(7020个)和验证样本(1500个),SVM模型的ISP估算均方差(15.4%)优于SMA估算结果(19.4%);在增加缨帽变化“绿度分量”及混合光谱分解“高反射率分量”作为SVM特征变量后,ISP估算精度提高为12%。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能够拟合各像元光谱组分间非线性关系且具有较好小样本泛化的性能,适用于地面样本较少的大区域ISP制图;增加与ISP相关性大的光谱特征向量作为SVM输入能提供更多的区域地物空间分布信息,能够调整无样本的地表类型的ISP估算值,提高区域ISP估算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用基于启发式搜索的结构学习算法,学习得到多光谱影像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分析了TM的波段(特征)间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合理性,给出了贝叶斯推理中后验概率计算的公式,并通过和最大似然法对比试验分析了简单贝叶斯网络应用于多光谱影像分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追索朝鲜北部惠山-利原成矿带是否延入玄武岩覆盖下的中国长白山地区,采用航空彩色红外像片和经过处理的TM数据,解译惠山-长白县一带的构造、岩性展布和蚀变现象。发现控制惠山-利原成矿带的构造(地层已延入我国长白县,但为玄武岩覆盖。采用TM5/TM7,TM4/TM3,TM3/TM4比值合成图像,压抑了植被干扰,突出了粘土类矿物蚀变岩信息。结合重力、航磁资料分析,推断沿江村-万宝岗及马鹿沟以北一带存在隐伏斑岩体,确定此二处为找矿靶区。通过地面地质验证及物化探普查工作,在沿江村一带,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发现了大量辉绿玢岩、低温热液蚀变岩石和铜化探异常,并于马鹿沟以北,圈定出3km2金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TM数字镶嵌图象的内部几何精度进行分析后指出,传统的利用选取控制点建立图象间坐标转换方程,并利用此方程对图象进行处理,实施图象镶嵌的方法,在保证镶嵌图象几何精度方面存在着不足,用此方法得到的TM镶嵌图象的内部几何误差约8个象元;在对传统的图象数字镶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大量工作的经验并参照前人的作法,在选定的地图投影下利用旋转方法对TM图象进行处理,进而完成镶嵌工作、这种方法舍去了控制点选取的繁复过程,使镶嵌工作变得简单,同时可保证TM镶嵌图象的几何畸变很小,经检测,镶嵌后的TM图象内部几何误差小于2个象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