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吉林省特种观测资料中的柏油路面温度资料,分析高速路面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季节、分月份计算气温与高速路面温度的偏差值,并分不同天空状况(晴天、雨天、多云天)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全省高速路面温度和气温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各季节高速路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气温.夏季高速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偏差值最...  相似文献   

2.
京石高速路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石高速公路沿线保定、望都和正定3套自动气象站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的逐分钟路面温度监测资料,分析京石高速路面温度特征。发现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很相近,日出后1.5h左右达到最低值,午后达到最高值。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最低值在出现时间和数值上差异不大,但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前者比后者早1~2h,并且数值明显比后者高。分析多种气象因子与路面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路面温度始终呈正相关,并且在各项因子中最显著。而总云量、低云量、露点温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它们与路面最高温度和路面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是相反的,且均是与其中一个相关显著而与另一个不太显著。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和路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各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对夏季40~60℃的路面温度预报较准确;对冬季-5℃以下的路面低温预报虽然略偏高,但是预报误差在2℃以内的占80%。  相似文献   

3.
4种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年变化特征及其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对沥青、水泥、裸地和草地等4种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的2年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4种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地表温度模拟模型.主要结果:(1)4种城市下垫面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的年变化特征总体与气温一致,不同下垫面间温度差异在夏半年均大于冬半年.(2)沥青、水泥、裸地和草地的日平均温...  相似文献   

4.
4种典型城市下垫面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的逐月变化特征总体与气温变化相似,不同下垫面问温度差异夏半年均大于冬半年。沥青、水泥、砂石和草地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全年均高于气温,日最低温度与气温差异不大,表明典型城市下垫面对大气具有一定的加热作用。气温、日照时数、总云量、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与4种下垫面的地表温度相关性显著。建立了4种下垫面各温度参数依赖于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总云量等影响因子的回归模拟方程,因此利用精细化数值预报资料代入方程就可以得出城市沥青、水泥、砂石和草地4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5.
该文选取了2010—2015年贵州省贵阳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总云量、降水量、湿度等资料,统计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日最高气温的变化特点,并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最高气温的关键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得出:①贵阳站阴雨天气出现频率要远多于晴和多云天气,尤其是冬春季,晴和多云天气多出现在夏秋季。在同一月份,晴好天气下和阴雨天气下,平均日最高气温有较大的差异,冬春季差异最大,平均最高相差15℃;②影响因子中前1 d日最高、最低气温及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与日最高气温的相关性较高,其中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为前1 d日最高气温,相关性最高的季节为秋季;③在晴和多云天气下时,前1 d日最高气温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大,而在阴天和雨天天气下时,则是前1 d日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天空状况下,晴天天气下的拟合效果最好,估计误差值都在2℃以内,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的拟合效果最好,平均估计误差值为1.6℃。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乌拉特后旗气象站2007年迁站前后两个气象观测站址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的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站气温的差异,结果显示:(1)乌拉特后旗气象局2006年迁址后,日、月、年平均气温均比旧站高,现站2007—2018年12a年平均气温比旧址1974—2006年33a年平均气温高4.0℃,在2007年出现了断点。(2)现站与旧站同期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且显著相关。(3)两站气温差值存在月、季变化特征,春季差值最大,夏季最小,4月差值最大,7月差值最小。(4)冬半年日平均气温差值的变化幅度比夏半年大,12月变幅最大,6月最小。(5)日平均气温在-15.0℃时,两站温度差异最大,在20.0℃以上的季节,温差相对较小。在与历史资料合并使用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订正,避免数据因不连续造成应用误差。  相似文献   

7.
沪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变化特征及统计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06年7月-2007年6月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梅村和仙人山站附近的逐分钟路面温度、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气象资料, 分析了梅村和仙人山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下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路面温度和气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出至日落时段,路面温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梅村和仙人山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统计模型, 得出最低路面温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接近,误差绝对值不超过2℃, 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而最高路面温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结果偏差较大,实际应用中需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8.
始兴县1965~201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始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0年逐13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始兴县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始兴县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0137℃/年,近10年平均与前36年平均相比上升了0.52℃。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半年,夏半年增温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倾向率略高于最低气温。近10年平均与前36年平均相比高温日数平均增加了15.58d/年,低温天气却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9.
龙门县近45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龙门县气象观测站1964-2008年逐日的气温资料,分析了龙门县近45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龙门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增温倾向率为0.010℃/年,近10年平均与前35年平均相比上升了0.4℃,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半年,夏半年增温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倾向率高于最低气温且气温的日变化呈增加趋势,这与我国许多地区不一致;高温天气更趋频繁,近10年平均与前35年平均相比高温13数平均增加了9.2d/年,低温天气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和109个国家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夏半年和冬半年高速交通事故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对交通事故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夏半年和冬半年高速交通事故气象预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河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具有明显的日、月变化特征,夏半年事故量是冬半年的1.4倍,且夏半年事故量月波动较冬半年弱;夏、冬半年交通事故日变化均呈"M"型分布,白天远高于夜间,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且夏半年各时次(18:00—20:00除外)事故量高于冬半年。河北高速交通事故气象预警模型综合了湿度、降水量、风速、气压因子,而冬半年还增加了温度因子,预警模型对低于或等于事故发生众数的样本预测正确率均在99%之上,而对高于事故发生众数的样本错判率较高,但整体精度仍在80%以上,说明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预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年10月-2010年3月湖北省武英高速凤凰关水库自动气象站逐时路、桥面温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季典型天空状况(晴空、阴天)和天气过程(雾、降雨、降雪)中气温、路面温度和桥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夜间桥面温度与气温接近,比路面温度低2℃,桥面0℃以下的低温维持时间为路面维持时间的2倍左右。利用下垫面能量平衡模型,分别计算冬季夜间晴空和阴天时路、桥面辐射能量收支变化情况,分析了夜间路面和桥面温度变化差异的原因,并对桥面比路面更易结冰的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邯长、京秦高速公路涉县、玉田南北2监测站和所在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南北2站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路面最高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逐月路面温度预报方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不但与季节、天空状况有关,还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路面最高温度受多种气象因子的影响,与前一日路面最高温度、最高气温、能见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最高气温的相关性最显著;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呈显著线性相关。基于路面最高温度预报方程的检验精度,玉田站年平均为77.5%,涉县为79.2%,可为今后路面最高温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48 708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逐小时气温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偏差(Bias)、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估指标,对比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月、4月、7月CLDAS-V2.0气温(分辨率为0.062 5°),探讨中国8个分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CLDAS与站点气温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CLDAS气温较好地反映了中国气温的年际变化,非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与站点气温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1,东北地区相关性最高,西南地区相关性最低。2) CLDAS与站点气温的Bias为-0.011℃,非独立性检验的RMSE、MAE分别为1.275、1.645℃,独立性检验的RMSE、MAE分别为0.867、1.089℃,总体上CLDAS气温误差小,可信度较高。3)春、秋季的偏差小于夏、冬季;东北、华北、江淮、华南地区的偏差小于西北、西南地区; 84.6%站的冷偏差或暖偏差在1℃内,冷暖偏差空间分布均匀。4) CLDAS的最高气温存在冷偏差,最低气温存在暖偏差,夏季最高气温的最大误差为-0.59℃。5) CLDAS平均偏差的日变化为-0.23~0.07℃,白天呈冷偏差,夜间呈暖偏差,夏季平均偏差的日变化较显著,偏差的日较差为0.26℃;全国8个分区夏季平均偏差日变化最大为1.06℃,秋、冬、春季变幅相似,西南地区平均偏差日变化最大而江淮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4.
关小军  曹兴  薛福民  金莉莉  黄洁 《干旱气象》2011,(3):315-321,349
利用塔中气象站12 a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塔中主要气象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塔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较差达38℃,空气湿度很小。夜间温度低,日出后气温上升迅速,午后气温最高;3~9月地面风速〉2.0 m/s,冬季多在2 m/s以下。气压日变幅春〉夏〉秋〉冬;各季相对湿度夜间〉白天,冬季...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市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1954~1997年44年阿克苏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3个温度序列,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呈变暖趋势,以冬季变暖最明显,最低变暖速度远比最主气温快,日较差在缩小。夏半年与冬半年气候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冬半变年变暖所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0~2019年四川地区156个气象观测站2 m最高、最低气温逐日数据,分析了最高、最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 m最高气温逐日变化幅度大于最低气温逐日变化幅度,最高气温逐日变温的极大值区位于凉山州东北部,最低气温逐日变温的极大值区位于甘孜、阿坝两州北部;(2)春季最高气温逐日变温幅度明显大于夏、秋、冬季,冬、春季最低气温逐日变温幅度大于夏、秋季;(3)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变温频次分布均呈现单峰型特征,前者峰值位于0~2℃,后者峰值位于?2~2℃。(4)最高气温逐日变化超过6℃的年均频次明显高于最低气温,两者高频区的空间分布与变温幅度大值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冬季1月、2月和12月-次年2月逐日逐小时京藏高速民和至西宁段常规气象站和交通气象站逐日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逐月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建立了4站冬季各月路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与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方程,旨在为路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京藏高速民和至西宁路段4站冬季各月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冬季各月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达到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时间并不是完全相同;。常规气象站点平均地面最低温度日出/日落的变化速率要高于交通站点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并且平均地面最低温度的变化幅度要比路面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平均地温面最低温度的最高值比路面最低温度的最高值超前1~2h,常规气象站点逐小时地面最低温度<0℃的时间维持15~18h,交通站点路面最低温度<0℃的时间维持8~22h。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朝阳站、汉庄站、高庙桥站和老鸦峡站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与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相关性方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棚小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可群  黎明锋  杨文刚 《气象》2008,34(7):101-107
为了提高大棚揭闭膜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对武汉城郊冬春季棚内外气温、地温进行了逐时对比观测试验,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3种天气类型对棚内气温、地温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下大棚、双层膜最高气温分别比棚外大气最高气温高20、24℃左右,夜间温度分别比棚外大气高0.8~3.5℃、3.5~6.5℃,棚内温度日较差在晴好天气下高达30~35℃,气温变化剧烈,一天内可能既要防范高温热害,又要防御低温危害.白天棚内气温与大气温度、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夜间气温以及10cm地温与大气温度相关显著,并由此建立了棚内气温、地温统计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推算或预测大棚内逐时气温、地温变化,为菜农提供大棚揭闭膜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9.
1 气候基本特点1999年度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1月 ) ,河南先后出现了冬暖、冬旱、倒春寒、夏旱、初秋暖等异常气候事件 ,其中以冬暖、冬旱和夏旱的影响尤为突出。全年平均气温 13.1~ 16 .1℃。与常年相比 ,河南气温明显偏高 ,偏高幅度为 0 .4~ 1.6℃ ,除豫东永城、豫中许昌、襄城等少部地区外 ,全省大部气温偏高 1.0℃ ,为 195 1年以来前 5位。从各季节来看 ,冬季气温偏高 1.9~ 3 .0℃ ,为 195 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 ;春季气温偏高 0 .5~ 1.4℃ ,但初春冷暖变化剧烈 ,部分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 ;夏季气温正常 ;秋季气温偏高 0 .5~ 1.6…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包头试验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沥青、水泥、地砖、砂石路面温度、气温观测和同期气象站实况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下各种路面温度和气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不同路面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季节不同路面温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与季节和天空状况有密切关系,路面温度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基于不同路面温度预报方程的检验结果得出,预报准确率在82%~94%,相关系数在0.86~0.96,模型应用于路面温度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