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地层序列中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及其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晋东北地区侏罗纪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确认宁武—静乐盆地下侏罗统永定庄组的存在;(2)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可以与鄂尔多斯盆地安定组相对比,归属于中侏罗统;(3)浑源盆地髫髻山组应归属于中侏罗统上部,该套火山岩地层在整个燕—辽地区具有穿时性;(4)广灵盆地中侏罗统窑坡组底部厚层砾岩的沉积时代可能与燕山造山带的南大岭组相当,应该属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通过地层序列的重新厘定,确认了159.0~(152.77±0.63)Ma区域角度不整合的存在,该期构造运动可能与侏罗纪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改造盆地主要发育时期原始沉积边界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和区域构造意义。物源分析是厘定盆地原始沉积边界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邻区下-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的研究,为厘定盆地西南沉积边界提供了新的依据。盆地西南缘六盘山地区上流水和炭山剖面的下-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而与靖远地区红会四矿剖面同期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相差较大。将这三区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与周邻构造单元结晶岩体的年龄对比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靖远地区沉积物来源于西南侧的祁连造山带,而六盘山地区沉积物来源于西北侧阿拉善地块和北侧的华北克拉通北缘。对物源、地层厚度、岩性、煤层特征等差异的综合研究认为,这两个地区在早-中侏罗世期间属不同沉积域,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沉积边界为海原断裂带。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造山过程及关键时限的沉积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静乐盆地与浑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侏罗纪地层序列完整,物源指向于阴山-燕山造山带中段,通过对盆地内侏罗纪沉积特征的研究,可以演绎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的造山过程。在盆地沉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武-静乐盆地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的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及浑源盆地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国际地层年代表推荐年龄及中侏罗统的沉积速率,对整个侏罗纪沉积序列转换的关键时限进行了限定。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底部砾岩沉积时期,侏罗纪沉积演化序列经历了早期湖进至晚期湖退的转换过程,暗示着区域应力场由早期的拉张向晚期的挤压转换,孕育着侏罗纪造山运动的开始,具体时限大约为168 Ma;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沉积地层的颜色由其下的灰绿色突变为其上的紫红色,孕育着湖盆地形的突然抬升,区域氧化性增强,气候环境的突变,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具体时限为161.0~159.0 Ma;中/晚侏罗世沉积序列具有继承性的发育特征,随着湖盆地形的进一步抬升,侏罗纪沉积范围迅速退至造山带前缘,以砾岩沉积为主,为同期造山运动的产物,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高峰期,具体时限为159.0~153.0 Ma;晚侏罗世晚期,区域上以玄武-安山岩及凝灰质角砾岩沉积为主,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造山期后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地开始形成。盆地北缘的砾岩较厚,主要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并在其砾石中发现化石砾石,显示距离物源区较近。盆地东南部和南部砾岩较薄,形成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古水流和碎屑物源分析表明,盆地早期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神农架地区。中侏罗统泄滩组和陈家湾组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为较成熟的曲流河沉积,沉积砾岩中无灰岩和燧石,几乎全部为泥岩砾石。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虽然也为曲流河沉积,但其河床砂岩底部再次出现了灰岩、燧石等砾石。另外,中侏罗统上部和上侏罗统古水流方向为自东向西,指示物源区变为盆地东部的黄陵背斜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西北缘具左行走滑运动的高桥断裂,以及北部南倾的多条逆断层表明断层对盆地形成的主控作用。黄陵背斜地区后期的不断抬升对秭归盆地有重大影响,持续的抬升可能导致盆地消亡。秭归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是对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燕山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层序沉积时限以及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地区下侏罗统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下侏罗统各级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32个中期、86个短期旋回层序。应用地层等时对比技术,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研究区下侏罗统等时地层格架。下侏罗统沉积于盆地基底快速沉降、缓慢抬升的构造环境,在基底抬升速度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盆地边缘沉积了数层可采煤层,成为划分层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湖托纳木地区处于北羌塘坳陷南部,仅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沉积。本文在地层系统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对索瓦组和雪山组地层剖面进行立典性研究,重点进行了索瓦组和雪山组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侏罗世层序地层的独特性,从层序地层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侏罗纪北羌塘盆地原型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侏罗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和盆地侏罗系为完整的断陷湖泊充填沉积序列,从侏罗纪早期到中晚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下侏罗统为断陷初始形成期湖泊沉积,具有断陷盆地形成初期"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周缘及低隆起为水下扇相粗碎屑岩沉积,断陷中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中侏罗统为断陷发展期湖泊沉积,经历了两期次级水进旋回,形成冲积扇—半深湖—三角洲沉积序列;上侏罗统为断陷消亡期沉积,形成湿型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中侏罗统窑街组形成了欠补偿沉积环境,发育油页岩、暗色泥页岩和煤系地层,侏罗系可形成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组合,油气资源量较丰富,勘探前景较广阔。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侏罗统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一套重要的含油气层系.通过对砂岩中碎屑岩成分、重矿物组合、石英的阴极发光及其泥岩微量地球化学等特征的研究,结合露头剖面古水流方向的测定,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其构造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古水流和主要物源方向来自北东、北西方向.母岩主要为北缘阴山、东北缘吕梁山和西北缘阿拉善地区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花岗岩类、片麻岩系和浅变质岩系,并且推断这些地区从晚古生代开始,就长期为全盆地的沉积提供稳定的物源.这将对盆地的油气进行进一步勘探及开发和周缘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家湾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少斌  孙绍寒 《地球科学》2006,31(3):372-377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 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为例, 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古流向物源、古厚度恢复、古水深校正等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解释资料, 应用三维储层建模技术, 定性定量地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建立了三维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从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 直观地解释了古地貌油气富集规律.依据以上模型, 预测出油气有利储集区分布在三大斜坡储集带的河流边滩砂体和河谷内的心滩处, 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储层沉积类型复杂多样,沉积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藏的富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延长组长2、长4+5、长6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多期沉积序列体系,并进行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物主要通过分流河道由北东向南西输入湖盆,不同时期发育的河道展布继承性较好,充分阐明了该区延长组主要含油层段的沉积规模与沉积演化特征;在同一小层内部,河道展布的继承性较好,且组成的良好储盖组合,为油田下步勘探与寻找油藏富集有利区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相关资料分析,以地震地层学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台地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架内缘斜坡和陆棚等6种沉积相,并明确了研究区奥陶纪各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为:早奥陶世早期发育台地潮坪相;早奥陶世晚期随着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过渡为局限台地相;中奥陶世演化为开阔台地相;晚奥陶世早期演变为斜坡相,至晚奥陶世中晚期则发育陆棚相沉积体系。综合考虑古地理沉积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喀喇昆仑地区沉积岩特征及岩相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安  陈瑞君 《地质科学》1995,30(3):291-301
喀喇昆仑地区从二叠纪开始,广泛沉积不同类型的碎屑岩、泥质岩、硅岩、碳酸盐岩和混积岩。沉积层序发育完整,白垩纪之前基本上属于稳定的连续造海建造系列。经初步研究,除西部二叠系出现半深水陆架边缘-岛弧盆地相、陆架区冷水型冈瓦纳相沉积和东部下三叠统有具复理石或重力流性质的外陆架半深水碎屑岩-硅泥质岩建造沉积外,大部分都是以细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的地台型浅海陆棚相和浅海平原相沉积,直到保罗纪末才形成早白垩世,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的陆相磨拉石建造,从而结束了长达1.5亿年连续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14.
栗进  徐备  田英杰  姚仲伟 《岩石学报》2018,34(10):3034-3050
为了重建西拉木伦河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古地理格局并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本研究对克什克腾旗西部的哲斯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来自哲斯组的凝灰质砂岩与安山岩样品的最年轻锆石组的谐和年龄为262±1Ma和258±17Ma,限定研究区内地层沉积下限为中晚二叠世。前人认为哲斯组地层为深海环境下的浊流沉积,本文研究表明哲斯组以近源快速堆积、快速沉降为特征,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相与前三角洲相的多次交替,同时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沉积岩野外剖面观察,区内地层并没有发现以单调的递变层理为特征的连续鲍马序列层序,而是出现从砂岩到粉砂岩或泥岩的不规则截然互层层序,并与巨厚层的滑塌堆积交替发育,表明研究区中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并不具备深海浊积扇的发育条件,也暗示中二叠世不存在向南发育的广阔大陆边缘;另一方面,结合古流向恢复和物源分析,哲斯组的沉积物应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华北克拉通以及南造山带陆缘弧,说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已与华北板块连通,并没有类似大洋俯冲带的阻隔作用。因此,研究区中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并不具备深海远源浊积扇的发育条件,而是处于近源快速堆积的伸展环境,中二叠世既不存在向南发育的广阔大陆边缘,也不存在代表板块边界的俯冲带。  相似文献   

15.
徐安全  肖加飞  王雪华  肖腾 《贵州地质》2015,32(2):98-104,110
镇宁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发育良好,相变明显,是贵州三叠纪"S"型相变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地层序列中各组(段)的岩石组合与沉积相为:大冶组主要由薄层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组成,主体为缓斜坡相沉积;安顺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滩(丘)相沉积;罗楼组与青岩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灰岩夹厚层砾屑灰岩,为斜坡相沉积;关岭组、花溪组及杨柳井组主要由白云岩与灰岩组成,为一套局限台地相沉积;垄头组主要由厚块状灰岩、角砾灰岩及少量白云岩组成,下部主要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上部为斜坡垮塌堆积与台缘滩相沉积的交互;边阳组主要为一套砂泥岩组合,代表了盆地相浊流沉积。早—中三叠世各时期的环境变迁颇具特色。印度期总体为缓斜坡环境;奥伦期古地形发生分异,出现了台地—斜坡的新沉积格局,且斜坡坡度变大;安尼期古地形分异更加明显,台缘向前迁移,但沉积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唯斜坡坡度进一步增大;拉丁期台缘向后迁移,出现了较完整的台—坡—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沉积混杂碉的研究历史,指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机制,重新给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定义,依据沉积混杂作用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垮塌和重力汉混杂作用,冰筏混杂作用,古喀斯特混杂作用和损落混杂作用,最后探讨了海底混杂岩块的来源和搬运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扬子晚二叠世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秋  李双应  孔为伦  王松 《地质科学》2011,46(2):336-349
通过剖面实测、岩相及沉积相分析,中扬子区晚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沉积、陆棚沉积及盆地沉积,吴家坪期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深水盆地范围较小,长兴期发育台地相及盆地相,深水盆地范围变大,研究区晚二叠世的沉积主要受南秦岭海活动控制和盆地演化影响,沉积分异在晚二叠世较发育.古地理演化表明,吴家坪期中扬子北缘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8.
在西昆仑北带沉积区中,泥盆系沉积是该区古生代最早的沉积层,它超覆在中上元古代沉积层之上。在莫木克以南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纪中上段地层发育较好,颇有代表性。这套沉积层根据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是一套富含凝灰质的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具有重力流的沉积特点。上段是一套陆屑砂砾岩-杂砂岩建造,属于滨海海滩相、滨海近岸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其后期构造稳定,为具有较好潜力的勘探新区。其中,该区泥盆系地层深埋地腹,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和近期研究的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测录井、地震相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本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由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S1、SS2、SS3,完成了桂中地区泥盆系地层与地震层序格架的统一。研究了本区泥盆纪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史,分析认为桂中坳陷经历加里东期隆升后,在海西早期(D-C)的拉张背景下,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期间沉积多个孤立台地。孤立台地边缘发育有生物礁滩,发育时间从中泥盆世早期一直延续至中泥盆世晚期,首次提出该地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具有垂向上"三种五期"叠置加积的特征。其中,层序SS1沉积期(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早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奠基-发展期。层序SS2沉积期(中泥盆世中期-中泥盆世晚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繁盛期。层序SS3沉积期(晚泥盆世)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消亡期。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我国近些年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和分析芦草沟组主要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芦草沟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的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个大类,其中碎屑岩以泥页岩和粉(细)砂岩为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F 段)、中部(C+D段)和上部(A 段)的泥页岩层段,发育于湖进时期的深湖至半深湖相沉积,为烃源岩层段;下部致密储集层段(E 段)和上部致密储集层段(B 段),发育于湖退期的浅湖相、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由于后期的构造隆升,芦草沟组的沉积环境由早期的开阔湖盆逐渐向后期封闭的局限湖盆转变,沉积水体也逐渐向咸化和还原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