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宝物主题、禁忌主题、婚恋主题、英雄主题和伦理主题 ,是民间叙事中最常见因而最重要的主题。民间叙事的形象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 ,形象的实质是人 ,进入民间叙事的万事万物都会打上或深或浅的人性烙印。民间叙事人物形象的根本特征是非常鲜明的类型化。民间叙事对于小说文体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培养和提高了中国人的叙事思维和叙事能力 ;哺育滋养了文化人从记录民间故事进入自主创作的境地 ;从故事题材、人物形象、情节模式、民俗场景、细节语言等多方面不断给小说创作以营养 ;始终与中国小说的形式与发展相辅相扶而行。民间叙事还有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形态即活态的民间叙事。活态民间叙事包括以前曾被记录而今仍在口头存活的和一直只在口头流传而从未被记录过的两大部分。活态民间叙事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是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以身体动作为主要媒介的叙事———民间行为叙事。民间叙事传达民众的心声 ,打破了统治阶级官方话语和主流话语的霸权 ,对整个民族、国家有着极大、深刻、长远的影响 ,是有一种超越皇权、超越政府行政权力的在野权威  相似文献   

2.
民间叙事论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味、真实反映与自由想象相混杂,以及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统一等特点。民间叙事首先大量地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其次是寄居在文人叙事的文本中。文人的介入使民间叙事经历了一个文本化的过程,使民间叙事渐渐从活态的口化之物固化为书面文字。而官方的介入则进一步使某些文本变成了经典。文本,包括被经典化了的文本,又可以成为民间叙事的新源头,成为新的民间叙事的依据,即所谓“反哺”。  相似文献   

3.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 ,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 ,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味、真实反映与自由想象相混杂 ,以及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统一等特点。民间叙事首先大量地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 ,其次是寄居在文人叙事的文本中。文人的介入使民间叙事经历了一个文本化的过程 ,使民间叙事渐渐从活态的口化之物固化为书面文字。而官方的介入则进一步使某些文本变成了经典。文本 ,包括被经典化了的文本 ,又可以成为民间叙事的新源头 ,成为新的民间叙事的依据 ,即所谓“反哺”。  相似文献   

4.
东西的小说创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在主题思想和叙述策略上均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倾向,足以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方式,以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东西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法和叙述语言等方面出发,试图对东西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井风情小说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小说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现代小说形成了两次市民文学浪潮,出现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古都中国市井"、以上海为代表的"挟带洋场风韵市井"、以大江南北小镇等为代表的"闾巷市井"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市井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东西的小说创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在主题思想和叙述策略上均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倾向,足以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方式.以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东西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法和叙述语言等方面出发,试图对东西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人物描写方面,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不像以后的小说那样神形兼备,甚至基本上没有肖像描写,但志怪小说的作者已经开始注意表现所写人物的特定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可感性和生动性。浪漫主义象征性艺术手法、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相对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诗歌辞赋的运用以及描写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和性格揭示,一些优秀篇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都已达到了生动鲜明、栩栩如生的程度。即便这些只是处在萌芽阶段的尝试,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同伴检视模式中学生间叙事话语分析以过程为焦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对翻译能力培养的教学效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经对同伴间检视叙事话语数据量化与具体例子并结合学生检视一二稿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语言属性与情感属性是影响建立同伴检视有效教学场的关键因素。语言属性主要指错误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话语对同伴检视辨析度与接受度的影响。情感属性主要指通过积极情感交流建立互相信任、互相接受和能产生移情作用的教学场。  相似文献   

9.
在人物描写方面,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不像以后的小说那样神形兼备,甚至基本上没有肖像描写,但志怪小说的作者已经开始注意表现所写人物的特定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可感性和生动性。浪漫主义象征性艺术手法、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相对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诗歌辞赋的运用以及描写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和性格揭示,一些优秀篇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都已达到了生动鲜明、栩栩如生的程度。即便这些只是处在萌芽阶段的尝试,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叙事的视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美现代实验小说的先驱,詹姆斯通过长期的创作实验,在小说题材和创作技巧上实现了由传统“外倾”向现代“内审”的美学过渡。詹氏的叙事视角模式是他赖以构建小说世界的基础,它拓宽了小说的审美空间,使小说获得了再现心理现实的新角度。对詹氏三篇代表作的视角分析表明:视角模式能够为读者打开一扇窥探他小说神秘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制图作为一种再现文学空间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能将历时性叙事与共时性空间进行相互映射,但是过往的实践案例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忽略了二者内部的整体性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时空的联系。为了促使文本中的线性叙事与并置空间作为整体概念而服务于当代的文学制图实践活动,本文依据巴赫金文学时空体中的历史时空、文本时空和读者时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叙事时空数字模型,并以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文学制图实践案例,可视化再现了这个以唐长安为中心的爱情故事。在融合了计算叙事和地理叙事研究路径的基础上,本文对叙事文本所蕴含的顺序的、多维的和背景性的信息,进行了语义提取、语义的时空循环映射和“时间—时空—空间”的叙事再现,从而呈现叙事的语言线性、体验性和意义性的特征。该模型以开放的和可对话的框架帮助当代人理解古典文学叙事及其地方性历史语境,同时将拓展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以沉浸式方式对地方(place)进行叙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海岩的长篇小说《河流如血》再创出版高记录,但作家仍局限于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这部作品设能做到相应的创新。概言之,模式第一面是“刑侦+恋爱”;模式第二面是“财子+佳人”;模式第三面是“道德+法制”。文学创作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创作模式的不断突破过程。作家应该警惕的是,不要让模式成为创作的桎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多元文化主义角度分析论述《午夜的孩子》对印度民族道路的探讨:小说中东西方叙事模式的混合以及印度方言和标准英语的融合是对西方权力话语的解构;通过比较作为多元文化存在的午夜的孩子大会和英迪拉领导的独裁政府,重构多元文化主义而非激进民族主义,是应对权力话语的后殖民话语;小说中人物的混杂性,进一步强调东方和西方的相互依存性,印度民族道路有赖于尊重文化差异,让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共存。  相似文献   

14.
李旭雨的中篇小说《厚土》以"家族历史"为幕布,描画了"吕氏族人"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作品的叙事契机是"不愤不启"式;叙事策略表现为:人物出场采用的是"牵引式",情节生成采用的是"径流式";叙事旨归表现为对文化的眷顾和对历史的反思。《厚土》在叙事艺术上展现的"平说"色彩开启了历史小说创作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形象分析、艺术手法、特征成因、道德意蕴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30年学界对《诗经》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描绘外貌、赞扬优秀品质,对男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论述人物体现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包括赋、比、兴以及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一般手法;特征成因则包括宗教意识、审美传统以及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体现了孝悌、正直、忠君爱国的道德意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诗经》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复,对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挖掘不够,对人物形象体现的道德意蕴的现实意义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在离经叛道中呈现出非线性的,多元多向发展的,自由散漫的生存状态,一是加强个人化写作:诗人们以现实生活和个体生命的原生状态为切入点,以口语入诗,二是凸现逃亡主题:计人们进入非主流的,反审美的,对大写的“人”的精神逃逸性写作;三是注重心灵剖析;诗人们勇敢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更重视内省,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张炜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实质是人固有的审丑意识,是人创造性与破坏性共生的本能力量。人物的审丑意识在其早期作品中萌芽,在成熟期长篇小说中凸显,在巨著《你在高原》中成为主流,人丧失审美能力,美被彻底颠覆。物权利益的追逐中人物的审丑本能膨胀泛滥,最终导致了大地民间的坍塌。张炜小说在美与丑的力量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审丑意识的揭露和批判,剖析现实中社会和人性的丑,呼吁精神自由和纯粹审美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唐宋题壁诗词的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壁诗是古诗中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特别是唐宋时,在山崖、寺壁、驿亭、馆邸、桥头、关门等物体上题诗,是一种极时髦的风尚。这类诗不仅有着独特的载体形式,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着宝贵的价值,反映着不同创作个体,在不同时刻和环境下,对人生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池莉小说作为当代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代表性文本引起了许多研究和评论。这些评论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池莉小说的各种意义:1、女性意识的觉醒;2、凡俗与无奈的生活图景;3、主题与结构的内外比较,4、综述及反思。通过对池莉小说近十年研究状况的梳理来加深对池莉小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广东女性文学一直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与岭南文化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岭南风情;文学题材日常而冷峻,文学语言既通俗又富有诗意,文学叙事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莫不平凡普通、求利务实。广东女性文学创作在地方风情、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岭南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