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挤压膨化技术在水产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建云  林秀清  王初升 《台湾海峡》2001,20(Z1):199-206
近年来,挤压膨化技术在我国水产饲料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十分迅速,也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挤压膨化原理、挤压膨化过程中水产饲料营养成份的变化、原料对挤压膨化产品的影响诸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并对我国目前在挤压饲料产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孙谧 《海洋科学》1992,16(4):14-15
本文就碱水解法中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用普通玻璃水解管与聚四氟乙烯水解管进行了比较。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上用专用于色氨酸分析的30min短程序,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和重现性。本法操作简单并且基本上可满足分析饲料中色氨酸的要求,同时也可应用于食品和纯蛋白样品中色氨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用90%丙酮从海藻中提取叶绿素进行测定的三种提取方法(研磨法、浸泡提取法、超声波粉碎法)的最佳条件。并对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磨法的提取效率较高,样品可立即测定,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离心力对叶绿素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使用离心力为2000g的LXJ-64-01型离心机可基本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IAA作为生长素的研究代表,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方法,探讨了海藻中生长素的提取和纯化分离方法,确立了以有机溶剂提取海藻中的生长素,以乙醚萃取法和柱层析法和对生长素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大型经济海藻和商业海藻植物生长剂中生长素测定的前处理部分。  相似文献   

5.
水产膨化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渊源  张敏  刘金才 《台湾海峡》2001,20(Z1):101-106
本文综述了水产膨化饲料的优势、加工原理、膨化对营养素的影响、投喂技术和投喂海水养殖鱼类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概述饲养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的食性特征,对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和日粮蛋白质的需求量、驯饵、饲料形态、给饲率以及实用的欧鳗配合饲料。建议采用膨化颗粒饲料,制订欧级饲料实验方法和条件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用乙醚提取出秋茄胚轴油,经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分析,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32种化舍物。主要是二十四烷酸,1,2-环氧十九烷、二十九烷、二十二碳二烯酸等,占总面积的86.89%。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主要能量物质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9年6-8月,采用正交设计统计方法,对主要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对大菱Ping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L16(4^3)正交设计了16组大菱Ping幼鱼饲料,在各级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45%、8%-20%和0%-6%,共进行了60d的喂养实验,并对饲料及鱼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主要能量物质对鱼体增重和配合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糖类>脂肪,且蛋白质的变化对增重率的影响极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饲料脂肪含量对施氏鲟生长及其肝脏脂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懿哲  陈月忠 《台湾海峡》2001,20(3):376-380
本文报道了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施氏鲟生长及其肝脏脂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质,鱼粉,糊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和等能量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肪源,试验周期为25d,结果表明;施氏鲟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5.6-11.4%,最适合含量为7.5%左右,肝脏脂质含量和中性脂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饲料脂肪适宜含量范围内各组间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皱纹盘鲍中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方法。皱纹盘鲍经Folch法提取总脂,用10%硫酸-甲醇溶液进行反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组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0%硫酸-甲醇溶液能有效地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衍生;同时促使烯醚键断裂,并与甲醇发生缩醛反应生成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皱纹盘鲍中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26种脂肪酸和6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脂肪酸以C16:0、C20:4(n-6)、C20:5(n-3)、C18:1(n-7)和C22:5(n-3)为主;脂肪醛二甲基缩醛以C18:0DMA和C20:1DMA为主。皱纹盘鲍肌肉和内脏中的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组成基本一致,但内脏中的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含量远高于肌肉,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以IAA作为生长素的研究代表 ,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方法 ,探讨了海藻中生长素的提取和纯化分离方法。确立了以有机溶剂提取海藻中的生长素 ,以乙醚萃取法和柱层析法对生长素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大型经济海藻和商业海藻植物生长剂中生长素测定的前处理部分  相似文献   

12.
微藻总脂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微藻总脂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1)有机溶剂提取法使用较普遍、易操作、成本低,缺点是所需样品量大、所得总脂含量较低、溶剂有毒易污染环境、操作耗时费力;(2)索氏提取法测定微藻总脂含量较准确,缺点是所需试剂和样品量大,提取时间长;(3)荧光染料测定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磷酸香草醛法、铜试剂法、苏丹黑染色法以及核磁共振法所需样品量少、所用时间短,但测定的总脂含量均为相对值.其中,荧光染料测定法不需要提取油脂且灵敏度高,但其易受各种因子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样品无损伤,无需或仅需很少的预处理,后者重复性很好;磷酸香草醛法较稳定;铜试剂法成本低,但对其报道极少;苏丹黑染色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对藻细胞破碎及化学抽提,但不适用于不均匀样品的测定;(4)超临界CO2提取法和离子液体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所得总脂含量较高,但测定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利用自主技术研发的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大菱鲆的基础饲料中,探讨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生物制品,包括不添加(A组)、1.0%(B组)、2.5%(C组)、5.0%(D组)进行饲喂试验,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研究发现,B组、C组和D组的试验鱼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长和全长增长率、饲料利用率和肥满度等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优于A组的;另外,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量分数有所提高,而粗脂肪、灰分含量小幅下降。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生长的配合饲料中,复合生物制品各有效成分组合添加后优势互补,表现出优良的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鱼体的营养成分和增强肌肉品质,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4.
以最常用的18种原料为对象,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华东沿海中国对虾人工饲料配制过程中的限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粗灰分、磷、精氨酸、赖氨酸是限制性营养成分,粗纤维和蛋氨酸在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的配方中是限制性营养成分。因此,在中国对虾人工饵料配方设计中,应注意选用脱脂原料,增加矿物质添加剂中磷的含量以及采用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末水条斑紫菜以组织捣碎机粉碎,在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 H 6.8)中反复冻融3次,收集上清液,通过膨化床疏水层析技术分离R-藻红蛋白(R-PE),剩余残渣用于硫酸多糖提取。使用膨化柱分离,粗提液中约17%的藻红蛋白可以被回收,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约12%的R-藻红蛋白得到回收,光谱纯度大于3.2,纯化得率为0.66 mg/g鲜紫菜。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凝胶电泳均显示该藻红蛋白属于典型三峰型R-藻红蛋白。利用藻红蛋白提取后的残渣,每克条斑紫菜可回收到30.5 mg的粗多糖,其中硫酸基含量为21.8%。实验证明,微波辅助抽提与热水浸提对硫酸多糖得率无显著影响。纯化的R-藻红蛋白与紫菜硫酸多糖可用于食品、化妆品添加,或药品、保健品的开发。本文对探索次等紫菜生物质的综合、高值化利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岸线由于受陆海交互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复杂。近些年,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海岸线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南沙湾周边区域为样本区,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聚焦剖面法运用于不同类别海岸线的提取,并重点分析南沙区8 个时期海岸线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聚焦剖面法对于自然岸线的识别更具科学性,而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快鸟卫星(QuickBird)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对于分辨率较低的卫星影像,可结合两种方法提取人工岸线。从南沙区海岸线的数据分析显示,1990—1995年、2005—2012 年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2012年之前海岸线向海域快速拓展,围填海区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降速至相对稳定。南沙区海岸线时空变迁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干扰高度关联。在农业发展阶段,万顷沙的联围工程推动岸线向南拓展;在工业发展阶段,龙穴岛等区域的开发导致岸线进一步向海扩张;在新城营造阶段,生态修复岸线增长,局部岸线向内陆收缩,岸线利用趋于精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