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朝鲜甑山地区甑山"群"(杂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云母片麻岩、石榴角闪岩,并有少量大理岩。其原岩为泥质岩为主的碎屑岩,并含有少量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经历了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本文对甑山"群"2件石榴云母片麻岩和1件石榴角闪岩样品进行了锆石-榍石-金红石U-Pb体系年代学研究。石榴云母片麻岩中分选出的锆石均为变质新生锆石,Pb-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50±5Ma,没有发现继承锆石组分,暗示原岩为缺乏碎屑锆石的泥质岩。石榴角闪岩中的榍石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两期,即早期麻粒岩相变质生长的榍石和后期热事件生长榍石。早期榍石具有高U、高Th/U比值特点,U-Pb分析构成一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1831±5Ma代表了早期变质热事件冷却到榍石U-Pb体系封闭温度时代,下交点年龄155±3Ma代表后期热事件造成Pb丢失时代;另一种榍石具有低U低Th/U比值特点,U-Pb年龄为单一的153±3Ma,为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新生榍石。两类样品中的金红石少量颗粒保存有早期U-Pb年龄信息,绝大多数在~155Ma发生完全重置,并直到~110Ma一直处于U-Pb体系开放状态。以上数据说明,甑山"群"在~1850Ma前发生高级变质,1850~1830Ma开始抬升出露,并成为中新元古界沉积岩物源与沉积基底,中生代受到朝鲜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错那洞穹隆属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东南部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研究首次发现并确立的穹隆构造。穹隆位于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南部,由外向内被两条环形断裂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上部单元、中部单元以及核部,其中内侧断裂为下拆离断层,外侧为上拆离断层。上部单元主要由侏罗系日当组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和片岩组成,由外向穹隆中心靠近,根据变质矿物组合特征,其岩性呈较明显的渐变过程,即含或者不含变质矿物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含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含石榴石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母粉砂质板岩;中部单元从上至下岩石变质程度逐渐加深,构造变形依次增强,岩性依次为日当组低-高变质的片岩(包括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含蓝晶石-十字石二云母石英片岩、含矽线石二云母二长片麻岩)、含电气石(化)花岗质黑云母片麻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和糜棱状石英二云母片麻岩,其典型变质矿物有石榴石、十字石、矽线石和蓝晶石;核部主要由糜棱状花岗质片麻岩夹少量的副片麻岩和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组成。错那洞穹隆主要发育四期线理构造:近N-S向逆冲、N-S向伸展线理、近E-W向线理和围绕核部向四周外侧倾伏线理,分别对应了穹隆构造经历的四期主要变形:初期向南逆冲、早期近N-S向伸展、主期近E-W向伸展和晚期滑塌构造运动,其中主期近E-W向伸展对应于错那洞穹隆的形成,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印度板块斜向俯冲及由俯冲引起的中地壳向东流动双重作用。错那洞穹隆的发现和确立丰富了NHGD近E-W向伸展构造,进一步将NHGD划分为由近N-S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简称NS-NHGD)和近E-W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EW-NHGD)。  相似文献   

3.
庄育勋 《地质学报》1994,68(1):35-47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中发育了一系列热-构造-片麻岩穹窿(简称 TSG穹窿)。由低级变质区向TSG穹窿中心,发育了绢云母-绿泥 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红柱石)带、夕线石- 堇青石(夕线石-石榴石)带、混合岩带、混合花岗片麻岩岩田。递增 变质带、混合岩带、混合花岗片麻岩的形成演化顺序与其由外部向 TSG穹窿中心在空间上的排布序列一致。由黑云母带至混合花岗片 麻岩,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化作用的高峰温度由400℃递增至800℃, 而压力由1.05GPa递减至0.10GPa。造山带变质作用过程可以 用压力-温度-空间-时间模式(PTSt)描述。TSG穹窿是主期造山幕中,沿造山带中一系列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深部热流、构造流上涌,发生递增变质作用、花岗岩化作用以及差异性隆起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阴山地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划分为桑干麻粒岩区,集宁副变质岩区,乌拉山-大青山前缘绝构造区和色尔腾山岛弧过渡区。桑干麻粒岩区代表了中太古微古陆并经新太古强烈岩 增生的太古地壳;集宁区代表基底之上新太古末期-古元古沉积盖层;乌拉山-大青山区是基底岩石构造剥露的前构造区;  相似文献   

5.
脉岩分布在某地槽区一背斜构造轴部的太古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中。该区脉岩有中-基性脉岩(闪长岩、黑云母角闪岩、煌斑岩),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伟晶岩、霓石正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碳酸盐脉,构成了一个脉岩群。 太古代变质岩系。下部出露在背斜构造的轴部,为黑云外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有时彼此互层出现,某些地段见大理岩夹层;上部分布在背斜构造的两翼,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局部夹大理岩  相似文献   

6.
一、云母的工业应用天然所产的云母是一种良好的絕緣材料,其化学成分有鉀、钠、鉄,鎂、鋰、氟等元素的鋁硅酸鹽矿物,伴生矿物多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电气石、綠柱石、柘榴子石、輝石、角閃石、以及蛇紋石、尖晶石等。  相似文献   

7.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1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C.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不同成因的高压麻粒岩都被卷入了与碰撞构造直接相关的桑干构造带,经历共同的构造抬升过程.桑干构造带可以认为是构造缝合带.  相似文献   

8.
宁夏北部地区包括阿拉善、阿拉善北部以及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北段)三个地层分区。出露地层:太古界-混合岩、各类片麻岩,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前震旦系一片麻岩、大理岩、片岩,出露于巴音乌拉山及其以北;震旦系一上统为碳酸盐岩建造,下统在阿拉善区见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片岩、云母片岩,贺兰山区为石英砂岩夹页岩、  相似文献   

9.
南雅库梯亚太古宙铁矿床,以其结构、构造,矿石矿物类型和围岩的特征,反映了在矿床的形成中经受了一系列阶段。通过对捷索夫斯克矿床构造、矿物—岩石成份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将矿床划分为三个分层:下矿层、矿层和上矿层。其中下矿层以发育辉石结晶片岩的闪石化和金云母化为特点,并被斜长石细脉贯入,其下伏同样成份的片麻岩。这个分层的岩石,遭受了强烈的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中的石英硬玉岩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大别山的石英硬玉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中的重要成员,与大理岩和榴辉岩紧密共生,呈大小不等的构造透镜体产出在云母斜长片麻岩和含硬玉片麻岩中,分布在长约40km,宽约1km的带内。透镜体中心常为花岗变晶结构,边部有不同程度退变并面理化,向外围逐渐变为含硬玉片麻岩。岩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石英、石榴石、金红石。退变的石英硬玉岩中还有钠长石、霓石、霓辉石、榍石等。硬玉和石榴石中都有柯石英包体。硬玉的Jd端元组分为81.25%~90.27%。恢复的石英硬玉岩的原岩为硬砂岩,与大理岩伴生的榴辉岩的原岩为泥灰岩。因此,石英硬玉岩与共生的大理岩和榴辉岩都属于榴辉岩相变质的表壳岩系,它的成带分布、其中有柯石英的产出,进一步证明大陆地壳能够俯冲到100km左右深度并迅速折返地壳后使其中的高压标志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1.
郭敬辉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4):430-448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l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主的变质能力。石榴石主昌一或全中晶反应边,是Pl-Opx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千里山群片麻岩中堇青石比较发育。这种堇青石多数围绕石榴石生长并包裹矽线石,表明堇青石是由石榴石和矽线石反应形成的。由于与同构造期的花岗岩有关的钾、硅和流体的带入,使片麻岩中的堇青石转变为绢云母,而不是滑石和蛇纹石。堇青石多呈孤岛状残留,这种堇青石较富含钾。有的堇青石与绢云母呈环带状交替分布,并在化学成分上出现堇青石和绢云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3.
湖南桃源理公港地区白垩纪红盆内的灰绿色和紫红色沉积夹层曾选获过金刚石。以灰绿色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来确定岩石名称和岩石中石榴石和云母的属性。显微镜下,灰绿色岩石呈凝灰结构,由约45%的晶屑、35%的岩屑和20%的玻屑组成,为较典型的沉凝灰岩,并非前人所述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中的石榴石和云母分别为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成分与辽宁、山东及南非典型岩管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中的镁铝榴石及金云母的成分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的特征表明,其来源地不会太远,这为在附近找寻火山机构奠定了基础;金伯利质岩屑、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发现,为在周边寻找原生金伯利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湖南桃源理公港地区白垩纪红盆内的灰绿色和紫红色沉积夹层曾选获过金刚石。以灰绿色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来确定岩石名称和岩石中石榴石和云母的属性。显微镜下,灰绿色岩石呈凝灰结构,由约45%的晶屑、35%的岩屑和20%的玻屑组成,为较典型的沉凝灰岩,并非前人所述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中的石榴石和云母分别为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成分与辽宁、山东及南非典型岩管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中的镁铝榴石及金云母的成分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的特征表明,其来源地不会太远,这为在附近找寻火山机构奠定了基础; 金伯利质岩屑、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发现,为在周边寻找原生金伯利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湖南桃源理公港地区白垩纪红盆内的灰绿色和紫红色沉积夹层曾选获过金刚石。以灰绿色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来确定岩石名称和岩石中石榴石和云母的属性。显微镜下,灰绿色岩石呈凝灰结构,由约45%的晶屑、35%的岩屑和20%的玻屑组成,为较典型的沉凝灰岩,并非前人所述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中的石榴石和云母分别为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成分与辽宁、山东及南非典型岩管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中的镁铝榴石及金云母的成分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的特征表明,其来源地不会太远,这为在附近找寻火山机构奠定了基础; 金伯利质岩屑、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发现,为在周边寻找原生金伯利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海南戈枕金矿带构造岩特征与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力  李念凤 《黄金地质》1999,5(2):21-26
海南戈枕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可划分为糜棱岩、碎裂岩、构造片岩及构造片麻岩3种系列,每一系列 又可以细分为几类,各具显著特征。描述了各类岩石的微观特征、空间分布和变形特征,并根据各类型构造岩和金矿床(点)的产出规律及金矿石类型,讨论了构造岩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指出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构造变形区的构造岩中,变形程度与构造岩金矿化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榴辉岩相变质泥质岩的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十字石±钠云母+石英+金红石。温压估算获得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3~3.1GPa,T=615~700℃,与相邻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相似。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的矿物,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构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种构造筛分新方法。脆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含镍金石英脉-硅质岩-黄铁矿硅质岩中普遍发育碎裂岩化及裂隙,碎裂岩化-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储矿构造和运移上升通道,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粘土化蚀变,粘土矿物主要有铬水云母、铬高岭石、多水铬高岭石、绿铬高岭石、铬蒙脱石、铬迪开石、铬埃洛石和绿鳞石等。在含金脆-韧剪切构造带中,铬绢云母-铬水云母-铬伊利石系列和铬绿泥石的矿物具(脆)韧剪切变形特征,在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强烈的热流体以及H2O为主要组分的矿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作者对於北戴河海滨地质初步观察之报告提要原稿约四千余言: 本区位於北纬39°49′东经119°30′,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最高山峰为东莲蓬山,海拔约120公尺。地形属於老年期,残丘低缓,岩层皆风化极深。本区出露之岩层,根据其岩性,构造及生成时代等,可划分为下列四带: (Ⅰ)变质岩带:本带岩石以结晶片岩、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及伟晶岩脉为主;前二类多出露於东莲蓬山一带。后二类在全区分布最广。作者用肉眼看到之片麻岩类计有辉石岩或角闪石岩及角闪片麻岩等,结晶片岩类计有柘榴子石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绿簾石云母片岩及绿泥石云母片岩等,片麻花岗岩类含有各种片麻状花岗岩,长英岩及纹象花岗岩等,伟晶岩脉类含有磁铁矿伟晶岩脉,电气石伟晶岩脉,柘榴子石伟晶岩脉及云母伟晶岩脉等。其接触关系为:片麻岩类及结晶片岩类包围於片麻花岗岩类之内,而后者又为晚期之伟晶岩脉类穿插侵入。以岩性而论,或与东北之辽东系或山东之泰山系相当。作者任刘庄之南北曾见到辉长岩类露头两块,因其兴围岩之接触关系极不明显,仍暂划归变质岩带。  相似文献   

20.
排山楼地区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为热量(约600℃)、化学活动流体和压力(地压应力和挤压应力).地壳震动是造成本区造山作用的原因.这种现象与板块构造理论相吻合.矿物分异作用序列为:首先,受火成侵入活动的影响,产生片麻岩、糜棱岩、花岗岩;然后,经历地压和挤压的作用;最后,发生各种类型蚀变作用,包括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脱氧作用等.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式可概述如下:a)成矿作用为热液蚀变型,矿床赋存在太古宙变质岩大型韧性剪切带中;b)矿体产于裂隙中;c)矿体形态与岩脉和细脉形态一致;d)围岩经历了强烈的蚀变作用;e)黄铁矿是最重要的富金矿物,热液流体来源于侵入体,在流经破碎带和裂隙带后,在围岩中沉积黄铁矿.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角闪岩、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区内广泛发育青盘岩化、泥化和绢云母化蚀变作用.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白云母、绢云母、绿帘石、黑云母、微斜长石、方解石、角闪石、云母和锆石.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和片麻岩中.主要蚀变作用为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过程中,铁氧化物(铁帽、云母)覆于贫硫酸盐矿石表面.蚀变类型有青盘岩化(黏土)、泥化和绢云母化.通常,氧化铁与黏土矿物的混合影响卫星影像中光谱的反射.利用遥感技术方法,适于这类矿床的进一步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